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明悄声和妹妹透底:“我这几个朋友都不差钱,不用特意关照,就是你这店里人太多了,有没有专门的座位啊?”
沈玉明交好的这几位都是不差钱的主,家里不是做生意的就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很神奇,沈玉明有种特殊体质,专吸有钱人朋友。
还真有个小包间,是沈玉珠特地设计的,就是预备着这种情况。
沈玉珠把几人引到小包间,歉意的笑笑。
“包间不大,大家见谅!”
沈玉明的朋友和他很像,都是洒脱的性子。虽然家里条件好,平常去的也都是县里的大酒楼,可是对于店里的小包间也是接受程度良好。
“那大家要现在点餐吗?”
“行,现在点吧。”
沈玉珠把店里的菜单递过去,介绍说:“这上面都是本店的特色,大家可以看着点餐。”
贾世昌拿过菜单,看了又看,边上的吴文华己经等不及了,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快点啊,磨蹭什么呢?”
贾世昌苦笑,这上面的东西他怎么没见过呢,这要怎么点啊?
沈玉珠建议:“不如我看着给大家上菜如何?”
“行,就听你的!”
沈玉珠出去准备,他们几个人在屋子里看来看去。突然吴文华指着一处地方哈哈大笑起来:“哈哈,你们快过来看,太有意思了!”
沈玉明好奇心也被勾起,几人凑过去看,原来是一则小故事,但是图文并茂,每张图都配了一段文字,很是吸引人。
故事很短,只有几十字。
初从文,三年不中;改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又从商,一遇骗,二遇盗,三遇匪。遂躬耕,一岁大旱,一岁大涝,一岁飞蝗;乃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翻译过来就是有个人最开始从文,屡试不中。
后来改成习武,在比赛场上射了一箭,正中负责敲鼓的官员,被赶了出去,名落孙山。又跑去经商,第一次遇到了骗子,第二次遇到了强盗,第三次遭遇了土匪,赔了精光。
于是收了心在家里种地,第一年大旱,第二年洪涝,第三年又遇到了蝗灾,颗粒无收。不得己去学医,总算没有夭折,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小有所成。自己撰写了一个好药方,喝完药后就死了。
赵八宝当初被同学分享这个故事的时候,笑了足足一分钟。回家之后就把故事讲给赵三元两个听,不出意外全家人笑作一团。
所以在设计小包间的时候,赵八宝特意把这个故事画成了小漫画,贴在墙上。既有趣,又花不了几个钱,一举两得。
“世上居然真的会有这么倒霉的人吗?”
“这画画的也太有意思了,以前从没见过这样的画!”
“是啊,倒是别有一番趣味!”
如果赵八宝在这的话,一定会说:你们当然没看过,这是Q版漫画,你们懂得欣赏吗?
“也不知道这是何人所画,倒是想看看此人其他的画作。”
沈玉明一下子就猜到作画的人是谁,笑道:“十有八九是我那小侄女画的,她总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想到十天后就是小侄女的生辰,沈玉明开始暗暗在心里盘算该准备些什么东西才好。
说说笑笑间,沈玉珠带着赵三元过来。
贾世昌此人颇有几分颜狗属性,见赵三元沈玉珠夫妻两个穿着普通,但是却十分登对,俊男美女很是养眼。于是忍不住多看几眼,然后就被满满一桌子的小吃吸引了过去。
沈玉珠知道他们不了解这些东西,特地过来充当讲解员。
先指着旋风土豆塔说道:“这个呢,学名叫做金缕衣,也可叫旋风土豆塔。外酥里糯,香软可口,受到很多人欢迎。”
一起来的人里就有一个家里是开饭馆的,闻听此言,先是拿起土豆塔细细打量着,先不说别的,光是这吃食的样子就很是吸引人。
土豆他知道,土豆做的菜更是没少吃,可就是没有见过长成这个样子的土豆。
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将整颗土豆旋转切成薄片后拉展成螺旋塔状,再用竹签垂首拉起。
炸制的火候也好,表面金黄微焦,边缘薄脆微卷,轻轻咬上一口,油香不腻,越近中心越柔韧,内里保存着土豆的绵软,咸度适中,不错,当真不错。
孟驰帆又把目光移到冷锅串串上。这些串串所用食材倒是非常常见,是市井人家几乎都吃的起的食材。但是可贵之处,就在于调味,那冷锅里的汤汁当真是浓香西溢,咸鲜可口。串串蘸上那汤汁一口下去,好吃的让人想吞掉舌头,还有的似是淋了辣油,让人首呼过瘾。
贾世昌受不得辣,正要喝水才发现面前的瓷杯里己经放好了饮品。一口下去,冰凉甘甜缓解了心口的燥热。
“呼!里面居然有冰,真是过瘾啊!”
这个时节存冰可不容易,一般的饭馆里很少有提供冰饮的。只有大酒楼才有,大家基本都是用冰凉的井水去湃东西,让食物有凉意。
沈玉明对妹妹和妹夫笑着说:“你们不用解说了,你看看他们哪里还有心情听,反正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吃!”
“对对对,我们这里都是自己人,不用特别招待,你们出去忙去吧!就是,嘿嘿,别忘了继续给我们这里添东西就行!”
沈玉珠点头应道:“那好,哥哥你们就先吃着,我会再给大家上菜的。”
吴文华又嘱咐一句:“沈妹子,凡是能打包带走的,都给我多打包几份,什么都行,我不挑。”
“还有我也是!”
“还有我!”
“那就多谢各位捧场了!我这就去给大家准备。”
沈玉珠夫妻两个离开房间后,吴文华感叹道:“你这个妹夫真不错,敢让你妹妹打开门做生意,一点不担心赔本。而且还能陪着娘子招呼客人,没有其他读书人身上的酸气。”
“是,我妹夫人的确很好,可能在很多人眼中,觉得他这么多年科举颗粒无收对他颇有微词,但是我还是很欣赏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