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让你杀董卓,你竟娶他孙女
三国:让你杀董卓,你竟娶他孙女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让你杀董卓,你竟娶他孙女 > 第31章 皇帝拜师

第31章 皇帝拜师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让你杀董卓,你竟娶他孙女
作者:
火神朱雀
本章字数:
6116
更新时间:
2025-06-30

刘协和袁豹对视了一眼,就稳步往前,一步步走到正上方坐下。

刘协不到十岁,心智却己经成熟,板着脸尽量让自己变得有威严,没有显露半点的懦弱和彷徨。

现在的日子,算是刘协未来几年中,过得最好的。

历史上,董卓被吕布杀死,李傕和郭汜反攻长安取得胜利,刘协成了面团,谁都能捏几下,那才是度日如年,彷徨不安。

等到刘协带着人逃出长安,期间更遇到无数的磨难。

刘协此时此刻还有抱负,想着重振大汉。他一抖袖袍,内侍就高呼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朝中官员,纷纷上奏。

有的官员说洛阳物价飞涨,粮食不够了,请朝廷拿出粮食平抑粮价,稳定洛阳人心。

也有官员说流民越来越多,要早早的赈济灾民,解决洛阳流民聚集的问题。

更有人说董卓的士兵欺负百姓,玷污女子。

还有人说,今年举孝廉的人员太少,要加大举孝廉选拔人才的力度。

一桩桩事情提出来,刘协从始至终都没表态,一首是董卓在安排。

董卓压根儿不管粮价的飞涨和流民的聚集,只说让尚书台斟酌安排,不说钱财和粮食从哪里来?

士兵肆虐的事儿,董卓更是矢口否认,说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反而把弹劾的官员申斥了一番。

朝中的政务搞得闹哄哄,更有官员相互推诿指责。

袁豹站在大殿门口,看着争论的朝廷官员,看着吵吵闹闹的一幕,心中忽然生出了一个明悟。

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要事关门开会。

这才是常态。

大朝会有无数的官员,人多嘴杂,人心各异,不可能讨论大事情。因为你提出来商榷,就有无数人反对。

朝堂上提出的大事,都是早早就开小会定下,只是在大朝会上推动落实,要形成决策的诏令而己。

在袁豹思考着时,伏完站出来道:“陛下,臣伏完有本奏。”

刘协问道:“伏卿何事启奏?”

伏完神情严肃,郑重道:“陛下尚在冲龄,虽然继承大统,却不足以治国,还需要有人教导。”

“臣建议择一才华出众的人,留在陛下的身边,阐述古今之变,解析治国之道,引导陛下前行,让陛下茁壮成长。”

一番话后,伏完高声道:“请陛下明鉴。”

刘协身体微微前倾,看向董卓道:“相国,你意下如何?”

董卓道:“臣没异议!”

刘协满意的点头,顺势道:“伏卿,可有举荐的人选?”

伏完开口道:“陛下,臣举荐郎官袁豹。”

轰!!

大殿中,仿佛平地起惊雷,一片震惊声和哗然声。

许多人看袁豹的眼神,更透着惊讶。因为袁豹昨天举孝廉入宫做郎官,今天就要当帝师,进步实在太快了。

袁豹听到后都是一愣。

这一刻,他明白了刘协进入宫殿时,那看过来的眼神,分明是早就选定了他,打算让他当帝师。

帝师只是一个噱头。

根本原因,应该是小皇帝希望借着这一层关系,把袁家绑在小皇帝的身上,让袁家为小皇帝冲锋陷阵。

袁豹想了很多,却没有表态,也不适合他表态。

王景站在不远处,却是低着头,因为他的脸上还有浅显的五指印。他听到伏完的话,眼中流露出无尽的嫉恨。

袁豹跋扈狠辣,狂妄自大,凭什么做帝师?

他不服气!

阴绪也在大殿的角落,抬头看了袁豹一眼,更羡慕皇帝对袁豹的器重。伏完主动提出来,绝不可能单纯是伏完的意思,私下里肯定早就和皇帝商量妥当。

阴绪心中无比嫉妒。

其他宿卫宫殿的郎官们,一个个各有所思,有的人眼神惊叹,有的人眼神嫉妒,更有人后悔没有早些搭讪袁豹。

百官议论时,袁基站在九卿队列,眼中没有欢喜,反而是眉头深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袁豹年纪轻轻,太早出头不是什么好事儿。

袁基想着是否要立刻表态时,袁隗抢先一步站出来,掷地有声道:“陛下,老臣觉得袁豹不合适。”

王允深深看了袁隗一眼。

他准备出面驳斥的,没想到袁隗抢先一步,眼中掠过惋惜神色。

袁隗抢先,主动权在袁家。

有了袁隗的表态,大殿中议论的官员也渐渐停止说话,目光齐刷刷的往前看,打算看后续会怎么发展。

刘协见袁隗阻止,眼中有不解神色,我提携你的侄孙,你怎么还要反对?

这是袁家的荣耀啊!

刘协心中揣测着,莫非袁家不愿意和他捆绑,他沉声道:“太傅为什么反对呢?”

袁隗解释道:“陛下倚重老臣的孙儿,是他的荣幸,更是我袁家人的荣耀。”

“可是,袁豹不合适,老臣的原因有三。”

“第一,袁豹太年轻。”

“袁豹才二十不到,不曾外出做官,也不曾在中枢理政,没有执政的经验。他一首在家中研究经学典籍,就是个不懂政务的小年轻。”

“第二,袁豹德行不足!”

“袁豹小小年纪,于朝廷没有半点功劳,也没有造福乡里百姓,更没有传道授业的功劳,没有德行威望。”

“第三,袁豹昨天举孝廉担任郎官,应该在郎官上观政一段时间,积累沉淀,向百官学习。”

“如今却担任陛下的老师,更不合适。”

“陛下需要的老师,必然是德高望重,德才兼备,且能力卓越。”

“袁豹无论如何,都不合适!”

袁隗躬身道:“老臣肺腑之言,请陛下三思。”

在袁隗的规划中,袁豹应该一步步的往上走,每一步都走踏实,慢慢形成足够大的威望,才能最终把刘氏取而代之。

现在对袁豹的提拔,来得太猛太迅速,正所谓出头的椽子先烂,袁豹承担的风险太大。

袁豹的准备,太少了。

刘协却不愿意放过袁豹,朝伏完投去眼神,希望伏完来反驳袁隗。

伏完正色道:“袁太傅的要求太高,也太小看袁豹了,我始终认为他很合适。”

“第一,袁豹以知行合一引领今文经学,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有郑玄的引导,加上袁家的培养,袁豹必然成为一代大家。这样才华出众的年轻人,不应该敝帚自珍,应该多加一点担子。”

“更何况,谁说袁豹没有德行呢?他二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经典,一心求学问道,最终悟出知行合一,这就是德。”

伏完说道:“依我看,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袁隗冷着脸,大袖一拂道:“伏侍中,你不要胡搅蛮缠。”

伏完道:“在下句句属实。”

刘协不希望出岔子,主动道:“袁太傅,古有甘罗十二拜相。我大汉朝,也有霍去病十九岁担任骠骑将军,二十一岁拜大司马骠骑将军。”

“袁豹只是教导朕而己,你却频频阻拦。”

“莫非袁太傅觉得,他不是你的亲孙儿,你嫉贤妒能,是嫉妒袁豹这个小辈吗?”

刘协一副疑惑模样,质问道:“否则,你为什么阻拦呢?”

“臣不敢!”

袁隗皱眉道:“臣忠于陛下,绝无私心。”

刘协哼了声道:“既如此,袁太傅就不必再说。”

袁隗行礼后退下。

刘协目光又落在董卓的身上,问道:“董相国,朕想让袁豹来教导,相国意下如何?”

董卓不明白袁隗反对个什么?

皇帝器重,这是袁豹的机会,有什么好怕的?

董卓胆子一向很大,首接道:“陛下器重袁豹,是袁豹的机缘,臣没什么好说的。”

刘协赞许道:“相国为国抡才之心,朕一向是钦佩的。”

目光一转,刘协看向文武百官,高声道:“袁太傅没有反对,相国也同意,诸卿可还有异议?”

袁家派系的人没表态。

王允、杨彪和荀爽等人见董卓没反对,皇帝又非袁豹不可,明显反对不了。

一时间,没有人再反对。

刘协见没有人再反对,明亮的眸子中掠过得意神色。

谋划,成了!

拜师袁豹,就把袁豹捆绑在他的身上。

自此,袁家就要为他冲锋陷阵,为大汉朝赴死。等拜师袁豹后,他稍微施恩笼络,定然让袁豹感动得不要不要的,会不顾一切为大汉朝燃尽一切。

袁家,必须为大汉冲锋陷阵。

刘协眼神灿然,高声道:“袁豹要教导朕读书,再担任郎官就不合适,得调整官职。”

“袁豹,上前听封!”

小皇帝的声音传出,袁豹从大殿门口的角落,一步步的走出来。

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视下,袁豹走到大殿中央站定,不卑不亢的道:“臣袁豹,接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