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后的丽江坝子漫着薄雾,苏御踩着湿滑的五彩石路拐进束河古镇时,怀里的六合罗盘突然横转如轮。百年老戏台的飞檐角铃无风自鸣,铜锈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凝成个"戊戌"字样。
"外乡人莫近戏台!"
穿羊皮褂的老更夫敲着梆子拦住去路,腰间酒葫芦里的苞谷酒泛着诡异的青绿色,"月当头的时候,这台上要唱《牡丹亭》..."他浑浊的独眼突然瞪大,戏台楹柱上的木雕牡丹渗出暗红汁液,空气中浮起若有若无的胭脂香。
---
#### 夜戏惊魂
戌时三刻,一钩残月爬上飞檐。苏御伏在百年老柳后窥见,戏台上凭空现出八张太师椅,椅背搭着褪色的戏服。老更夫的梆子声突然变调,檐角铜铃震落几片碎瓦,正砸在写着"光绪廿西年"的戏单上。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凄婉的水磨腔穿透夜幕,苏御的苗银项圈骤然发烫。戏台两侧的"出将""入相"门帘无风自动,走出个身段袅娜的杜丽娘,水袖甩动间抖落细碎金粉——那竟是混着骨灰的冥钱。
老更夫突然抓住苏御手腕:"快闭气!"戏台下的青石板缝里钻出缕缕青烟,凝成数十个模糊人影。最前排的老者转过身,腐烂的半张脸上还粘着戏票残角,票根日期赫然是"戊戌年霜降"。
---
#### 戏箱秘录
子时阴气最盛时,苏御撬开后台的樟木戏箱。霉变的戏服下压着本泛黄的《戏班志》,某页夹着张合影:光绪年的戏班全员面色青白,班主手中的折扇画着带血痕的并蒂莲。
"那年秋最后一场《离魂》..."老更夫着箱底的铜镜,镜面突然映出当年的场景——戏台梁上悬着七条白绫,扮杜丽娘的花旦正在给每个角儿画入殓妆,"他们喝了班主赏的饯行酒,就再没醒过来。"
戏箱突然剧烈震颤,所有行头自动穿戴在太师椅的戏服上。苏御的罗盘天池涌出黑水,在青石板上蚀出"偿命"二字。老更夫的酒葫芦突然炸裂,青绿色酒液触地即燃,火中浮现班主狞笑的脸。
---
#### 胭脂祭
寅时三刻,苏御在戏台摆下七星镇魂阵。西十九盏酥油灯按二十八宿排列,灯油掺着铜镜刮下的水银胭脂。老更夫将《戏班志》投入火盆,纸灰在空中凝成戏班全员的虚影。
"柳梦梅——"
杜丽娘的幽魂突然尖啸,水袖暴涨三丈缠住苏御脖颈。后台的戏服集体立起,甩着蟒袍玉带攻向法阵。苏御挥动桃木剑挑起铜镜,镜面反射的月光突然化作利刃,将白绫尽数斩断。
当第一缕晨光照亮飞檐时,戏台楹柱的牡丹木雕突然绽放。老更夫撕开衣襟,胸口纹着的并蒂莲渗出血珠:"我就是当年偷换毒酒的琴师..."话音未落,戏台轰然坍塌,所有戏服在曙光中化作飞灰。
---
**滇西禁忌**
1. 夜过戏台忌应戏腔,防被认作替身
2. 见无主戏服要泼烈酒,莫触碰刺绣
3. 闻胭脂异香需掩口鼻,忌深嗅入肺
4. 五更前忌提戊戌旧事,恐引戏魂索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