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570章 热力学四大定律!永动机真的存在吗?熵增定律!热寂宇宙!

第570章 热力学四大定律!永动机真的存在吗?熵增定律!热寂宇宙!

加入书架
书名: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作者:
虚空圣堂
本章字数:
9144
更新时间:
2025-04-05

热力学一共有四大定律。

这四大定律是整个热力学的核心和基础。

世间的一切热现象都可以用它们解释。

第零定律由卢瑟福的女婿福勒提出。

“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均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则此两个系统也必将互相处于热平衡。”

第零定律很符合人类的直觉,类似于数学上的x=z,y=z,则x=y。

没什么好说的。

第一定律经过了焦耳、卡诺等数位物理大佬才最终被完善。

“物体内能的增加等于物体吸收的热量和对物体所做的功的总和。”

不过它还有一个更经典的表述方式: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可以与机械能等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

“但在转换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将热力学第一定律推广到所有能量后,就形成了大名鼎鼎的“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是经过了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大量的科学实验,最终才得以确立。

它是一条公理性质的定理,而且也非常符合人类的直觉。

能量守恒定律自从提出之后,经受了无数的挑战,最终屹立不倒。

哪怕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也颠覆不了这个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是由能斯特单人提出。

“不可能通过有限的步骤,使得物体的温度达到绝对零度。”

该定律的一个推论是,在绝对零度下,任何物体的熵变化等于零。

因为此刻组成物体的所有原子已经停止振动了。

注意,这里不要把零点能代入进来。

按理来说,哪怕在绝对零度下,粒子依然有微小的振动,具有的能量就是零点能。

但是它不被考虑在传统的温度定义当中。

后世很多人会纳闷,宇宙中既然有绝对零度-273.15℃这样的最低温度,那有没有最高温度呢?

嘿,还真有!

那就是普朗克温度,大约是1.4×1032K。

它是宇宙大爆炸的瞬间,所有物质和能量集中在一个点内所形成的温度。

这是一个无法想象的高温。

要知道,太阳的核心温度也才1500万K。

而人类目前能制造的最高温度是约5万亿K,离普朗克温度差的太远。

第零、第一、第三定律,从诞生之日起,都没经历过什么波澜。

因为这三大定律都非常符合人们的朴素感受。

只不过物理学家们用物理学的语言把它们以定律的方式表述出来,形成严密的逻辑。

哪怕是第一定律,虽然也有人质疑,但是无数次的实验都证明了其正确性。

这反而使得它更加深入人心。

而且,这三大定律在普通人中的知名度不高,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就完全不同了。

它应该是四大定律中最为著名的定律了。

在后世,第二定律是无数民科大神群雄争霸的战场。

无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此碰撞,好不热闹。

而热力学第二定律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多的关注,一切都因为三个字:永动机!

永动机分为两种: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

第一类永动机是指在不消耗能量的情况下,机器持续做功。

这显然违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这怎么可能嘛,与人们的常识就不相符。

比如达芬奇就曾设计过一个经典的永动机。

一个轮子里有很多金属小球,其中右边的重球比左边的重球离轮心更远。

那么,在两边重力不均衡的情况下,轮子就会一直转动。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达芬奇没有考虑到摩擦损耗的问题。

摩擦消耗的能量也是系统的一部分。

因此,第一类永动机很好识破,而且很快就没有人再研究了。

但是第二类永动机就不同了。

首先,它是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

其次,它虽然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但是第二类永动机本身非常具有迷惑性。

第二类永动机是指机器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且全部转换成功。

乍一看,这似乎没什么问题啊。

第二类永动机完全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只不过热功转换效率是100%而已。

虽然这个效率确实太高太完美了,自然界很难见到。

但很难并不意味着没有。

比如,正反物质湮灭的效率也是100%啊。

这说明宇宙并不禁止转换率100%的行为。

因此,很多人都在追求第二类永动机。

他们认为现在造不出来只是技术没达标,以后肯定能实现。

19世纪当时的人们也是这样想的。

很多人甚至物理学家都希望推翻第二定律。

因为一旦推翻,就意味着实现第二类永动机成为可能!

人类将获得永不枯竭的能源!

这是何等令人心潮澎湃的伟大突破啊!

在后世,有人做过测算。

地球表面共有10亿立方米的海水。

以海水为单一热源,哪怕仅仅把海水的温度降低0.25℃。

那么放出的热量转换成的电能,将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

这还要啥核聚变啊!

跑步进入......

因此,当李奇维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定正确吗?”的疑问时。

所有人都震撼了。

“哦!上帝啊!布鲁斯教授不会是想推翻第二定律吧?”

“这真的可能吗?”

“课本上说的很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经过了很多实验验证,应该不可能错吧?”

“有什么不可能,牛顿力学都被布鲁斯教授推翻了,第二定律又怎么了!”

“......”

众多学生兴奋不已,议论纷纷。

在他们心中,布鲁斯教授提出任何理论都不足为奇。

颠覆区区热力学定律,不在话下!

奥本海默、汪德昭等天才们也神色激动。

虽然他们内心认为第二定律不可能被打破。

毕竟它已经经受住那么多的实验了。

但毕竟是那个男人啊!

对方就是奇迹的代名词!

然而,郎之万、德布罗意等大佬们却相视一笑。

“布鲁斯教授肯定又在诈这帮学生了。”

“他应该是想借此提出麦克斯韦妖这个第三神兽吧。”

“它到现在都还没被解决呢。”

大佬们果然没有猜错。

在众人的期待下,李奇维笑着说道:

“我并不是第一个发出疑问的人。”

“在我之前,已经有很多物理大佬都产生过这样的质疑。”

“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太重要了。”

“它的内涵也太丰富了。”

“况且,它还和很多人心心念念的永动机相关。”

“在座的你们,估计大部分人并没有真正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正好给你们讲一讲。”

“第二定理是参与物理学家人数最多,表述也最为复杂的热力学定律。”

“第一种表述,也叫克劳修斯表述。”

“即: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不付出代价地从低温物体转移至高温物体。”

“这是从热的传导方向来表述的。”

“比如,大家都喜欢的冰箱就是这个原理。”

“你想制冷,那么就必须使用额外的电能,把热量从低温的冰箱内部转移到高温的冰箱外部。”

“克劳修斯表述和我们的日常经验很符合。”

“比如一杯凉开水放在那里,它不可能越变越热,只会越变越凉,最终和环境温度一样。”

“第二种表述,叫开尔文表述。”

“即: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把它全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这是从能量消耗的角度表述的。”

“开尔文表述也说明了第二类永动机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吸收的热量不可能全部变为功。”

“注意,这个表述并非是严格的理论推导,而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得到的经验性公理。”

“卡诺发明提出的热机效率理论,是其坚实的基础。”

“但正因为开尔文表述是在实验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公理,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它不一定完全正确。”

“这就是第二类永动机目前盛行的原因。”

“谁能发明第二类永动机,谁就推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哗!

台下众人眼神火热。

这个时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正确性并不像后世那么根深蒂固,无人质疑。

哪怕在学术领域,也存在不少质疑。

“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是等价的,都代表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涵。”

“这时,估计有人好奇。”

“咦,不是说麦克斯韦妖是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关吗?”

“怎么两大表述中没有出现麦克斯韦的身影呢?”

“别急。”

“这里,就要提到热力学领域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熵。”

“在我看来,一位对熵一无所知的人文学者,和一位对莎士比亚一无所知的科学家同样糟糕。”

“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或许都是第一法则!”

哗!

众人震撼!

他们想不明白,布鲁斯教授为何对熵有如此之高的评价。

“1865年,克劳修斯在研究热力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新的宏观状态函数。”

“他用公式表示为dS=dQ\/T。”

“其中,T表示系统的温度,dS表示系统的熵变化,dQ表示系统熵变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这个公式表示,如果系统的温度不变,那么加入系统的热量会导致系统的熵发生改变。”

“接着,克劳修斯突发奇想,他把熵的概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联系起来。”

“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他得出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形式:dS≥dQ\/T。”

“即,从熵的角度看,所有自发的热力学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什么是可逆和不可逆呢?”

“如果一个系统从状态A出发,经过一个过程B,最后变成状态C。”

“这时,如果存在另一个过程B+,它能使得系统从状态C变回状态A,并且消除其它一切影响。”

“那么,我们就能说B是可逆过程。”

“否则,B就是不可逆过程。”

“按照克劳修斯的公式,大量粒子组成的热力学系统所经历的任何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举个刚刚说过的例子。”

“把一滴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

“那么,你能在不产生其它任何影响的情况下,把墨水和清水分离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有人说:不对,我有办法。”

“如果我有足够的能量和时间,能不能把墨水分子一个个找出来。”

“可惜,这是不行的,因为这耗费了能量,产生了其它影响。”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破镜重圆等等。”

“克劳修斯提出的熵概念,极大地拓展了热力学的内涵。”

“它使得物理学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热的传递过程。”

“紧接着,玻尔兹曼又从微观的角度重新定义了熵的该概念。”

“他认为熵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对于由大量气体分子组成的系统而言,熵就表示了系统内分子的混乱程度。”

“玻尔兹曼首次将系统的熵和概率联系在一起,阐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性质。”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玻尔兹曼分布。”

“而玻尔兹曼分布的基础就是麦克斯韦曾提出的微观粒子速度分布律。”

“在克劳修斯和玻尔兹曼的基础上,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了新的称呼:熵增定律。”

“热量的传递和做功,统统转化为系统熵的变化。”

哗!

此刻众学生听的如痴如醉。

虽然他们都学习过热力学。

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一位大佬抽丝剥茧般给他们分析热力学四大定律的来龙去脉。

尤其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原来这么复杂!

此刻,李奇维继续说道:

“关于熵增定律的表述有很多种。”

“其中一个经典的版本为:一个孤立的热力学系统,它的熵永不减少。”

“所谓的孤立系统,是指与外界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可以说,熵增定律在诞生的开始,就受到了所有人的不喜和质疑。”

“因为如果它是正确的,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的宇宙将走向热寂。”

“因为熵增定律的一个推论是系统达到平衡态时熵最大。”

“如果把宇宙看成一个孤立系统,那么它的结局就是达到混乱程度最大的状态。”

哗!

众人忽然感受到一种冰冷的寒意。

仿佛是有一条真理在暗中安排着所有人的命运。

“然而,就在这时,麦克斯韦站了出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