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烽火:重生嘎子传奇
白洋淀烽火:重生嘎子传奇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白洋淀烽火:重生嘎子传奇 > 第46章 战术总结:编写《淀区游击二十法》

第46章 战术总结:编写《淀区游击二十法》

加入书架
书名:
白洋淀烽火:重生嘎子传奇
作者:
一只颓废的大肥焦
本章字数:
2692
更新时间:
2025-05-05

集贤居的余烬在寒风中明灭,白洋淀的水面倒映着暗红的火光,仿佛一片血染的绸缎。嘎子蹲在废墟旁,用刺刀挑起半块烧焦的青砖,砖缝里还嵌着佟乐改装发报机时留下的铜丝。玉英默默递来沾着露水的芦苇,擦拭他脸上的烟尘,却被嘎子突然攥住手腕:“我们不能只靠一时的机灵,必须把这些年的打法写成册子。”

地道深处的油灯将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嘎子铺开佟乐拼死保护的《论语》,泛黄的书页上,用米汤书写的密电码在碘酒涂抹下显现出日军炸药库的坐标,而这只是佟乐留下的诸多情报之一。“从芦苇笛传信到水下铁网,从童谣密码到声学陷阱……”嘎子将刻着战术要点的竹片铺满石桌,“这些法子该让更多人知道。”

罗金宝捻着竹片上的刻痕,粗糙的指腹着“水草绊马索”几个字:“可写成册子谈何容易?咱大老粗哪懂什么章法?”话音未落,玉英从怀里掏出本皱巴巴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记着每次战斗的细节:“我跟着嘎子哥学急救时,就开始偷偷记了。”她翻开其中一页,画着简易的燃烧瓶制作图,旁边标注着“煤油七,芦苇灰三”的配比。

接下来的半个月,鬼不灵村的地道成了临时编书坊。嘎子将前世的军事理论与实战经验结合,用白洋淀的方言土语逐条讲解。讲到“麻雀战”时,他抓起几颗石子:“就像淀里的麻雀,这儿啄一口,那儿叨一下,鬼子追东咱往西,追西咱又回东。”胖墩听得入神,在一旁用炭笔描绘少年队分三组游击的阵型图。

编写“地道防御篇”时,众人陷入争论。有人提议多设陷阱,有人主张加强通风。嘎子捡起块黏土,捏出三层地道的模型:“上层藏兵突袭,中层住人储粮,下层排水防毒。”他用竹签在黏土上戳出密密麻麻的小孔,“这些通气孔要像芦苇荡的水草,看着杂乱,实则暗藏规律。”

最棘手的是密码章节。佟乐牺牲前改良的“密码扑克”体系复杂,连罗金宝试了几次都记混。嘎子摘下墙上的芦苇笛,吹奏出一段旋律:“把二十西节气编成曲子,每张牌对应节气,就像唱童谣一样。”他带着队员反复练习,首到每个人都能闭着眼睛通过牌面组合解读情报。

当第一本《淀区游击二十法》刻写完成时,白洋淀迎来了初雪。粗糙的麻纸上,手绘的插图旁密密麻麻写满批注。在“冬季水战”章节,嘎子特意加了段小字:“冰面如镜,杀机暗藏。可在冰下凿孔注水,盐水加速融冰;马掌裹铁刺,骑兵踏冰无痕。”这些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经验。

罗金宝将册子郑重交给交通员:“送到军分区去,让更多兄弟知道,咱白洋淀的土法子,不比洋枪洋炮差!”看着远去的背影,嘎子抚摸着册子扉页自己刻的“雁翎队制”西个字,突然想起老钟叔说过的话:“好的战术,能让一个新兵变成战场上的老狐狸。”

不久后,这本册子在冀中根据地广为流传。李云龙的独立团甚至专门派人来讨要副本,看着册子上用芦苇灰绘制的战术图,这位猛将哈哈大笑:“嘎子这小子,比我还会琢磨!”而在日军司令部,斋藤对着缴获的残页暴跳如雷,他怎么也想不通,这群“泥腿子”竟能总结出如此精妙的作战理论。

《淀区游击二十法》不仅是一本战术手册,更是雁翎队用生命谱写的抗争史诗。它让白洋淀的抗日智慧走出水乡,成为冀中军民手中的又一利器。每当夜深人静,嘎子总会翻开册子,在摇曳的油灯下,仿佛又看见佟乐推眼镜研究密码的模样,听见玉英练习吹笛传递情报的声音,那些逝去的战友,都化作了这字里行间的不灭英魂。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