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维修工成为企业家不过分吧
我一个维修工成为企业家不过分吧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我一个维修工成为企业家不过分吧 > 第16章 面对市场变化的思考

第16章 面对市场变化的思考

加入书架
书名:
我一个维修工成为企业家不过分吧
作者:
桂东细雨
本章字数:
5320
更新时间:
2025-03-06

在东华纺织厂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闷压抑。厂长杨一明表情严肃地坐在会议桌的首位,厂部办公室主任兼技改小组长李峰、生产车间主任王强以及维修车间主任何福强分坐两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市场变化的忧虑。

“大家都知道,最近市场形势严峻,传统纺织品的订单量锐减,价格也被压得很低。再这样下去,咱们厂可就危险了。” 杨一明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会议室的寂静,也拉开了这场关乎工厂命运的讨论序幕。

王强皱着眉头率先发言:“厂长,咱们生产车间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库存积压。那些常规的棉布和化纤布料,仓库里都快堆不下了,可销售渠道却越来越窄。我觉得咱们得先停产一部分,减少库存压力。”

何福强却立刻表示反对:“停产?这可不是个好办法。一旦停产,工人怎么办?而且设备闲置也会造成很大的损耗。我觉得应该从设备维护和技术升级入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这样才能在价格战中有优势。”

李峰沉思片刻后说道:“何主任的话有一定道理,但技术升级需要资金和时间,短期内难以见效。我认为我们应该先开拓新的市场渠道,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对传统纺织品还有需求的小众市场或者新兴市场。”

杨一明听着三人的争论,心中权衡着利弊。他深知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工厂好,但目前的困境需要一个全面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大家先别争了,我们一样一样来分析。王强,你先说说库存的具体情况,哪些产品积压最严重?”

王强翻开手中的报表,说道:“厂长,目前积压最严重的就是那种普通的白色棉布,大概有五万米。这种棉布市场上竞争太激烈了,很多小作坊都在生产,价格比我们低很多。还有两万米的化纤混纺布,因为款式老旧,也很难卖出去。”

杨一明微微点头,转向何福强:“何主任,设备维护和技术升级方面,你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吗?”

何福强挺首了身子,说道:“厂长,我之前和技术人员商量过。如果能引进一套新型的纺织设备,对原材料的利用率可以提高 20%,而且生产出来的布料质量更均匀,瑕疵更少。但是这套设备需要资金大概八十万,而且安装调试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另外,对于现有的设备,我们可以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和维护,预计花费十万左右,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10% 左右。”

杨一明皱了皱眉头:“八十万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我们目前的资金状况比较紧张。李峰,你那边开拓新市场渠道有什么想法吗?”

李峰清了清嗓子:“厂长,我调查过一些市场信息。现在有一些新兴的文创企业,他们对有特色的纺织品需求很大,比如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手工印染布料。我们可以尝试和他们合作,定制生产一些符合他们要求的产品。另外,电商平台也是一个方向,我们可以在网上开设旗舰店,首接面向消费者销售我们的产品,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空间。但是这也需要投入一些资金用于品牌推广和电商运营团队的组建,初步估计需要三十万左右。”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思考着这些方案的可行性。杨一明揉了揉太阳穴,说道:“我觉得目前我们不能停产,工人的稳定是工厂的根基。何主任,设备维护的十万块钱,你先安排下去,尽快让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李峰,开拓新市场渠道的事情也要同步进行,电商平台的事情你负责跟进,先拿出一个详细的方案和预算,我们再讨论。关于引进新设备,我再去和银行沟通一下贷款的事情。”

就在这时,王强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脸色变得更加难看。挂了电话后,他焦急地说道:“厂长,不好了。刚刚接到通知,我们的一个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因为环保问题被责令停产整顿,我们的原材料供应要中断了。这可怎么办?”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原本就严峻的形势更加雪上加霜。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杨一明。

杨一明深吸一口气,说道:“先别慌。何主任,你去联系一下其他的原材料供应商,看看能不能临时调配一些原材料过来,先解燃眉之急。王强,你把生产计划调整一下,优先生产那些原材料库存充足的产品。李峰,你和法务部门一起,看看我们和供应商的合同里有没有相关的违约条款,尽量减少我们的损失。”

何福强立刻起身,一边往外走一边打电话联系供应商。王强也匆匆离开会议室去调整生产计划。李峰则和法务部门的人员开始研究合同。

经过一番忙碌,何福强带来了一个不太乐观的消息:“厂长,我联系了几家供应商,他们的原材料库存都不多,而且价格比我们之前的供应商要高出 15% 左右。”

杨一明陷入了沉思,高价购买原材料会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但如果停产,损失会更大。“先少量采购一些,保证生产不停。同时,我们要加快开拓新市场渠道的步伐,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弥补原材料成本的增加。”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东华纺织厂上下一心,努力应对着各种困难。李峰带领的电商团队迅速搭建起了旗舰店,并且推出了一系列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手工印染布料产品,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生产车间在王强的调整下,有条不紊地生产着优先产品,虽然产量有所下降,但避免了停产的危机。维修车间在何福强的指挥下,完成了设备的维护工作,生产效率有了一定的提升。

然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由于电商业务刚刚起步,在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方面出现了一些投诉。一些消费者反映收到的产品有轻微的色差,还有部分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损坏。

杨一明再次召集三人开会。“现在电商业务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家说说怎么办?”

李峰有些自责地说道:“厂长,是我考虑不周。物流配送方面,我们没有和专业的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导致运输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售后服务团队也还不够完善,没有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我会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和一家口碑好的物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且加强售后服务团队的培训。”

王强说道:“关于产品色差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是我们在手工印染环节的工艺还不够稳定。我会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改进印染工艺,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何福强也表示:“我可以安排维修人员对包装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产品在包装过程中不受损坏。”

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东华纺织厂的电商业务逐渐走上正轨,产品销量开始稳步上升。同时,通过技术改进,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在与银行的沟通后,杨一明成功申请到了一笔贷款,用于引进新型纺织设备。

几个月后,新型纺织设备安装调试完毕,投入生产。新设备生产出的产品在质量和产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东华纺织厂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多元化的市场渠道,逐渐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功地度过了这次市场危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