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厕所案一审判决作出后,立刻引起了各大电视台、网站、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关注。
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对该案进行跟踪报道。
国家级电视台法制频道TV-12更是对该案二审庭审情况以现场首播的方式进行点评和报道。
京沪市中级人民法院。
开庭当天,晨光初破,法院门口却己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各路电视台、网站、权威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汇聚于此。
镜头和麦克风如林,闪光灯此起彼伏,将整个法院门口装点的格外引人注目。
各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手持专业设备,严阵以待,时刻准备捕捉每一个关键瞬间;
各大权威网站与新闻门户的编辑与摄影师,则忙着调试首播设备,确保能将庭审现场的每一刻实时传递给全国观众。
上午八点十分,一辆奔驰S400稳稳的停在了法院门口。
一个身着黑色西装,打着蓝色领带的帅气小伙从副驾驶处率先下车。
他连忙打开后面的车门,并贴心的用手硬着车门顶部,生怕后面的人下车时不小心撞到头。
记者们的目光纷纷被这辆车所吸引。
只见一个气宇轩昂的中年男人身穿律师袍从车上下来。
记者们一眼就认出来,下车的正是这个案件的律师张彦海。
“他就是铁路局一方的代理律师”
不知是哪位记者喊了一声。
其他记者闻声手持长枪短炮纷纷围拢了过去。
张彦海律师被各路媒体记者团团围住。
“张律师,您好!请问你对这个案件的二审结果有着什么样的预期?”
“张律师,你们在一审中己经取得了胜诉,二审是不是己经势在必得?”
“律师,您好。你认为这个案件二审有改判的可能吗?”
众多记者中,有一部刁钻的记者甚至问了一些让张彦海非常反感的问题。
“如果你们败诉了,铁路部门做好应对的策略了吗?”
“张律师,万一你们败诉,会不会引发连锁反应?”
面对这五花八门的问题,张彦海不禁在心中感慨,“这些记者的脑洞真是大开啊!”
幸亏张彦海律师并不是第一次面对媒体,他还是有一些应对媒体的经验的。
张彦海面带微笑的说道:“这个案件己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大众的关注。我想这个案件的一审结果想必大家也己经了解了。至于二审结果,我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揭晓,这个我不敢预测。但是,我相信法院是公证的,它们必然会做出公证的裁决。”
不愧是老江湖,张彦海这一番话下来,似乎什么都说了,又似乎什么都没说。
总之,他说的话,记者们就是拿着放大镜也挑不出任何的问题和毛病。
这样的新闻素材根本就没有任何文章可做。
说完,张彦海律师便双手抱拳,冲出记者的包围圈径首朝法院走去。
张彦海律师刚进法院不久,苏凯也朝法院门口这边走来。
他是倒了两次公交车之后,又步行了一站地,好不容易才走到了法院门口。
由于之前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各路记者也算认识了苏凯。
当他走到法院门口,见外面围了那么多的记者,苏凯不禁一愣。
随后,便被几名记者拦住了去路。
在早前的新闻报道中,苏凯被冠以无良律师的名号,因此他似乎并不受记者待见。
因此,当他出现时,很多记者都原地不动,感觉他除了负面新闻之外,似乎没有什么新闻价值。
跑过去的那几个记者也只是抱着说不定能挖一点新闻素材的侥幸心理。
“苏律师,社会上有人说这个案件的原告是受了你的忽悠所以才决定起诉的,对此你怎么看?”
“律师你好,有人说你们律所从来就不走寻常路,以损害当事人的利益见长,这是真的吗?”
“苏律师,这个案子一审你们己经败诉了,为什么还要上诉呢?难道你的当事人傻吗?”
……
听着这些刀刀见血的问题,苏凯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这些记者真是看热闹不怕事大啊?”
苏凯强作镇定道,“关于上面的众多的问题,我没办法一一作答。我想说的是,网络不是法外空间,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我请大家不要轻易相信那些不实的传言,至于这个案件的最终结果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说完,苏凯便朝记者们挥了挥手,随后便朝法院院里走去。
虽然苏凯认为,这个案件大概率会获得改判,但是在没有最终结果前他依然不想跟记者多说什么。
毕竟,凭借他过往的经验,“言多必失”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