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便是青竹堂的决赛之日,这消息如涟漪般在城中散开,引得无数人翘首以盼。青竹堂位于城郭一隅,庭院深深,西周翠竹环绕,风过处,竹叶沙沙作响,似在低吟着即将到来的盛事。
秦璃身着素色长衣,发髻高挽,神色平静却难掩眼底的紧张与期待。她己不知在书房中翻阅了多少古籍,那一本本泛黄的书卷上,满是与“山”有关的诗词批注。她的桌上,笔墨纸砚整齐排列,旁边还堆放着写满诗句的笺纸,微风拂过,纸张沙沙作响,似是在为她加油鼓劲。
决赛当日,青竹堂外早己人头攒动。前来观赛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身着华服,手持折扇,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小厮们穿梭其间,端茶递水,忙得不亦乐乎。
踏入青竹堂内,更是别有一番景致。大堂宽敞明亮,正中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圆桌,桌面由光滑的青石制成,西周环绕着精美的木雕座椅。堂中悬着几盏精致的宫灯,灯光摇曳,映得堂内一片暖黄。
堂壁上挂着一幅幅名家字画,多是描绘山川之景,那巍峨的山峦、缭绕的云雾,仿佛要从画中跃出。两旁的立柱上,挂着长长的红绸,随风飘动,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氛围。
随着一阵清脆的钟声响起,决赛正式拉开帷幕。主持人身着一袭紫色长袍,头戴方巾,手持书卷,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高台。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说道:“各位嘉宾、各位参赛选手,今日青竹堂决赛,便以飞花令决胜负,主题为‘山’。还望诸位各展才华,不负这一番雅事!”
台下众人纷纷鼓掌,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赛场。参赛选手们依次入座,秦璃坐在其中,身姿挺拔,眼神坚定。她环顾西周,看到对手们有的神情自若,有的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不敢有丝毫懈怠。
比赛开始,率先发言的是一位身着蓝色长衫的公子。他站起身来,微微拱手,朗声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声音清朗,如金石相击。
下一位选手略作思索,起身回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目光坚定,毫不示弱。
轮到秦璃时,她从容起身,莲步轻移,盈盈一礼,然后朱唇轻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声音婉转,似山间清泉流淌。
选手们你来我往,诗词如泉涌般从口中飞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每一句诗词都蕴含着对“山”的独特感悟,每一次应答都引来观众们的阵阵喝彩。
随着比赛的进行,难度逐渐升级。有的选手开始额头冒汗,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有的则绞尽脑汁,苦苦思索。而秦璃始终保持着镇定,她的眼神明亮而专注,每一次开口,都精准地抛出一句与“山”有关的绝妙诗词。
赛场气氛愈发紧张,如同弦上之箭,一触即发。观众们也都屏住了呼吸,紧紧盯着台上的选手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
当一位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未能接上合适的诗句时,现场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他。这位选手满脸通红,羞愧地低下了头。而其他选手则更加警觉,不敢有丝毫大意。
秦璃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稳如泰山。她的脑海中仿佛有一座诗词的宝库,源源不断地涌出与“山”相关的诗句。她的每一次应答,都让对手们心生敬畏,也让观众们为之倾倒。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赛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台上的选手们越来越少,最终只剩下秦璃和另一位实力强劲的对手。
此时,堂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秦璃与对手对视着,眼神中充满了挑战与自信。新一轮的飞花令开始,对手率先发难:“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秦璃微微一笑,毫不迟疑地回应:“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声音清脆,掷地有声。
对手皱了皱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秦璃眼神一亮,脱口而出:“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每一句诗词都如同利刃般交锋。观众们的情绪也被推向了高潮,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究竟谁能在这场以“山”为主题的飞花令决赛中笑到最后,成为青竹堂的冠军,答案即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