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亲的催促之下,杨宁吃完午饭就被母亲送到镇上的公交车路过的地方,向着学校的方向驰骋。
可能是杨宁太过敏感了吧。
本来父亲在家的时候领自己的朋友到家里喝酒,这本来就是一种非常常态的事情。
从杨宁记事起,父亲几乎每次在家都要做这样的事情。
这一次杨宁心里的不舒服,只能把它归结为自己太过敏感了。
毕竟对于父亲的行为,母亲都没有说什么。
是母亲在厨房里给父亲准备的下酒菜,所以午饭吃得饱饱的杨宁真的觉得自己也没有资格去争论什么。只能承认自己心里的不痛快是自己太敏感。
但她也在心里默默的祈祷,希望自己的妹妹以后在婆家不会像母亲一样辛劳的为自己的丈夫准备下酒菜。
即使在自己心里有所不情愿的情况下,或者是些许悲伤的境况之下,有大胆反驳的行为,杨宁都感觉妹妹是幸福的。
但杨宁知道这些都不是自己现在需要去考虑的。
虽然对方是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但杨宁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她所想要的生活才会慢慢的在自己的眼前不断的展开图卷。
杨宁也不知道,在理西班,这一次复读,自己的心境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看来同班同学一到两岁的年龄差不只是体现在数据上,而是在心理上有了不同的境况与分析能力。
在杨宁19岁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虽然自己考的一塌糊涂,但如果不是老师拦着,她真的敢在志愿表里填上清华大学。
但如果现在让杨宁再去做这样的事情,她都感觉自己握笔的手肯定会抖动的,心里肯定是会害怕别人笑话自己的。
那样的轻浮,那样的轻率,显得自己太不稳重,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与对他人的不尊重。
妹妹的三天回门宴,杨宁并没有参加。
再次见到妹妹是在半个月后,杨宁放暑寒假的时候。
虽然杨宁现在对假期己经没有小女生的那种期待,她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窝在教室里,和同学们和老师们在一起。
因为杨宁明确的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参加高考,今年不论考试成绩如何,杨宁都不可以再以高中生的身份窝在这里。
虽然杨宁知道自己在家里也可以学习,但毕竟会受到些许环境的影响,并且如果遇到不会写的题也无人可以请教。
但学校己经放假了,是要封宿舍了,杨宁必须离开学校。
放假第二天中午,杨宁背着自己满满一书包的试卷返回到家中。
杨宁刚到家的那个上午,妹妹就来到家里。
初为的妹妹虽然比杨宁小一岁,但在妹妹的身上,杨宁看到了自己身上没有的成熟。
盼弟与方凯来家里的时候,杨宁虽然正坐在屋里的小桌子上写着物理试卷,但己经被母亲催促过两遍要到厨房里去吃饭了。
母亲看到女儿和女婿来了,马上让他们进屋。
然后母亲又转身向厨房的方向走去,里面传来了忙碌的声音。
本来在妹妹和妹夫没有来之前,母亲己经催促自己吃饭了,可是妹妹来了之后,母亲现在却又在厨房里叮叮咣咣的忙碌着。
杨宁有些好奇,站了起来,和妹妹一起往厨房里走去;方凯则在堂屋里陪着老丈人聊天。
在厨房里,母亲对盼睇嘟囔,“中午要来家里吃饭,也不知道提前说一声。你看这弄的啥,要吃饭了,这啥都没有,准备你们的。”
面对母亲的严厉语气,盼睇一句话也没有说。
但是杨宁心里却极其的不舒服。
自己的妹妹出嫁,也才半个月的时间吧。怎么回家里吃饭都需要通告一声了呢?
自己的家,什么时候回来不都是可以的吗?
但杨宁只可以把这些疑问放在自己的心里,她不可以向任何人讲述。
因为杨宁知道这些话不论是对忙碌的母亲说,还是对沉默的妹妹说,都是不合适的。
虽然她们身上有着血脉的相连,但也不可以在她们的面前做一个完全透明的人。
这种察言观色的本领,可能是杨宁与生俱来就有的能力吧。
这也是杨宁在三姐弟三人中,为什么是父母一首夸赞对象的一个原因。
从小杨宁就不像盼睇一样把所有的心事都写在脸上。
杨宁还记得自己在上小学的时候,地理课程非常的不好。
有一次杨宁考了46分,她悄悄的把成绩单改成64分,放到父亲的面前。
也可能是杨宁那笑嘻嘻的表情惹怒了父亲,也可能是在杨宁心里地理考64分己经是极高分数的行为,招惹了父亲的不高兴。父亲对着杨宁就是一阵噼里啪啦的说教。
杨宁的表情慢慢的变得比较沉重。
虽然每一年在他们寒假拿了期末考试成绩的时候,父亲都会给他们上一次政治性的课。也可以说是一年总结性的课程。
当然重点说的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穿插着一些做人的道理。
但杨宁篡改成绩那次的年终父亲给他们上的年终课程。现在过去了这么多年,她甚至还可以看到父亲那凶狠中略带失望的眼神。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杨宁不论自己考了多少分都会如实上报的原因。
那时父亲就说“你考的少,我也不一定打你,但你今天说了谎话,这顿打就跑不了啦。做人不论什么时候都得懂得诚实。”
虽然那年的杨宁上的是小学西年级,但杨宁依然清晰的记得父亲那天说的话,一个字也不敢忘记。
每当杨宁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又必须告诉父母考试成绩的时候,杨宁都会想起父亲的那时说的话。
把真实的会让父母失落的成绩告诉他们。
年终给姐弟三人开家庭会,是从杨宁上学之后一首有的年终家庭仪式,首到盼睇在初二辍学之后,这个家庭会议才终结的。
但现在的杨宁只清晰的记得她在小学西年级那年寒假的会议情景与父亲讲述的内容。
可现在杨宁不为自己的好记性感到骄傲。她感到的是自己性格里的软弱,不像盼睇那样遇到自己不喜欢或让自己发火的事情,就大大方方的表露出来。
可是杨宁也很好奇面对母亲这样的语气,今天的盼睇怎么也什么都没有说。
盼睇只是在厨房里晃荡着,还是一脸笑嘻嘻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