北璃国,上京城,丞相府内一片静谧,唯有微风轻轻拂过庭院中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大堂之中,百里奚端坐在太师椅上,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他那双深邃的眼眸凝视着前方,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那遥远的朝堂。
许久之后,百里奚缓缓站起身来,沉重的步伐显示出他内心的忧虑与思索。他一边踱步,一边喃喃自语:“这朝堂之上的两个声音着实有点让我感到意外啊……”
此时,一首在旁静静聆听的百里屠苏上前一步,拱手行礼,恭敬地问道:“父亲,对于此事,您究竟是如何看待的呢?”
百里奚停下脚步,转头看向自己的儿子,轻叹一声说道:“一方是以诸葛长风为首的武将一派,他们坚决主张要将失地彻底收复后才撤兵;而另一方则是尚书台,声称边境压力过大,急需调兵回防。两方所言皆有其理,实在难以抉择。”
百里屠苏微微颔首,表示理解,但紧接着又疑惑地问道:“父亲,既然如此,您贵为丞相,位高权重,为何却要在此事上保持中立,对双方都不予支持呢?”
听到这话,百里奚不禁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百里屠苏一眼,反问道:“中立?吾儿,我何曾说过我要保持中立了?”
百里屠苏被父亲的反问弄得一头雾水,连忙追问:“父亲,那这到底是何意啊?还望您明示。”
百里奚双手负于身后,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缓声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身为臣子,自当一心一意为陛下着想。无论局势如何变化,我的立场始终不变。”
……
尚书台内气氛凝重,众人目光纷纷投向端坐在案几后的尚书令。只见一人拱手问道:“尚书令,对于此事,您有何看法?”
尚书令微微眯起双眸,轻抚着下巴处的胡须,沉声道:“这百里奚确实让人颇感意外,但好在对大局并无太大影响。如今重中之重乃是想办法让陛下改变心意。”
与此同时,在宁静祥和的阳春园内,微风轻拂着湖边垂柳的枝叶。年轻的刘彻双手负于背后,静静地凝视着那如死水一般毫无波澜的湖面,仿佛那平静的湖水能够映透出他心中的纠结与疲惫。良久,他轻叹一声:“父皇,儿臣着实感到有些心力交瘁了。”
就在此时,一道青色身影如同鬼魅般悄然出现在刘彻身后。此人一袭青衫随风飘动,身姿挺拔而潇洒。只听他轻声说道:“陛下,可是仍难以做出决断?”
刘彻缓缓转过身来,望着眼前之人,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之色:“正是。诸葛长风执意要将失去的土地尽数收复,还信誓旦旦地表示即便北境压力巨大,他也有能力扛下。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另一边,尚书台坚决主张退兵,以免造成更大损失。但这样一来,此前所有的努力和坚持都将化为泡影。朕实在不知该如何取舍啊!”
那道青色身影微微一笑,缓声道:“陛下,常言道‘遇事不决,可问春风’;若春风不语,则应随心而行。”
“当随本心吗?”刘彻口中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