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 第61章 铁骨御扇赠君情

第61章 铁骨御扇赠君情

加入书架
书名:
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作者:
琅琊牧
本章字数:
4408
更新时间:
2025-04-22

第二日早上,朱慈烺正在吃着早饭,却见马破奴、朱然一同闯入。

朱慈烺微怔,筷中夹着的一根咸萝卜头向前一伸,"二位是否来一根?"

马破奴微蕴,"殿下莫要打趣,末将前来拜会公主殿下。"

"噢",朱慈烺哂然,而后用嘴呶呶了房外。马破奴闪身去了屋外。

朱然施礼后则汇报道,"禀殿下,京营整顿完毕。除济宁一万军外,京营三大营五军营、神机营、战车营仅剩两万两千人,是否补充新军?"

朱慈烺闻言放下碗筷即道,"自然补充,卢纮涛部改建天雄军自成一系,己不在京营序列。全军扩充至五万人,普通士卒月饷由原来一两二钱,提高至一两五钱。兵源不限于南首隶,可更广泛些。基层军官必须亲自把关。还有..."

说着似乎想起了什么,翻出一份李明睿奏书,递给朱然。

朱然看罢,"殿下明示。"

朱慈烺站起身来,来回踱了几步开口道,"孤己有言在先,借银五十万两以上者,赐以从五品官身。那张先生捐了六十万两,请求荫其子,朝廷不能食言,你且把那张钊安于营中,寻个从五品的职位。若是有用,着力栽培,若是无用,给个虚职了事。"

"臣,领旨。"朱然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却说马破奴拜会完长平公主后,又匆匆折回,一见朱慈烺便道:"末将有事询问。"

"将军请讲。"朱慈烺轻道。

"末将日前去兵部打探,闻听西贼水路前锋己首指泸州、合川。明军节节失利,若泸州、合川陷落,成都平原无险可守,则成都不保。西贼三十万众,石砫地狭兵寡无力西进,殿下作何打算?"

朱慈烺微微一怔,心道,历史上再过两月,张献忠占领成都,大开杀戒,明军无力抵抗。到了十一月就在成都称帝了,两年后被清军击溃,此时南明朝廷自顾不暇根本无力西进。

想到这儿起身说道,"孤亦知此间利害,己派龙文光继任西川巡抚。刘佳胤、杨展所部一路由川西东进,然贼众三十万,终会不敌。"

说着转身到地图旁,复又说道:"今虏在中原,贼在陕西。河南、湖广,俱虎视眈眈。江南之兵无力西进,亦无可进之兵,且不可三线作战。孤料九十月间成都必破。我部转为游击之战,以待天时。石砫虽狭自保无虞,将军尽可放心。"

马破奴听罢,一时无语。当下抱拳道:"如此末将告退。"说完转身欲走,却被朱慈烺叫住。

将军且慢,接着又喊了一声,"陶西毛。"

"奴婢在"。陶西毛一路小跑进来。

"从你那拨二十万两银子付与马将军。"

"奴婢遵旨。"

马破奴谔然,却听朱慈烺笑道,"当日将军徐州借银十万两,孤言他日双倍返还,今日践言。"

"这,这.."马破奴不知说何是好,一时语塞。

朱慈烺又道,"将军无需推托,溪峒兵千里勤王,且一路护驾南下,劳苦功高,孤深感之。今将军将此银全部分于溪峒兵。"

马破奴单腿跪地,"末将代溪峒兵谢过殿下。"

朱慈烺颔首,又对陶西毛道,"将孤铁骨御扇取来。"

陶西毛应声转身离去,不一会儿便己折回。双手将一锦盒递给朱慈烺。

朱慈烺接过,先是凝视片刻,而后紧托手中,神情庄重:"铁骨御扇,太子册立之日皇帝所赐。镌刻生辰八字,并附天书。大明立国二百七十六年,历朝太子有之。此扇乃孤册立太子之日,先皇所赐。孤今欲托将军保管。"

陶西毛听得瞪大了眼睛:太子殿下这是以身相许啊!

马破奴一脸愕然旋即绯红一片:"这、这.."

"将军若是难为..."

朱慈烺话没说完,却见马破奴上前一把夺扇而去,惹得陶西毛连向朱慈烺做了两个鬼脸。

马破奴刚刚离去,高弘图一步迈入。高弘图施过礼后便道,"殿下,老臣有事禀报。"

"高先生坐下说话。"

高弘图坐下后便道:"臣启殿下,在籍礼部侍郎钱谦益,连至臣府中三日,欲见殿下。"

朱慈烺闻言一怔,该来的还是来了。一下子想起了李邦华那一句话,"殿下若用,只可用其文。"

想想自己刚刚在武昌痛斥东林党人,当然眼前这个高弘图也算是东林党。再想想南京城破钱谦益冒雨跪迎清军情景,朱慈烺更是血脉喷张。这些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东林士大夫,往往于国家危难之时,弃国家于不顾,只为一己之私,尽显汉奸嘴脸。

他们眼中的不屑之徒,却往往挺身而出,为国赴难。诚如人所言,仗义每多屠狗辈,最是负恩读书人。纵观南明一史,到了最后恰恰是,流寇死社稷,海贼守国门。只是自己知道的历史结局,当下之人如何得知。

沉默片刻应道:"孤亦知钱先生大名,乃江南文人领袖。江南自古文风鼎盛,钱先生似应致力学问,广播礼义于天下。高先生以为如何。"

"殿下所言甚是,牧斋大儒,名动天下。江南无有人出其右者,我朝新立,正是用人之际。望殿下恢其礼部侍郎一职,以慰江南士林之心。老臣闻殿下武昌痛批东林,老臣亦出身东林,然只知报国,望殿下明鉴。"

朱慈烺本想一推了事,可高弘图那句以慰江南士林之心,却中要害。一个偌大的国家,方方面面都需要建设,不只是军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哪一样也离不了。

不能脱离历史实际。以科考为最大晋身的封建朝,读书人就是知识分子,特别在文风昌盛的江南,多少文人士子眼望朝廷,总得让他们看到晋身为国的希望。自己知道他将来成为汉奸,可别人不知。

想到这儿不由苦笑一声,说道:"就依卿所言,恢其礼部左侍郎一职,擢左懋第为礼部右侍郎。以钱谦益为正使出使安南,以左懋第为正使出使朝鲜。先生即刻会同孟翁,着手办理此事,择日成行。"

"老臣接旨。"领旨后的高弘图随即离去。

朱慈烺顿感无力,再过几天马士英进京,再举荐一个阮大铖,该如何处之。这都是南明史上绕不开的历史人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