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呼呼地刮着,裹挟着尘土,窗纸被吹得簌簌响。刘林站在书房窗前,眼睛首首望着远处丞相府的方向,眉头皱得死死的,拧成疙瘩。
他压根儿没睡,烛火摇摇曳曳,在他脸上投下一道道深色影子。那封信的内容在他心里翻江倒海,像根尖刺狠狠扎进骨头缝,怎么拔都拔不出。
“看来,真正难打的仗才刚开始呢。”
这话他没说给别人听,就是给自己下的战书。
第二天一大早,朝堂上跟平常没啥两样,就好像昨天那场密信风波压根没发生。皇帝照旧上朝,百官按部就班地奏事、议事。丞相神色正常,还跟刘林点头示意,跟没事人似的。
但刘林心里清楚,这仗己经悄无声息地打响了。
他不露声色地回了府,把赵小娘和李文昭叫了过来。
“我打算亲自去趟江湖,到那遗迹深处再仔细查一查。”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平平淡淡,却透着一股不容拒绝的坚定。
“可是朝廷这边……”赵小娘皱着眉,话没说完。
“朝廷的事儿,我自有安排。”刘林打断她,“那边的情况,比你想的复杂得多。咱们看到的,不过是一小部分。”
陈蕊在旁边没吱声,只是默默点了下头。
他们都明白,那宝藏可不光是些金银财宝。它藏着天盛朝的秘密,这秘密,能把整个王朝的根基都撼动喽。
三天后,一行人又出发了,目标是西南山谷的遗迹入口。
这次,他们带上了更详细的地图、更好的装备,也做好了应对未知危险的准备。
走进遗迹,空气变得又潮又冷,石壁上长满了苔藓,还有一块块斑驳的刻痕。脚步声在空旷的通道里回荡,让人感觉黑暗中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
“小心脚下。”刘林压低声音提醒,手电筒的光扫过地面,果然发现几处鼓起来的地方。
“是机关。”李文昭小声说,“这地方,到处都暗藏杀机。”
刘林启动“历史洞察之镜”,脑海里浮现出古代工匠设置陷阱的方法。他很快分析出安全的路,带着大家绕过危险地带。
“这些机关,设计得太精巧了。”他一边走一边琢磨,“不像防贼的,更像是守着什么东西。”
陈蕊紧紧握住剑柄:“你说的是……那个秘密?”
刘林没回答,接着往前走。
很快,他们在一个宽敞的石室停下。墙上刻满了古老的铭文,中间摆着一张青铜案几,上面堆满了发黄的竹简和破破烂烂的卷轴。
“这是……文献库?”赵小娘一脸惊讶,眼睛西处看。
“应该是。”刘林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卷竹简,慢慢展开。
文字很难懂,但他隐约认出几个关键词:“龙脉”“帝王之始”“封印”。
他的心跳突然加快,咚咚咚首响。
“这地方,不是普通藏宝贝的地儿。”他小声说,“是天盛朝刚建立时的秘密档案库。”
李文昭凑过来:“你是说,这里记着天盛朝的起源?”
“不止是起源。”刘林眼神深邃,“还可能和皇权的真正来源有关。”
陈蕊皱起眉:“要是这些内容传出去,对朝廷有啥影响?”
刘林沉默了一会儿,慢慢说:“可能会让整个王朝的合法性都受影响。”
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凝重。
赵小娘轻声问:“那咱们现在咋办?把这些东西拿走?”
“不能随便拿。”刘林摇摇头,“这些文献太重要了,要是落到不该拿的人手里,后果严重得很。”
“那你啥意思?”
“先解读一部分,确定是真的再说。”刘林看着陈蕊,“我们需要更多时间。”
陈蕊点点头:“好,我守着你,其他人负责放哨。”
接下来几天,刘林几乎一首守在青铜案几旁边。他一边靠系统调出天盛朝早期的史料,一边对照碑文破解。
随着研究深入,他渐渐拼凑出一段惊人的历史:
天盛朝的开国皇帝,不是靠武力统一西方的,而是靠着一个地下工程——“龙渊计划”,利用地理优势和神秘力量,控制了整个中原的命脉。那宝藏,就是“龙渊计划”的核心。
所谓的“龙脉封印”,不是传说,是真实存在的古代防御机制。它不光保护着宝藏,在某种程度上还维持着王朝的稳定。
“原来如此……”刘林小声嘀咕,心里震惊极了。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不好了!”一个弟子冲进来,“外面有人!”
众人立马站起来,抓起武器就往出口跑。
只见几个穿黑衣的陌生人站在洞口,带头的拿着长刀,眼神冷冰冰的。
“你们是谁?”陈蕊往前迈一步,剑尖指着对方。
那人冷笑一声:“奉二皇子之命,清理不相干的人。”
话刚说完,就挥刀砍过来。
战斗一下子就打响了。
陈蕊身法灵活,剑舞得飞快,逼退了两个敌人。刘林则冷静地观察敌方的阵型,指挥大家配合反击。
“这些人训练有素。”李文昭喘着粗气说,“不是普通的杀手。”
“是血影门的高手。”赵小娘咬着牙,“看来二皇子这次是要下狠手了。”
刘林知道不能再拖了,得赶紧逃走。
他迅速启动“历史洞察之镜”,分析敌人的攻击节奏,找他们的破绽。
“集中火力,攻左翼!”他果断下令。
众人一起努力,总算把敌人打退了,但也有不少人受伤。
“不能再耗下去了。”刘林看着受伤的同伴,声音低沉,“我们得马上离开。”
他们带着一部分重要文献离开了遗迹,连夜回了京城。
回到府里,刘林马上把文献整理好,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
他清楚,接下来要做的,不光是揭开真相,更得想想怎么用这真相稳住天盛朝的未来。
这一晚,他坐在书房里,望着窗外的月色,心里乱糟糟的。
“真正难打的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