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不正经的故事会2
一本不正经的故事会2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一本不正经的故事会2 > 第53章 清明之争

第53章 清明之争

加入书架
书名:
一本不正经的故事会2
作者:
村中拍黄瓜
本章字数:
2514
更新时间:
2025-04-21

清明之议

在宁静祥和的李村,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迈着它沉稳的步伐悄然来临。往年此时,大家虽忙碌,但心里都有谱,可今年却大不一样,各种说法甚嚣尘上,搅得村民们心里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

一大清早,温暖的阳光才刚刚洒在村子里,巷口那棵老榆树下就聚满了人。张大爷叼着旱烟袋,率先开了口:“我跟你们讲,清明上坟早,子孙活到老,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咱可不能坏了。早去上坟,祖宗们高兴了,才会保佑子孙平安长寿。”他说得煞有其事,脸上的皱纹都透着一股笃定。

一旁的李婶立马接上话茬:“可我听我娘家那边说,清明当天可不能上坟,说是这一年都不吉利,干啥啥不顺。还是提前几天去好,心里踏实。”李婶一边说,一边比划着,神色颇为紧张。

“要我说啊,都不对!”王二麻子突然提高了嗓门,“七不烧,八不了,初九去烧才最好。我专门找邻村那个有名的半仙算过,初九阳气最盛,这时候去上坟,祖先才能收到咱们的心意,庇佑咱们一整年。”他眉飞色舞地说着,仿佛自己掌握了天大的秘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刚从城里回来的大学生晓峰,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忍不住摇了摇头。他走上前,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家别争了,其实这些说法大多没有科学依据。清明节是我们缅怀先人的日子,重要的是那份心意,日子的选择真没那么重要。”

可村民们早己习惯了遵循传统习俗,哪能轻易接受晓峰的观点。“你这孩子,懂什么!老祖宗的东西,能随便改吗?”张大爷不满地瞪了晓峰一眼,“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弄错了,那可不是小事。”

晓峰无奈地笑了笑,不再言语。村里的刘婶一家就因为这些说法犯了难。刘婶的丈夫去世得早,她和儿子小刚一首相依为命,每年清明,他们都格外重视给丈夫上坟。

小刚一脸愁容地问母亲:“妈,今年这说法太多了,咱们到底哪天去给爸上坟啊?”刘婶叹了口气,也一脸茫然:“我也不知道啊,要是弄错了,我怕你爸在那边怪咱们。”

母子俩思来想去,决定去问问村里最年长的赵奶奶。赵奶奶己经九十多岁了,在村里德高望重,见识也广。赵奶奶听了他们的来意,微微一笑:“孩子们啊,这上坟的日子,本就没有个定数。以前日子苦,大家忙着生计,能抽空去给祖宗上柱香就不错了,哪有这么多讲究。现在日子好了,反倒被这些说法困住了。只要你们心里有亲人,哪天去不都一样吗?”

刘婶和小刚听了,若有所思。回到家后,小刚对母亲说:“妈,我觉得赵奶奶说得对。咱们就按自己的想法,明天去给爸上坟吧,我们真心怀念他,他肯定能感受到的。”刘婶点了点头,心中的纠结终于解开了。

第二天,刘婶和小刚带着精心准备的祭品来到丈夫的坟前。他们轻轻擦拭着墓碑,摆上鲜花和丈夫生前爱吃的糕点,然后恭恭敬敬地磕头祭拜。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香,仿佛是丈夫在回应他们的思念。

在刘婶一家之后,村里也有不少人家按照自己的心意选择了上坟的日子。渐渐地,巷口关于上坟日子的争论平息了。这个清明节,虽然充满了争议,但也让大家对传统习俗有了新的思考:传承习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份对先人的真挚情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