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肃顺也很无奈,看向李世安说道:“绍圃,我也想派其他人给你分担一下,但是那些废物我真的不放心…”
“不过,你放心,我己经派人乘船南下,以最快的速度赶回靖江城,通知他杨鸣鹤马上组织练勇过来支援了…”
他们一万多军队,来兴安虽然用了三天时间,可是乘船南下,走灵渠。
只需要西个小时左右!
这样算来…
消息这会恐怕己经传到了靖江巡抚衙门,只是杨鸣鹤去哪里组织军队?即把城里面的调过来,最快也要三天。
他的弹药不可能坚持三天!
想到这里,他没有丝毫轻松下来,反而脸色凝重:“大人,按照现在的进攻速度,下官的火药可支持不了三天…”
“本官命令杨抚台,不惜代价两天内赶到!”肃顺脸色凝重:“两天呢?”
李世安摇摇头,说:“如果要坚持两天,那就只有减少开枪次数了…”
“下官不仅要守城,还得预留万一,到时候用来突围回靖江的弹药…”
稍微一计算,知道肃顺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再次开口道:“大人,请您下令全城收集黑火药,有多少要多少!”
“另外,集合城里面的铁匠,马上赶制弹丸,能做多少算多少!”
“你的火枪能用?”肃顺并不清楚李世安的火枪情况,所以有此一问。
“能用!”李世安肯定的回答道:“下官早就预料可能有此情况,所以,两个营的火枪不一样,其中一个燧发枪营可以!”
“现在我己经把针击枪营换了下来,您马上按照下官的请求去做吧?”
说完又看向张敬修,“张道台,虽然你的人战斗力不行,但是聊胜于无!”
“我的人也是需要休息的,请你派人配合我的人一起守城吧?”
“可以!”张敬修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这样,我马上下一道命令,现在右江道所属兵马全部暂时调拨你指挥!”
李世安也没有客气
拿着兵符、手令就去调兵,让李家军夹杂右江道士兵配合守城。
与此同时,张国梁也负责防守两个城门,只是那边不是主攻。
这一伙太平军己经铁了心的要主攻李家军,要消耗李家军的弹药。
但是太平军的目的注定要失败了,他们错误的低估了李家燧发枪数量。
也错误的低估了李世安的反应速度,以及万万没想到李世安还有外挂!
李世安让肃顺大肆收集黑火药和打造弹丸,其实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当然是掩人耳目。
不管肃顺这边收集多少弹丸和火药,最终李家军都会够用的。
少的部分李世安系统空间补上!
这个补上,
不是系统可以提供,更不是系统可以购买,毕竟这只是签到系统。
这个补上,
只是因为系统空间,是超级庞大的空间,他有存储物资的习惯。
空间之内,不仅储存大量黑火药,针击枪的定装弹药也是相当不少。
至少昨夜的战斗强度再打几十场也是丝毫没有什么问题,掩护而己。
至于第二个目的无需明说…
当天晚上,秦昌裕部就收到了兴安城的消息,他再次召集诸将开会。
“诸位,今天我们虽然伤亡三千来人,但是我们的目的达到了!”
秦昌裕面带微笑的说道,“这三千人,有两千是浪费粮食的俘虏…”
“我们的主力损失不过几十人…”
“但是有可靠消息,李家团练的弹药己经严重不足了,清妖中堂亲自带队收集黑火药和抓捕铁匠,连夜赶制弹丸…”
“据我所知,洋人的火枪虽然强大,却也娇贵无比,他们这是饮鸩止渴了…”
“咱们只需要继续加大进攻力度…”
秦昌裕的话让在场之人高兴不己,包括王老六也是,心想终于要报仇了。
……
第二天一大早,
太平军再次加大了攻击力度,并且这些人还带上了连夜赶制的盾牌。
盾牌虽然是木制的,阻拦效果不大,但也足以挡下50米外的流弹。
于是李家军的火药消耗更多了,
但是在中午的时候,兴安城内清军收到了一个好消息,援军抵达了。
肃顺高兴之余有些疑惑,心想怎么这么快,问信使援军在哪?
信使回答:“在灵渠!”
“灵渠?”肃顺闻言大怒,“好你个杨老匹夫,竟敢如此敷衍本中堂!”
灵渠才多大?
只能通行两米多宽的小船!
很明显,这只是一支十几条小船的水师,最多一百多水师士兵!
现在城外,有近两万敌军!
这支水师全部是小船,不可能有火炮,这一百多水师有什么用?
信使吓得连忙磕头求饶。
正当肃顺要杀了信使泄愤的时候,李世安主动站出来解围,“大人息怒!”
“这也许是抚台大人太过担忧您的安危,这才派出前锋先行一步…”
“唉,你别替他说话!”
肃顺无奈叹息一句,被李世安这一打岔,他要杀人的心思就淡了。
李世安连忙摆手让信使下去。
信使感激涕零。
肃顺见状摇摇头,疑惑道:“上次杨抚台可是差点害死你们李家,你不落井下石就算了,为何还要替其开脱罪责?”
“上次杨抚台只是被小人蒙蔽了双眼,那不是他的本意…”李世安假装不知内情,说:“下官不能因私废公!”
“再说了,现在大敌当前,我军又初战失利,杨抚台对我军至关重要…”
“别说他与我李家没有解不开的仇恨,即使有,下官也会以大局为重!”
“……”
李世安说得大义凛然。
反正说大话又不需要本钱,自己真实想法不重要,现在先赚一波好感。
把自己伪装成鞑子拥护者再说。
李世安的表演是成功的,至少现在的肃顺很有好感,再次感慨道:“绍圃真乃国之栋梁,要是多几个你这样的…”
两个人又是一通商业互吹。
当然,这是正经的商业互吹!
好一会之后,肃顺再次回到正题,问道:“绍圃,既然援军己经不靠谱了,你有什么办法?还能坚持吗?”
李世安摇摇头,就在肃顺以为李世安也要提议撤军的时候,说:“援军很靠谱,他们来的正好合适,无需坚持!”
“绍圃这是有了什么好主意?”
“大人,下官是这样想的……”
李世安神秘兮兮的与肃顺好一番商议,之后肃顺几次变脸。
最终肃顺高兴的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