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放晴,泥泞官道上,一层薄雾悠悠浮起。刘林骑在马背上,望着远处那延绵不断的山峦,胸口像是压了块大石头。
龙渊宝藏引发的风波还没平息,朝堂风向却己悄悄改变。他率队回来后,虽说没找到传说中的宝藏,却带回能震动天下的线索——太祖开国那会儿一段被故意抹去的历史。这段历史撩拨着江湖势力的神经,也让朝廷内部出现了细微的裂缝。
皇帝依旧信任他,可在朝会上,那些之前不吭声的大臣,现在频繁质疑他。特别是一些地方官,表面大声支持改革,背后却拖拖拉拉,军事改革推行得十分艰难。
“大人,前面就是青州城了。”随行副官凑近,压低声音提醒。
刘林轻轻点头,目光落到前方那座城墙破破烂烂的古城。这儿是这次巡察的第一站,也是改革阻力最大的地方之一。
进城门时,百姓纷纷躲开,几个小孩藏在屋檐下偷偷瞧他们。街道两边店铺没几家,偶尔有人探出头,眼神里满是警惕。整个青州城,像被一团看不见的阴云罩住。
“这城……咋这么冷清?”陈蕊催马靠过来,皱着眉问。
“你没发觉?街上基本看不到兵卒巡逻。”刘林压低声音,“按说,新军制施行后,各州该加强守备。”
陈蕊西下一看,还真是。她轻轻哼了声:“看来有人没把你的改革当回事。”
两人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进城后,刘林先去了州府衙门。知州姓李,五十多岁,满脸堆着笑,热情迎接,可说话总绕圈子,从不正面回答问题。
“刘大人,您也晓得,地方钱紧,实在拿不出银子买新式装备。”李知州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口气,“再说,士兵习惯了旧制,突然改,怕影响军心。”
刘林不动声色地盯着他:“陛下亲自下旨推行新政,各地不许找借口拖延。李大人,还记得圣旨内容不?”
李知州脸上的笑僵了下,很快又恢复正常:“当然记得,只是执行起来确实有点难……”
话没说完,门外突然闹起来。接着,一个穿粗布衣服的男人跌跌撞撞冲进大堂,浑身是土,脸上带伤。
“刘大人!”那人扑通一声跪下,声音发颤,“求您给小人做主!”
刘林眉头一皱:“你是谁?”
“小人是青州城外赵家庄的村民赵大牛。”男人抬起头,眼里含着泪,“前天夜里,我家地让人强占了,说归军屯。我找县令说理,反倒被揍了一顿赶出来。听说这事还是州府指使的……”
这话一出,大堂里气氛一下变得沉重。
李知州脸一沉:“胡说八道!哪有这种事!”
刘林没理他,慢慢站起身,走到赵大牛跟前:“你说清楚,谁下令占你家地?”
“是、是州府的军需官张大人,他说要扩充军屯,所有没主的地都得收归军用。”赵大牛咬着牙,“可我家那块地,是有契书的!”
刘林眼神一冷,转头看向李知州:“李大人,有这事不?”
李知州干笑两声:“是有这事,但这是为了配合改革,整合资源……”
“整合资源?”刘林冷笑一声,“不是说好了自愿征收吗?为啥强占土地?”
李知州一下卡住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刘大人,”陈蕊在一旁冷冷开口,“我看这位李大人怕是借着改革的幌子,给自己捞好处吧?”
李知州脸色大变,赶紧摆手:“夫人别误会,卑职哪敢啊?”
刘林没多说,只淡淡地说:“今天这事,我会如实报告皇上。”
李知州额头冒出冷汗,赶忙拱手:“刘大人英明,卑职能有啥隐瞒的。”
离开州府,刘林和陈蕊并肩往驿馆走。
“看来不光青州,别的地方估计也有这情况。”陈蕊小声说。
“是啊。”刘林点点头,“这些官员表面支持改革,其实想趁机捞钱。不赶紧制止,改革就成了权贵的工具。”
“那你打算咋办?”陈蕊问。
“查。”刘林语气坚决,“我要亲自到各个村子看看,了解百姓到底啥情况。只有拿到第一手资料,才能劝皇帝彻底调查这事。”
陈蕊看着他,眼里闪过一丝担忧:“可这么做,你会得罪不少人。”
“我己经得罪很多人了。”刘林笑了笑,“但只要是对的事,就得坚持。”
夜幕降临,驿馆里灯火昏黄。刘林坐在桌前,翻看着刚收集来的文书和契约,眉头拧成了疙瘩。
“大人。”一个亲信走进来,压低声音说,“属下打听着,李知州背后有人撑腰。”
“谁?”刘林抬起头。
“是户部侍郎王大人。”亲信犹豫了下,“听说,李知州每月都往京城送银子。”
刘林沉默一会儿,慢慢合上手里的卷宗。
“怪不得他这么嚣张。”他喃喃自语。
“大人,要不先回京城参他一本?”亲信提议。
“不行。”刘林摇摇头,“咱们现在证据不够,贸然行动会打草惊蛇。”
“那咋办?”
“接着查。”刘林目光坚定,“我要让他们知道,改革不是他们捞好处的机会,是为了让天下更公平、更清明。”
第二天一早,刘林就带着陈蕊和几个亲信,去赵家庄实地调查。
一路上,百姓见朝廷官员来了,都围上来,诉说自己的遭遇。有人被强行征了地,有人因为不搬遭了打压,好几家都没地方住了。
“你瞧瞧这些人。”陈蕊指着一个抱孩子的妇女,“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刘林蹲下身子,轻声安慰那妇女:“别怕,我们会给你们讨回公道。”
妇女眼泪汪汪,不停地磕头:“谢谢大人……谢谢大人……”
调查搞了一整天,傍晚回驿馆时,刘林累得够呛,但还是拿起笔整理材料。
“今晚就写奏章。”他对陈蕊说,“不能再拖了。”
“可是……”陈蕊想说又停下。
“我知道你在担心啥。”刘林抬头看了她一眼,“但我不能装作没看见。要是连我都让步,这改革还有啥意义?”
陈蕊看着他,过了好一会儿才轻声说:“那你一定得小心,他们不会轻易罢休。”
刘林笑了笑:“我早有准备。”
夜深了,周围静悄悄的,蜡烛火苗晃来晃去。他提起笔,写下第一行字:“臣刘林,奏请彻查青州军改弊政……”
窗外,乌云密密麻麻,好像一场风暴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