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妹妹的电话来的越来越勤,在杨宁开会的时候,妹妹也会不断的给她打电话,发信息。
所以杨宁选择在自己工作的时候暂时把妹妹的手的电话号码拉黑,对她的qq消息是设置为免打扰模式。
这样经过一个星期,或许是妹妹家里的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也或许是妹妹对她这个姐姐也彻底失望了。
总之杨宁的世界安宁了很多。
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杨宁有时候也想去给妹妹打个电话安慰一下她。
但杨宁知道每个人生活会给每个人不同的难题,这些难题我们只有自己亲手去把它揭开,否则你只能被这些难题不断的困住,而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刚开始,杨宁给母亲打电话的时候,还特意会询问一下妹妹的消息,但后来听到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但令人感觉到疲乏的事情,所以杨宁也就不再特意的给从母亲那里去打探妹妹的消息。
因为一个人只有你真正的自我觉醒了,拥有了内驱力,主动的去解决一些问题,生活才能向好发展。
妹妹与王方凯之间的分分合合,吵吵闹闹,让杨宁更加的明白,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如果只是为了某些东西而在一起,那么最终这些东西也会成为你们吵闹的根源。
今年秋天,杨宁休了年假,回家探亲的时候,听母亲说弟弟今年就要结婚了。
虽然杨宁感觉有点儿震惊,但杨宁觉得也还行,毕竟弟弟你己经20多岁了,己经到了法定的结婚年龄。
杨宁特意去了弟弟的理发店见了那个女孩儿。
鹅蛋脸,柳叶眉,小嘴巴,高鼻梁。眼睛不是很大,但放在她的五官上是那样也是相称的。
虽然女孩的长相没有非常出众,但是她肉肉嘟嘟的小脸,给人一种踏实过日子的感觉。
在中午和弟弟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女孩儿主动帮弟弟拿筷子,弟弟帮女孩儿主动倒温水的小动作,让杨宁看出他们应该是交往了有一段时间了。
确实从弟弟的口中得知,他们己经交往三年的时间了。
从弟弟是个学徒,但弟弟自己开店,这个女孩儿一首都和弟弟在一起。
听弟弟这样说,杨宁对眼前这个叫王雪的女孩儿更加的喜欢。
可是在弟弟询问杨宁个人问题的时候,杨宁依然是单身一个人。
弟弟劝姐姐过日子,要找那些踏实并且顾家的,不要太在意一个人的外貌或者是他的家底。
毕竟日子过得是否舒服只有你自己知道。
从与弟弟的交谈之中,杨宁知道王雪成长在一个单亲的家庭,刚开始乐乐不愿意带她去见自己的父母,是担心父母觉得她在单亲家庭长大。
在弟弟求婚成功的时候,他才把王雪带回家见了自己的父母。
虽然父母对王雪家里没有父亲来撑着,是有点儿不开心,但儿子如此笃定。
日子毕竟是他们来过的,所以母亲所以父母也在按照结婚的所有流程在为他们张罗了。
现在的杨宁在电商圈儿也小有名气,在自己所在的公司,也是一个管理层的存在。
但杨宁依然没有找到与自己思想相近,愿意和自己共同进退的另一半。
在弟弟腊月二十五婚礼那天,白天一家人都非常忙碌。
晚上杨宁才有了和母亲聊天的空闲。
主要是因为杨宁是在腊月二十西快到晚上的时候才到了家里。
母亲对杨宁说,“宁宁。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虽然妈也想让你在家里多待几年,但是今年你现在虚岁都己经30岁了吧。在家里和你这个年龄一样大的的女孩儿,现在孩子都上初中了。所以你也得给自己操操心啦。”
杨宁说“妈,我知道的。只是现在一首没有凑到合适的,等我遇到合适的一定带回家来,先让你看看。”
母亲张秀兰说“傻闺女。过日子是自己去体会。我们愿不愿意有时候也不是很重要,对于你妹的婚姻我和你爸都是愿意的,可是,唉……”
听着母亲长长的叹息,杨宁也知道对于母亲的婚事现在成为了父母心头的一块心病。
妹妹现在和妹夫一首在闹着离婚。
虽然母亲觉得离婚的孩子依然可以长得很好,就像自家的儿媳王雪,可是真的离婚了,妹妹也放心不下把宏阳丢给她的婆婆养。
并且别人都说有了,有了后妈就会有后爹。
杨宁也对母亲说过“不行的话,让我妹妹带着宏阳不就可以了吗?”
但是母亲的答案是“你妹也没有啥也没有啥能力。带着孩子他俩怎么活?”
杨宁很想说。“要不宏阳,我来养吧。”
可是杨宁没有把这句话说出口。
毕竟宏阳是有父有母,并且杨林也不可能把宏阳带在自己的身边。
毕竟现在自己正处在事业上升期。每天晚上10点之前几乎没有离开过办公室。
所以杨宁张了张嘴,还是把话给咽了回去。
并且杨宁并不是不婚族,如果自己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另一半,那肯定是要结婚生子的。
所以到时候宏阳的去处还是一个问题。
所以妹妹的生活只能让她自己去打点去打理了。
这毕竟是妹妹人生的试卷,也是宏阳人生的开场白。
虽然妹妹最初留在家里的初衷是好的,可是现在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样子。
但不论如何,生活真的是有因果循环的。
在每一个你没有努力的地方,都会留下痕迹,它们会以困难或低谷的形式爆发在你的面前。
所以杨宁觉得自己现在也没有能力去破解妹妹生活中的谜团。
毕竟妹妹现在自己也没有奋力向上攀爬,所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将是徒劳的。
那就让这场苦难让她自我觉醒,然后去努力的寻找生活的方向,到那时,杨宁觉得或许自己才有能力来帮妹妹一把吧。
或许在妹妹的眼里,这个白领姐姐是冷酷的。
但杨宁现在对妹妹的生活也只能是冷眼旁观。
杨宁相信终有一天,妹妹会理解自己的冷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