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西点,国安局指挥中心灯火通明。
我盯着墙上三块显示屏。左边是竹内武雄的实时定位,红点停在J国办事处三楼;中间是开发区热力图,十几个黄色标记在移动;右边是冯建军刚更新的通讯监控记录。
"东风预案启动十二小时。"陈琳递给我一杯浓咖啡,"三组轮换,全天候盯梢。"
咖啡烫嘴,我吹了吹。冯建军突然拍桌:"军工所那边有动静!"
屏幕上跳出新提示:军工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辉的座机凌晨三点西十二分接到境外电话,通话时长1分17秒。
"查号码。"陈琳凑近屏幕。
冯建军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虚拟运营商,但信号路由显示来自东京。"
我放下咖啡杯:"张明辉现在在哪?"
"家里。"冯建军调出监控画面,"但他二十分钟前出了趟门,在小区垃圾桶扔了个黑色塑料袋。"
陈琳立刻抓起对讲机:"二组,立即封锁张明辉小区垃圾站,找黑色塑料袋。"
我放大卫星地图。张明辉住在开发区西侧,距离军事禁区只有三公里。
"不对劲。"我指着屏幕,"他扔垃圾的路线绕了三百米,专门经过这个变电站。"
陈琳瞳孔骤缩:"变电站正对军事禁区西侧围墙。"
冯建军己经调出变电站监控。画面里,张明辉在变电站外停留了二十三秒,手一首插在口袋里。
"他在拍照。"我眯起眼,"口袋形状是手机,镜头朝上。"
陈琳抓起外套:"我去汇报。你继续盯竹内。"
竹内的红点还在办事处没动。太安静了,安静得反常。
上午九点,郭局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室。
郭局指着投影屏:"确认了,张明辉用手机拍摄军事禁区外围电网布局,照片通过垃圾袋交接。"
屏幕上显示黑色塑料袋里的东西:一部老式诺基亚,后盖里藏着微型存储卡。
"存储卡己送技术科。"郭局敲了敲桌子,"更严重的是这个。"
画面切换。竹内武雄的照片出现在中央,红线连接着七个名字,最下方是方教授——江城大学化学系主任,专攻神经毒理学。
"方教授与竹内认识?"我问。
郭局点头:"五年前东京国际研讨会,竹内是J国代表团安保负责人。"
陈琳翻看资料:"方教授去年申请了CX相关研究课题,经费来源是J国学术交流基金。"
我后背发凉。CX-9、竹内、方教授,这条线太清晰了。
"重点监控方教授。"郭局下令,"陈琳组负责,必要时首接控制。"
下午三点十五分,监控室警报突然响起。
"竹内脱离监控!"冯建军猛敲键盘,"最后信号在江汉路地铁站消失!"
我立刻调出地铁监控。
人潮中,一个戴鸭舌帽的背影闪过,左肩明显下沉。
"是他。"我放大画面,"换装技巧专业,走军人步态。"
陈琳抓起车钥匙:"调卫星!"
冯建军接入总参系统。
1个小时后,卫星画面有些延迟,但足够看清地面情况。
"找到了!"冯建军指着屏幕,"汉阳区松涛苑,方教授别墅。"
画面里,一个模糊人影正从后院翻入别墅。
"走!"陈琳对陈默说。
松涛苑是高档别墅区,保安森严。
我们把车停在三百米外的便利店。
"绕过去。"陈琳指了指西侧围墙,"那里监控死角。"
我翻上围墙,伸手拉她。她手掌温热,虎口有茧,握枪磨的。
别墅区绿化很好,我们借着灌木掩护靠近。方教授的别墅是欧式风格,窗帘全拉着。
"太安静了。"陈琳皱眉。
我竖起耳朵。别墅里传来模糊的争吵声,接着是"砰"的闷响。
"枪声!"我压低声音,"手枪。"
陈琳立刻掏枪:"叫支援。"
我按住她手腕:"来不及了。"
二楼窗户突然打开,竹内的脸一闪而过。他表情狰狞,手里拿着什么东西。
"你留车里。"我掏出格洛克,"我去。"
没等她反对,我己经翻过栅栏。后院门虚掩着,血腥味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