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10日,京城的冬夜寒风呼啸,童诗涵的别墅却被暖黄灯光烘得暖意融融。她坐在书房真皮转椅上,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的财务数据如流水般滚动——个人财富稳定在78.9亿,这个数字在计算器的蓝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却承载着无数个日夜的奔波与博弈。
桌上的大哥大突然震动,是小舅舅从澳洲发来的消息:“诗涵,新款电脑己寄出,双核处理器,办公绝对流畅!”童诗涵嘴角微扬,想起上个月视频通话时,小舅舅拍着胸脯说要让她用上“南半球最先进的科技”。作为澳洲食品集团的掌舵人,小舅舅总说自家外甥女在商界“翻云覆雨”,他这个做长辈的,必须在技术上“保驾护航”。
书房角落,两台略显陈旧的台式电脑静静立着。这是她淘汰下来的“老伙计”,如今即将启程送往杭城。童诗涵拿起电话,拨通了大妹妹童宁的号码:“宁宁,过两天会有快递到杭城别墅,是两台电脑。你和小舒别光顾着玩游戏,多学学编程和设计。”
电话那头传来童宁沉稳的声音:“姐放心,我早列好了学习计划。最近在研究李娜娜姐设计的包装,想试着做些文创产品。”16岁的童宁虽在高中读书,却早己展露出商业天赋,鬼点子一个接一个,连童诗涵都忍不住感慨妹妹“青出于蓝”。
正说着,听筒里突然传来一阵风风火火的声音:“姐!我也要学!我要用电脑画超级好看的漫画,然后卖给星芒汉堡当包装!”是11岁的童舒,她抢过电话,语气里满是兴奋。这个虎头虎脑的小姑娘,继承了家族骨子里的闯劲,大大咧咧的性格让全家人又爱又“头疼”。
童诗涵笑着叮嘱:“小舒别偷懒,先把打字练熟。等放假来京城,我带你去星宁银行看真正的大数据系统。”挂掉电话,她望着窗外的夜色,思绪飘回几年前——那时的她还在荆州街头为第一家汉堡店奔波,而如今,家族的枝蔓己在商业版图上开枝散叶。
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母亲端着一碗莲子羹走进来:“别总盯着电脑,眼睛该累了。”她将羹汤放在桌上,目光落在那两台旧电脑上,“你舅舅舅妈真是疼你们,这次寄来的电脑,听说在澳洲也是紧俏货。”
童诗涵舀起一勺羹汤,清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她突然想起小时候,全家人挤在杭城老宅里,舅舅们总说“以后要让孩子们见世面”。如今,这份期许化作了跨国的关怀,化作了妹妹们眼中对未来的憧憬。
夜深了,童诗涵关闭电脑,却没有睡意。她走到露台上,京城的灯火在夜色中绵延如星河。大哥大再次震动,是李娜娜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设计稿——那是为即将在澳洲开业的星芒汉堡门店设计的袋鼠元素包装。童诗涵回复:“等新电脑到了,让宁宁也参与优化,家族的未来,该由她们执笔了。”
寒风拂过发梢,童诗涵却不觉得冷。那些积累的财富、跨越重洋的牵挂、妹妹们跃跃欲试的热情,都让这个冬夜变得格外温暖。她知道,商业帝国的版图固然重要,但家族传承的温度,才是支撑她一路前行的力量。而那两台即将寄往杭城的旧电脑,也将成为新的起点,见证童家新一代在科技与商业浪潮中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