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邑那座被岁月侵蚀得破败不堪的王宫中,周慎靓王姬定眉头紧锁,独坐于昏暗的大殿之上。窗外,寒风呼啸,似在呜咽着周王室的衰微。姬定继位时,周室己如风中残烛,摇摇欲熄,往昔号令天下的威严,如今己被诸侯的野心碾得粉碎。
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老臣苏从步履蹒跚地走出,声音颤抖,满是绝望:“陛下,秦相张仪巧舌如簧,西处游说,秦国连横之策渐成,诸侯皆被其分化,我周室孤立无援,该如何是好?” 姬定的目光扫过殿下群臣,只见众人面容憔悴,眼神中尽是迷茫与恐惧。他深知,如今的周王室,兵力孱弱,财政空虚,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中,己毫无还手之力。
这时,年轻的谋士公孙衍越众而出,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可联合山东六国,合纵抗秦。六国土地广袤,兵力雄厚,若能齐心协力,必能遏制秦国东进之势,我周室也可借此喘息之机,谋求复兴。” 姬定苦笑一声,缓缓说道:“公孙衍,你虽一片赤诚,然六国各怀鬼胎,利益纷争不断,合纵之事,谈何容易?” 公孙衍还欲争辩,姬定却己疲惫地挥了挥手,宣布退朝。
回到寝宫,姬定独自一人坐在榻上,思绪飘回到先王们在位的艰难岁月。从周威烈王无奈册封三晋,致使天下秩序崩坏,到周显王时,周室在诸侯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每一代周王都在为周室的存续殚精竭虑,却依旧无法阻挡周室走向衰落的步伐。他不甘心周室就这样在自己手中彻底覆灭,可面对如此绝境,又深感力不从心。
就在此时,侍从匆匆来报,秦国使者求见。姬定心中一沉,他知道,秦国此番遣使,必定是来施压。使者昂首进入大殿,呈上国书,言辞傲慢,要求周室割让土地,以表对秦国的臣服。姬定怒目而视,将国书狠狠摔在地上,但他也明白,以周室如今的实力,根本无法与秦国抗衡。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姬定决定放手一搏。他全力支持公孙衍的合纵计划,派遣使者前往六国,游说各国君主联合抗秦。姬定深知,这是周室最后的希望,成败在此一举。
然而,合纵之路困难重重。六国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利益诉求各不相同。齐国担心楚国借机壮大,楚国又忌惮齐国的势力,韩、赵、魏三国则在秦国的威胁与合纵的风险之间犹豫不决。姬定不断派出使者,往来于六国之间,晓以利害,苦苦劝说。
终于,在姬定的不懈努力下,六国在洹水会盟,达成合纵协议,共推楚怀王为纵约长,出兵抗秦。姬定得知消息后,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他仿佛看到了周室复兴的曙光。
然而,现实却如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他的希望。六国联军看似声势浩大,实则貌合神离。在与秦军的交锋中,各国军队各自为战,不肯全力出击,最终合纵联盟土崩瓦解,秦军乘胜追击,六国损失惨重。
合纵失败后,周室的处境更加艰难。秦国对周室的压迫变本加厉,不断索要土地和财物。姬定心力交瘁,却仍在苦苦支撑。他在王畿之内推行节俭政策,削减王室开支,试图积攒力量。同时,他也在密切关注着天下局势,寻找着周室的转机。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眷顾姬定。随着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周室的危机却愈发深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姬定躺在病榻上,听着窗外的风雨声,心中满是不甘。他回顾自己的一生,为了周室的复兴,殚精竭虑,却依旧无法改变周室衰落的命运。
姬定用尽最后的力气,对身边的臣子说道:“一定要守护好周室的宗庙,哪怕只剩一丝希望……” 言罢,他缓缓闭上了双眼,一代周慎靓王,就此陨落。周室在他离去后,依旧在那乱世的狂风暴雨中,孤独地飘摇着,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