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翠莲从背篓里拿出几块饴糖,一人分了一块。
看着燕儿有些胆怯的样子,江翠莲摸了摸她的脑袋,“燕儿别怕,糖好不好吃。”
燕儿发出甜甜的声音,“好吃。”
这还是燕儿第一次吃糖,刚刚的恐惧被这糖给治愈了,小口小口的舔了舔,然后举起手里的糖递给江翠莲,“奶奶吃。”
江翠莲摇了摇头,“奶奶不喜欢吃糖,燕儿吃。”
己经将整块糖含到嘴里的青山此刻有些懊恼,心里恨恨的骂了一句马屁精。
不过青山转念一想,即使燕儿再会拍马屁,奶奶也还是喜欢他和弟弟。
燕儿又舔了一口,然后就不吃了。
“燕儿怎么不吃?”
燕儿低着头,“我想让娘尝一尝。”
“去吧。”
燕儿撒丫子跑了。
王杏花看了一眼赵春荣的屋子,“娘,小叔要不要去哄一哄?”
王杏花此刻心里还是高兴的,听到赵春荣退了学,往后家里就会少一份开支,等青山到了启蒙的年纪,也就有机会送到学堂了。
但她又怕江翠莲只是暂时办了退学,说不定过几天被小叔一哄,又重新找学堂,到时候说不定花费的更多。
江翠莲看了一眼静悄悄的屋子,声音大了一些,“哄什么哄,又不是小孩。”
“饺子包好了吗?等老大和老二回来就把饺子煮了。”
王杏花连忙说道,“包好了,包了白菜馅的,还有娘你想吃的荠菜馅的,这荠菜刚冒出头,嫩的很,到时候肯定香。”
江翠莲原本说在镇上吃碗面的,最后因为赵春荣的事也没顾上吃,最后只啃了一块家里带去的饼,这会儿听到有荠菜馅的饺子,也有些馋了。
她馋了她不好意思说,“我回屋歇一会儿,等饺子好了再叫我。”
王杏花连声应好。
等江翠莲回了厢房,王杏花拉过苏兰心,压低声音,“怎么好端端的就给小叔办了退学?”
苏兰心见江翠莲没说,她也不敢说,只摇了摇头,“你回头问娘。”
说着就去了厨房。
今天出去一天,家里的活还是要分担一些。
王杏花讨了个没趣,扭着腰也进了厨房。
只有赵春荣在床上扭来扭去等着江翠莲来哄他,却半天没个动静,越想越委屈。
赵春生和赵春明陆陆续续的回了家。
王杏花也把饺子下了锅,赵家难得吃一次饺子,青山和青河早就围在灶边打转,闻着香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不时问上一句,“娘,饺子好了吗?”
等饺子终于出锅,王杏花吩咐,“去叫奶奶吃饭。”
青山一溜烟跑了。
赵春生和赵春明一回来就知道赵小西退了学,赵春明还去敲了赵春荣的门,想问问是什么情况,自然是得到了一句赵春荣的骂声。
等江翠莲出来的时候,饺子己经端上了桌,因为江翠莲这次给的白面足够,王杏花包的也多。
王杏花将勺子递给江翠莲,一般都是江翠莲来分。
江翠莲接过勺子,盛了满满一碗递给赵春明,“你今天干活辛苦了,这碗给你。”
这还是赵春明长这么大第一次听到娘说他辛苦,还将第一碗吃的给了他,不知怎的,他莫名鼻子有些发酸,娘还是心疼他的。
赵春明接过饺子,“我不辛苦,我也没做什么。”
江翠莲知道赵春明从小缺爱,一首被原主忽视,在这个家里也看不到他的付出,所以她要多弥补一些,让家里的人看到,老二是辛苦的。
他也确实是辛苦的,老大好歹跟着老郎中学了医术,挣钱也轻松,到了老二这里,连字都没认几个,完全是被忽视了。
“怎么不辛苦,这个家里你干的活最累,娘看在眼里,好好吃吧。”
江翠莲又将第二碗递到了老大的手里,“老大也辛苦了。”
赵春生接过碗,“谢谢娘。”
接下来,江翠莲每个碗里盛了一样多的饺子,并让赵春明将周春草的那份送了过去。
难得吃一顿饺子,大家都吃的很香,最后还是赵春明开了口,“娘,西弟还没吃呢。”
江翠莲吃着荠菜馅的饺子,感觉比后世的饺子还要香,她都快忘了这个头疼的儿子了,“没来吃就没来吃,吃饭还要请呀,一顿不吃又饿不死。”
此刻在房里饿的肚子咕咕叫的赵春荣,听到大家吃饺子热闹的声音,肚子叫的更欢了。
他也很久没吃饺子了,他也想吃,可是他又抹不下面子,娘就因为这点小事给他办了退学,还动手打了他,从小到大,他哪里受过这个委屈。
原本想等着娘过来好好哄一哄他,这饭他勉为其难的就去吃了,可左等右等就是没等到娘,赵春荣心里顿时没了底,娘这次好像真的生气了,如果不来哄他怎么办,饺子那么香,凭什么他不吃。
不吃不是便宜了别人。
似乎是说服了自己,赵春荣打开了房门,他想,只要他迈出这个房门,娘肯定就会拉着他的手,将饺子端到他手上的。
房门吱呀一声打开,众人都看向赵春荣,而江翠莲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赵春明原本想叫西弟过来吃饺子,就见江翠莲抬眸看了一眼他,他咽下了到嘴的话。
赵春荣没有等到娘的招呼,气的大吼了一声,“我饿了。”
“饿了自己想办法,饺子吃完了。”
说着江翠莲站了起来,将盆里最后几个饺子一人碗里分了几个。
赵春荣见最后几个饺子都进了别人的碗,知道娘是真的不打算让他吃饺子了,气的脸色都变了,“娘,你就真的这么狠心?我可是你亲儿子。”
江翠莲抬眸看向他,“你来的正好,趁着大家都在,我说几个事情。”
“往后家里的每个人都需要付出劳动才能有饭吃,家里不养闲人。”
赵春荣急道,“你就偏心,三哥不是也不干活,他在县城花费最高,你凭什么不让我读书。”
“你三哥马上就要考秀才了,你到现在连个童生都没考上,既然不是读书的料,就把机会让给别人,正好青山也快到了启蒙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