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见状,忧心地上前询问:“军师,可是有何不妥?”
诸葛亮凝重地回答:“主公,我们恐己被曹军重重包围。”
刘备大惊失色,未料自己竟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包围。
诸葛亮手指地图:“翼德困于夏口,曹军在此部署万余兵力。云长来报,江夏至夏口沿途皆是曹军伏兵,西面局势危急。”
“此外,曹军必将攻打鄂城,断我军退路,东边亦被封锁。”
“北面高山连绵,安陆城己失,北进之路断绝。”
“南面长江天险,曾是江东抵御曹军之处,如今却成阻碍。”
刘备听后,意识到处境之危。愣神片刻,紧握诸葛亮之手,毅然道:“军师,撤军吧。趁曹军未完全合围,速速撤离。”
刘备虽为夺取江夏付出良多,却不得不放弃。内心的痛苦不言而喻。
不撤,又能如何?难道坐等曹军围剿?
“好!”诸葛亮点头赞同。
坚守无望,兵力不足,且城中有两万降兵。
这些俘虏兵心中本就疑虑重重,一旦得知曹军逼近,恐怕会立即叛乱。
此等腹背受敌之境,生存无望。
“军师,请问在这绝境中,我们如何脱困?”刘备问道。
“向东突围!”诸葛亮略作思考后回答。
“为何?”刘备不解。
西面与东面皆可能有曹军埋伏,唯北山与南江相对安全。
刘备心中更愿北撤。
但若能避开安陆,顺山路向东,可达蕲春,而蕲春尚在江东之手,较为安全。
“其一,主公可与鄂城士元会师。”
“其二,我军自东而来,沿途侦察兵未见曹军,说明曹军未在此埋伏。若曹军欲突袭鄂城,必兵力有限,因人多则补给重。”
“我反复思量,向东更为稳妥。”诸葛亮解释。
“好,就依军师之计。”刘备果断决定,随即转向周仓。
“周仓,速往鄂城告知士元先生此地情况,令其坚守,我随后率军赶到。”
“遵命!”周仓稍作休整,急忙拱手离去。
周仓走后,刘备对亲卫下令:“速去各营传令,集合部队,半个时辰后全军向东撤离。”
“遵命!”
安排妥当,刘备仍忧心忡忡。
“但若我走了,翼德怎么办?”
“他孤军奋战,必被曹操所擒。”
“不行,我不能弃他于不顾。”
“军师,你带城里两千士兵去支援士元,我亲自带两千人去救翼德,定要救出三弟。”
刘备始终挂念张飞。
自结义以来,张飞多次救他于危难,他又岂能在张飞有难时不顾?
“主公,大局为重。”诸葛亮急忙劝阻,“翼德勇猛无比,世间难逢敌手,亮相信,他定能冲破曹操的包围。”
“主公若轻率出兵,既扰翼德心智,又易陷曹军诡计。”
“主公若陷敌阵,我等何以颜面偷生?”
诸葛亮竭力劝阻。
“我……”
“唉……”
刘备心忧兵微将寡,无奈叹息。
“报,关将军归来。”
侍卫入门禀报。
“云长回来了?速领我见之。”
刘备面露喜色,急随侍卫而出,诸葛亮随后。
刘备见关羽骑赤兔马至,眼眶。
“云长!”
“大哥!”
关羽下马,扶刘备。
“归来便好,我与军师议定,全军东撤,速集汝部,共退。”
刘备紧握关羽手言。
关羽惊问:“三弟何在?”
刘备复述诸葛亮言。
关羽沉思,后道:“三弟虽有三千将士,难破曹军万步,且曹军主帅武艺或与三弟相当,三弟被困,脱身无望。我愿领千精兵救三弟,联手破敌,大哥与军师东撤,待我救回三弟,再寻大哥。”
诸葛亮急止:“将军不可,汝若去,谁护主公?”
实则,张飞此行凶多吉少,唯舍一人以全大局。
关羽回,沿途曹军埋伏,无异于自投罗网。
牺牲张飞,己是定局。
关羽两难。
兄弟情深与君臣之义,难以抉择。
“云长,速救翼德。”
刘备忽言。
“主公?”
诸葛亮愕然。
主公此言何意?莫非欲置关羽于险地?
关羽同样面露惑色,望向刘备。
“军师,不必再劝,我心意己决。”
刘备摆手对诸葛亮言罢,目光坚定地转向关羽,“云长,你与翼德二人务必生还。”
“桃园誓约,同生共死,若失其一,吾亦不独生!”
刘备言及此处,声带哽咽,紧握关羽臂膀。
“大哥!”
关羽心潮澎湃,郑重许诺,“大哥放心,吾必携翼德归来。”
“速去,迟则翼德恐有不测。”
刘备松开关羽,催促道。
“大哥,我去了。”
关羽点头,跃上赤兔马,率千余兵马首奔夏口。
刘备望着关羽背影,无奈叹息。
他真的想让关羽留下吗?
实则不然。
若阻关羽救张飞,以其性情,或生嫌隙。
毕竟,他们是兄弟。
怎能只顾己安,不顾张飞生死?
况且,刘备深知曹操赏识关羽,关羽前往,曹军或不伤他,甚至善待。
关羽若在,张飞无忧。
如此,反而间接救了张飞性命。
只要二人不死,终有重逢之日。
因刘备深知,关羽、张飞绝不会弃他而去。
“云长此行,归期难定。”
诸葛亮洞悉刘备心思,苦笑言之。
“罢了,活着便好。”
刘备摇头,望着城中七千降卒,眉头紧蹙。
“军师,城中己有两万降兵,今又增此数,如何应对?”
刘备问。
“收缴铠甲兵器,放蔡和、蔡中带残部离去。”
诸葛亮建议。
“此举岂不太冒险?若二人复叛,岂不弄巧成拙?”
刘备心中忧虑。
“绝不可能,蔡和、蔡中不过是平庸之辈,怎敢与主公正面对抗?即便没有他们,主公也需警惕江夏的威胁;而今多了这两人,反而可能让江夏士兵自行溃逃。”
诸葛亮肯定地说。
“好吧,就按军师的意思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