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维修工成为企业家不过分吧
我一个维修工成为企业家不过分吧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我一个维修工成为企业家不过分吧 > 第67章 技术研发的重大突破

第67章 技术研发的重大突破

加入书架
书名:
我一个维修工成为企业家不过分吧
作者:
桂东细雨
本章字数:
6892
更新时间:
2025-03-19

东华纺织厂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闷热空气。厂长李峰坐在会议桌的首位,眉头紧锁,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各位,这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目前的进展却不尽人意。产品的次品率居高不下,成本也超出了预算,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不仅无法按时交付订单,还可能会面临违约的风险,这对我们厂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 李峰的声音低沉而沙哑,眼中满是焦虑与疲惫,每一个字都像是沉重的石块,砸在在座各位的心间。

技术部长吴德微微低下头,双手交握,不停地揉搓着手指,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嗫嚅着开口:“厂长,我们技术部己经反复调试了参数,也按照科研机构提供的方案进行了改进,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怀疑…… 是不是我们的设备老化,无法满足新技术的要求?” 说罢,他偷偷抬眼,观察着李峰的表情,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和无奈。

生产车间主任王强猛地一拍桌子,霍地站起身来,脸涨得通红,大声说道:“吴德,你这是什么意思?是在推卸责任吗?我们车间的工人日夜赶工,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设备的问题?我看啊,是你们技术部的方案根本就行不通!”

王强怒目圆睁,死死地盯着吴德,脖子上青筋暴起,心中的怒火仿佛要将整个会议室点燃。

吴德也被激怒了,他 “嗖” 地一下站起来,椅子在身后发出刺耳的摩擦声。“王强,你不要血口喷人!我们技术部的方案都是经过反复论证和实验的,怎么可能行不通?你倒是说说,你们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有没有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有没有偷工减料?” 吴德气得双手颤抖,指着王强的鼻子质问道。

“够了!” 李峰猛地站起身,双手用力拍在桌子上,发出 “砰” 的一声巨响,震得桌上的文件都散落一地。“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这里互相指责?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吵架!”

李峰的声音提高了八度,眼神中透露出威严和愤怒,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着,显然是被两人的争吵气得不轻。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低下头,不敢首视李峰的眼睛。片刻之后,销售部长陈宁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厂长,我觉得我们不能只从内部找原因,也许我们需要和科研机构再次沟通,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新的思路或者解决方案。毕竟,他们在这方面更专业,也许能发现我们忽略的问题。”

陈宁的声音轻柔而沉稳,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冷静和思考,与刚才争吵的两人形成鲜明对比。

李峰深深地看了陈宁一眼,微微点了点头,重新坐回到椅子上。“陈宁说得有道理,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这样吧,吴德,你整理一下目前我们遇到的技术问题,详细地列出来;王强,你也把生产过程中的情况做一个总结报告,包括设备的运行状况、工人的操作流程等等。明天,我们一起去科研机构,和他们当面沟通,一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李峰的语气虽然缓和了一些,但仍然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会议在沉重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天,李峰带着吴德、王强和陈宁来到了科研机构。接待他们的是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张教授,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但眼神中透着睿智的学者。

双方寒暄几句后,便切入了正题。李峰将东华纺织厂目前面临的困境详细地向张教授做了介绍,并递上了吴德和王强准备的资料。张教授认真地翻阅着资料,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从你们提供的情况来看,问题确实比较复杂。我们的技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出现了这么多问题,这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 张教授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看着李峰等人说道。

吴德迫不及待地问道:“张教授,您觉得是不是我们的设备真的无法满足新技术的要求?我们是不是需要更新设备?”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焦虑,双手紧紧地攥着衣角,仿佛张教授的回答将决定他的命运。

张教授摇了摇头,说:“设备固然有一定的影响,但我认为问题不仅仅出在设备上。从你们的生产数据来看,在某些环节的参数设置上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导致整个生产流程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

说着,张教授拿起桌上的一支笔,在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流程图,指出了他认为可能存在问题的几个节点。

王强看着张教授画的图,心中有些不服气。“张教授,这些参数我们都是按照您之前给的方案设置的啊,怎么会有偏差呢?”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但又不敢太过强硬,毕竟张教授是行业内的权威专家。

张教授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释道:“技术方案是一个整体的框架,但在实际应用中,每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设备状况、工人素质等因素都不尽相同,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微调。这也是我们这次合作中需要共同摸索和解决的问题。”

李峰听了张教授的话,心中若有所思。“张教授,那您觉得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但更多的是对解决问题的渴望。

张教授思考了片刻,说:“我建议我们从最基础的环节入手,重新对生产流程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检测,包括原材料的质量、设备的精度、工人的操作规范等等。同时,我们这边也会组织团队对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争取找到最适合你们工厂的生产参数。”

回到纺织厂后,李峰立刻召集了全体员工大会,将和科研机构沟通的结果向大家做了通报,并宣布了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各位同事,我们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按照张教授的建议,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的整改。技术部和生产车间要紧密配合,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过。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迎来转机!” 李峰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东华纺织厂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战场,所有人都投入到了紧张而忙碌的整改工作中。技术部的人员日夜守在生产线上,不断地检测和调整设备参数;生产车间的工人加班加点,严格按照新的操作规范进行生产;销售部的员工也积极地与客户沟通,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理解。

然而,整改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在调整设备参数的过程中,技术部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无论他们怎么调整,某一台关键设备的运行始终不稳定,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次品率依然居高不下。

吴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带领技术部的人员反复检查设备的每一个部件,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但始终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难道真的是这台设备太老旧了,己经无法修复了吗?” 吴德心中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绝望和无助。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毕竟这台设备是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果真的报废,不仅会影响生产进度,还会给工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就在吴德一筹莫展的时候,车间里的一位老工人找到了他。“吴部长,我听说你们在为那台设备的事情发愁。我在这厂里干了几十年了,对这台设备也比较熟悉。我觉得问题可能出在一个小部件上,之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后来换了那个部件就好了。” 老工人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朴实和自信,他的话让吴德看到了一丝希望。

吴德立刻按照老工人的建议,对那个部件进行了更换。奇迹发生了,设备的运行逐渐稳定下来,产品的次品率也开始大幅下降。

“太好了!终于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吴德激动地跳了起来,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兴奋,心中对那位老工人充满了感激之情。

随着设备问题的解决,生产流程逐渐恢复了正常,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科研机构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经过他们的优化和调整,新的技术方案己经基本成熟,可以在工厂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了。

在一次新产品的试生产过程中,李峰、吴德、王强和陈宁都来到了生产车间,紧张地注视着生产线的运行。随着一卷卷高质量的纺织品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输出,车间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我们成功了!” 李峰激动地握住了身边人的手,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这一刻,他心中的压力和焦虑终于得到了释放,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

吴德、王强和陈宁也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相互拥抱,共同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经过这次技术突破,东华纺织厂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订单也如雪片般飞来。在庆功会上,李峰举起酒杯,对全体员工说道:“这次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和付出。是大家的齐心协力,让我们东华纺织厂走出了困境,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让我们共同举杯,为我们的未来干杯!”

酒杯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是一首胜利的赞歌,在东华纺织厂的上空久久回荡……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