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的冰雪消融,水面重新泛起粼粼波光。随着反"囚笼政策"与反细菌战行动的接连胜利,雁翎独立侦察小队在冀中根据地的威名愈发响亮。军分区决定于西月中旬在白洋淀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同时检验各抗日武装力量的训练成果,而雁翎队也将迎来组建以来首次全员集结的水上阅兵。
接到通知时,嘎子正在指导队员调试新改装的铁皮快船。当他展开盖着军分区大印的红头文件,油灯的光晕映在"雁翎独立侦察小队担任阅兵主力"的字样上,这个历经战火淬炼的少年眼眶微微发烫。"三年了。"他轻声呢喃,指尖抚过文件边缘,仿佛触碰到了奶奶、老钟叔、佟乐离去时的温度。
筹备工作在高度保密中展开。鬼不灵村的地道成了临时兵工厂,铁匠铺的炉火日夜不熄,打造着船用钢板与铁锚;女队员们则在灯下赶制新式队服,灰布上绣着白色雁翎标志。玉英主动承担起阅兵训练总指挥的重任,她将白洋淀划分为三个训练场:东淀用于水战队的船阵演练,西淀作为陆地队的马术与射击靶场,中淀则搭建起临时观礼台。
训练初期困难重重。水战队的新队员难以掌握铁皮快船的转向技巧,多次在编队时发生碰撞;陆地队的骑兵因战马受惊,导致队列混乱。嘎子亲自示范,他跃上颠簸的快船,手持船桨大声喊道:"注意水流!左桨快三下,右桨缓两拍!"在他的指导下,队员们逐渐摸索出利用白洋淀暗流推进的诀窍,船阵开始展现出"静如苇荡,动若游龙"的气势。
最令人瞩目的是情报队的信鸽编队表演。水生训练信鸽群组成"八一"字样的空中队列,又利用不同颜色的脚环设计出"情报传递模拟战"。当二十只信鸽分成西组,带着"敌情通报"穿越模拟炮火(燃放的鞭炮),精准降落在指定站点时,连见多识广的老交通员都忍不住鼓掌。
阅兵当日,白洋淀上彩旗飘扬。军分区司令员站在观礼台上,望远镜中,雁翎队的水上方阵正破浪而来。打头的是玉英率领的水战队,十二艘铁皮快船呈雁阵排列,船头的重机枪闪着寒光;紧随其后的陆地队骑着战马踏过浮桥,马蹄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情报队的队员们则高举着佟乐改良的发报机模型与密码牌,向观礼台致敬。
"向右——看!"随着玉英一声令下,全体队员齐刷刷转头,动作整齐划一。嘎子骑着缴获的东洋马行进在队列前方,他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腰间别着的燕双鹰赠枪与刻着"淀"字的驳壳枪,见证着他从少年到战士的蜕变。
突然,天空中传来鸽哨声。情报队的信鸽群准时出现,在空中变幻出"抗战必胜"的字样。观礼台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司令员激动地握住罗金宝的手:"你们这支队伍,比正规军还像样!这哪是少年队,分明是白洋淀的钢铁之师!"
然而,这场盛大的阅兵背后暗藏危机。石磊的残余势力混在围观群众中,用微型相机拍下了雁翎队的装备情况。当龟田少佐看到照片中崭新的铁皮快船与成建制的骑兵时,气得将茶杯摔得粉碎:"八嘎!必须在他们羽翼前消灭!"
夜幕降临,白洋淀恢复平静。嘎子站在船头,望着水面上自己的倒影。阅兵的荣耀并未让他放松警惕,反而嗅到了暴风雨来临的气息。"通知各联络站,"他对水生说,"从今天起,进入一级戒备状态。龟田不会坐视不理,我们要准备迎接真正的恶战。"
芦苇荡的风掠过他的军装,带着硝烟与荷花的混合气息。这个曾经在芦苇荡中醒来的少年,此刻己然成长为白洋淀的守护者,而属于他和雁翎队的传奇,仍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