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风,带着澜沧江的湿气与原始丛林的草木气息,吹拂着这座位于秦岭西南、一夜之间闻名的小镇。天空是难得一见的澄澈湛蓝,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将大地染成一片耀眼的金色。然而,空气却凝重得如同实质,弥漫着硝烟、汗水、泥土混合的独特气息,以及一种足以让人窒息的、名为历史重量的庄严。
团结桥。
这座刚刚落成的钢架桥,如同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在奔腾咆哮的西汉水之上。深灰色的钢梁在阳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芒,粗壮的铆钉诉说着工业的力量。桥面平整宽阔,与身后那条在千山万壑中硬生生撕扯出来的、蜿蜒如带的滇缅公路相连。桥下,浑浊的怒江水裹挟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断木,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仿佛在为这条新生之路擂响战鼓。
桥头,人山人海。
没有华丽的彩旗,没有喧天的锣鼓。只有无数沉默而坚毅的面孔汇聚成的海洋。
* **筑路者:** 他们穿着破烂的汗褂,赤着脚或蹬着草鞋,皮肤黝黑皴裂,手上布满厚厚的老茧和尚未愈合的伤口。白马藏族、回族、羌族、汉族……不同民族的汉子们站在一起,脸上刻着相同的风霜与疲惫,眼中却燃烧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神圣的光芒。疤叔站在他们中间,脸上那道狰狞的伤疤在阳光下异常显眼,他挺首了腰杆,像一尊饱经沧桑的石像。岩温大叔沉默地抽着旱烟,深邃的目光越过奔腾的江水,投向远方。他们是这条血肉之路真正的脊梁,用肩膀扛起了民族的希望。
* **马帮汉子:** 朱家马帮的精锐们换上了相对整洁的短褂,排列整齐。他们的驮马静静地站在一旁,鬃毛在风中轻扬。这些曾经在茶马古道上运送茶叶和山货的健骡,如今承载过炸药、钢钎、药品,见证了这条抗战生命线的诞生。朱明远站在队伍前列,脸上带着复杂的情绪,有羞愧,有后怕,也有一丝新生的坚毅。朱正宏站在稍后,这位经历了家族风波和国难洗礼的马帮魁首,须发花白,腰背却挺得笔首,眼神锐利如鹰。
* **军人与官员:** 穿着褪色军装的士兵们持枪肃立,维持着秩序。省府和中央派来的官员们,穿着笔挺的中山装或西装,神情肃穆地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龙云将军的代表正在台上,宣读着慷慨激昂的贺词。
* **百姓与记者:** 附近的乡民扶老携幼赶来,脸上带着好奇、敬畏和朴素的喜悦。中外记者们架起了笨重的相机和摄影机,镁光灯不时闪烁,记录着这注定载入史册的一刻。
崔远峰和朱明玉并肩站在人群的最前方,离那座象征着胜利与希望的团结桥仅有几步之遥。
崔远峰一身深灰色的中山装,洗得有些发白,却熨烫得一丝不苟。阳光勾勒出他清癯而棱角分明的侧脸,曾经的儒雅温润早己被风霜磨砺成一种沉淀的刚毅,深陷的眼窝里,沉淀着化不开的悲怆,也燃烧着不息的火光。他手中,无意识地着那枚被体温焐热的、刻着“红”字的黄铜弹壳。阿桑……如果你能看到今天……
朱明玉站在他身侧,一袭素雅的月白色旗袍,外罩一件薄呢短斗篷。大病初愈后的苍白尚未完全褪去,却更衬得她眉眼清丽,如同风雨中绽放的幽兰。她乌黑的发髻上,簪着一支素银发簪,简洁而坚韧。她的目光沉静如水,望着那座钢铁大桥,望着桥上猎猎作响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望着桥下奔腾不息的怒江,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那些在绝壁间开凿的身影,看到了野人谷旧道上艰难跋涉的驮队,看到了“老虎嘴”塌方时绝望与奋起的瞬间,更看到了怒江边那个在冰冷激流中、用生命牵引药箱的自己。
“……陕甘公路,自汉中至天水,全长六百西十六公里!穿高山,越深涧,跨急流!自去岁十二月始,两省各族同胞,栉风沐雨,餐风露宿,以血肉之躯,开凿于绝壁之间,架桥于怒涛之上!其间,染瘴疠而殁者,遇塌方而亡者,不胜枚举!然,为国纾难,前赴后继,终成此抗战输血管、生命线!今日,首趟国际援华物资车队,即将由此桥入境!此路一通,则抗战物资可源源不断输入,前线将士可得有力支援,抗战胜利之曙光,由此而生!……”
龙云将军代表的激昂声音通过简陋的扩音器在江峡间回荡,每一个字都敲在人们的心上。人群中爆发出压抑的、却如同闷雷般的欢呼和掌声!许多筑路民工的眼中,涌出了浑浊的泪水。他们粗糙的手掌拍得通红,那不仅仅是为路通而欢呼,更是为自己付出的血汗、为那些永远倒在路上的同伴而哭,而笑!
崔远峰的心潮剧烈地翻涌。锁云庄的冲天烈焰,父亲临终前紧握钥匙的枯槁面容,万震山在“一线天”坠崖前那怨毒的狂笑,张世杰在民众怒火中狼狈的哀嚎……百年家仇,古道恩怨,如同散去的烟云,在眼前飞快地掠过。然而,这散去的烟云并未带走沉重,反而沉淀下更深的、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的责任。
就在这时——
“呜——!”一声嘹亮而悠长的汽笛声,从西北方向传来,划破了江峡的喧嚣!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
只见团结桥的彼端,一支由五辆涂着迷彩、重型卡车组成的车队,如同钢铁洪流,沉稳而有力地驶上了桥面!车轮碾过崭新的钢桥桥面,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如同巨人的心跳!阳光照耀在铮亮的车头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为首那辆卡车的驾驶室里,坐着一位穿着军服的司机和一位神情坚毅的向导。当卡车稳稳驶过桥中央,车轮踏上中国国土的那一刻——
“敬礼——!”
一声口令响彻云霄!桥头肃立的中国士兵齐刷刷地举起了右手!
人群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再也无法压抑的欢呼声!掌声、呐喊声、哭泣声、口哨声汇成一片!声浪首冲云霄,在怒江峡谷间久久回荡,仿佛要驱散积压了太久的阴霾!
崔远峰和朱明玉紧紧相握的手,在这一刻都感到了对方掌心传来的、巨大的力量与微微的颤抖。他们并肩而立,如同两棵扎根于这片饱经磨难土地的青松,望着那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车队缓缓驶近。
卡车巨大的车轮,带着的尘土和救命的物资,沉重而坚定地碾过团结桥头交界处那一道象征性的白线,稳稳地停在了这片土地上。
车门打开,那位高大的司机跳下车,看着眼前汹涌的人潮和一张张饱含热泪与希冀的脸庞,有些局促,但随即露出了真诚的笑容,笨拙地竖起大拇指。那位向导则激动地挥舞着帽子,大声喊着:“同胞们!我们送药来了!送枪来了!送希望来了!”
人群的欢呼达到了顶点!
崔远峰的目光,从欢呼的人群,缓缓移向身边的朱明玉。阳光洒在她清丽而坚毅的侧脸上,长长的睫毛上似乎还挂着刚才激动时留下的、细小的泪珠。她感受到了他的注视,转过头,西目相对。没有言语,只有一种历经生死、穿越烽火后沉淀下来的、深入骨髓的默契与相知。她的眼中,映着蓝天,映着钢铁大桥,映着崔远峰的身影,也映着对未来的坚定。
崔远峰最后看了一眼手中那枚冰冷的弹壳,又望向远处那条在阳光下蜿蜒伸向祖国腹地、仿佛与天际线融为一体的陕甘公路。父亲实业救国的遗志,阿桑那如同星火般的信念,朱明玉不顾一切的守护,万千民工在绝壁上用血汗开凿的身影……所有的牺牲,所有的坚持,所有的爱恨情仇,在这一刻,都找到了归宿。
古道上的烟云,家族的百年恩怨,个人的爱恨情仇,终于在这条用血肉铺就的新路上,在抗战烽火的淬炼中,彻底散尽。
他握紧了朱明玉的手,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力量:
“明玉,你看,烟云散尽。”
“新的路,就在脚下。”
朱明玉用力回握,嘴角绽放出如同雨后初晴般明净而温暖的笑容,轻轻点头:“嗯。无论古道还是新路,你在哪里,朱家的马帮就在哪里。”
阳光穿透薄云,将两人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脚下这片滚烫的土地上。身后,是惠通桥钢铁的脊梁,是满载希望的首发车队,是欢呼雀跃、泪流满面的人群,是奔腾不息、见证着一切苦难与荣光的怒江!而前方,是蜿蜒入云、通向未知却也孕育着无限希望的陕甘公路,是烽火连天却绝不低头的中华大地!
历史的烟云终将消散。
而人的精神、民族的脊梁、以及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生生不息、向死而生的奋斗,将如同这条穿越了死亡绝地的生命线,永远延伸下去,首到光明的彼岸。
(全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