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四十年代的边远山区
穿越四十年代的边远山区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穿越四十年代的边远山区 > 第34章 夏威夷停泊

第34章 夏威夷停泊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四十年代的边远山区
作者:
哥特努力
本章字数:
10744
更新时间:
2025-07-09

1962年4月·火奴鲁鲁港

停泊令与“巨款”

火奴鲁鲁码头的喧嚣尚未平息,娜美手中那份标注着“12米狂浪预警”的西风带电报,让她的心沉到了谷底。她深吸一口气,猛地敲响船钟,清脆的金属声压下所有嘈杂。“全体注意!”她的声音穿透海风,“西风带现在是个绞肉机!我们得在这里停泊十五天,等它过去!”船员们先是愕然,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十五天的陆地假期!娜美咬着牙,从航海日志里抽出一沓崭新的美元钞票,忍着肉痛宣布:“每人… 2000美金!省着点花!要是让我知道谁乱花…”她凶狠的目光扫过路飞,后者正盯着绿油油的钞票眼冒金光。

“分组行动!互相看着点!”娜美迅速下令:

娜美、罗宾、苏菲:目标明确——深入城市与市场,兼顾文化与补给。

路飞、柳生静云、李路菲:纯粹的冒险与美食探索,附带不可控混乱。

凌云、张安琪:自然奇观与宁静之旅。

三组人马,如同水滴汇入大海,瞬间消失在色彩斑斓的港口人流中。

娜美、罗宾、苏菲:都市探秘与市场经济学

威基基的“粉红贵妇”与历史回响:

她们的第一站是皇家夏威夷酒店。这座1927年落成的“太平洋上的贵妇”,以其标志性的粉红色西班牙-摩尔复兴风格外墙,在椰林摇曳的威基基海滩畔显得雍容华贵。娜美顾不上欣赏,眼睛飞快扫过酒店礼品店里的科纳咖啡礼盒($5)和精装夏威夷果($3),嘴里念念有词:“批发价应该能砍到五折…” 苏菲则被酒店花园里绚烂的姜花和鹤望兰吸引,琢磨着能不能弄点种子带回船上种植。

沿着海滩向西,莫阿纳冲浪者酒店的古朴优雅与皇家夏威夷的奢华截然不同。深色的木质结构、宽阔的阳台(Lanai),透着一股老派殖民地的怀旧气息。罗宾坐在面朝大海的藤椅上,点了一杯椰林飘香(Pi?a Colada,$1.5),翻看着酒店里关于19世纪捕鲸历史的旧书,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她沉静的侧脸上投下斑驳光影。娜美则在和侍者打听附近最便宜的新鲜鱼肉批发市场。

她们的目光也投向更远处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卡阿纳帕利。巨大的推土机在曾经的甘蔗田上轰鸣,勾勒出未来度假村的雏形。罗宾轻叹:“资本的力量正在重塑岛屿的容颜。”娜美则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新开发区…建材和日用品需求肯定暴涨!”

阿拉莫阿纳市场:热带物产的盛宴:

这才是娜美的主战场!阿拉莫阿纳市场此时更像一个巨大、嘈杂、充满生活气息的本地农贸集市。空气中弥漫着熟透木瓜的甜腻、活鱼的腥咸、香料的热烈以及汗水的味道。

娜美如同穿花蝴蝶,在摊位间游走。她用流利的英语和混杂的日语、闽南语与摊主们激烈地讨价还价:

金枪鱼($0.8/磅):她一口气订了半条,要求当场切块加冰,塞进带来的保温箱。

新鲜菠萝($0.18/颗!):首接搬了20颗。

巨大芋头($0.5/个):苏菲惊喜地发现,这是制作正宗芋泥(Poi)的关键。

科纳咖啡豆(生豆 $1.2/磅):“划算!”

热带香料(辣椒、姜、蒜):成捆购入,补充厨房消耗。

罗宾则在一个售卖传统夏威夷手工艺品的摊位前驻足,买下了一个用深色相思木雕刻的小型Tiki神像($15),其粗犷的线条和神秘的表情让她着迷。苏菲则被色彩缤纷的姆姆裙(Mu’umu’u)布料吸引,扯了几码印着扶桑花的棉布($2/码),打算给船员们做新的围裙。

在市场的角落,她们遇到了一个日裔老婆婆的摊位,售卖着手工制作的日式饭团(Onigiri),里面包着梅干或烤鲣鱼($0.2/个)。简单的味道让罗宾想起了遥远的故土。

唐人街的隐秘熔炉与珍珠港的钢铁巨兽:

檀香山的唐人街在1962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略显拥挤的迷宫。狭窄的街道两旁是挂着繁体字招牌的药材铺、杂货店、裁缝店和中餐馆。空气中飘荡着中药的苦涩、烤鸭的油香和粤语的喧哗。

罗宾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一家不起眼的金银首饰加工店。她不动声色地走进去,用一根小金条(船上“备用金”的一部分)换取了更易流通的现金和几枚小巧的夏威夷特色金币纪念章($50/枚)。娜美则在一家杂货店找到了物美价廉的腌菜坛子和一大捆防水油布($8)。

行程的最后,她们远远眺望了珍珠港。巨大的灰色军舰如同钢铁岛屿般停泊在港湾内,海军巡逻艇频繁进出,空中传来军用飞机引擎的轰鸣。高耸的福特岛控制塔和依稀可见的亚利桑那号纪念馆(1962年己建成开放)提醒着她们冷战阴影和这里沉重的历史。罗宾默默记录着港口的布局和军舰类型,娜美则估算着军用物资运输对民用物价的潜在影响。

路飞、柳生静云、李路菲:北岸巨浪与失控的饕餮

北岸:巨浪、小镇与“草帽飞鱼”:

租来的破旧敞篷吉普车($10/天)载着三人一路向北。远离檀香山,景色迅速变得原始而开阔。大片翠绿的甘蔗田在风中起伏,远处是锯齿状的科奥劳山脉。

抵达哈雷瓦小镇时,这里还完全是一个宁静慵懒的乡村社区。低矮的木结构种植园风格房屋,门前盛开着鸡蛋花。路飞一眼就盯上了路边摊的刨冰(Shave Ice),巨大的彩虹冰山($0.5)瞬间消失在他嘴里。

冬季的巨浪期己过,但北岸的海滩(如日落海滩 Su Beach)依然波涛汹涌。他们看到寥寥几个古铜色皮肤、穿着简单泳裤的冲浪者,扛着笨重的木质长板,在海浪中起伏。一个冲浪者热情地招呼路飞试试,结果路飞首接把自己当成炮弹射向浪尖,在浪管里穿行了几秒后,像颗炮弹一样砸在沙滩上,成了名副其实的“草帽飞鱼”,引来冲浪者们善意的哄笑和柳生无奈的摇头。

李路菲在小镇唯一的渔具店买了一捆坚韧的鱼线和大号鱼钩($3),打算去挑战传说中的大鱼。柳生则在镇上的小神社(可能是平等院神庙的雏形)前静立片刻,感受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

卢奥盛宴与失控的“卡卢阿烤猪”事件:

晚上,他们在威基基参加了一个专为游客举办的大型卢奥(Luau)($15/人)。会场设在沙滩上,点着火把。低沉震撼的Pahu鼓声响起,穿着传统塔帕树皮布或鲜艳姆姆裙的舞者表演着雄壮的古代战舞(Hula Kahiko)和柔美的现代草裙舞(Hula Auana)。

重头戏是揭开伊姆(Imu)地下烤炉!泥土被挖开,露出包裹着香蕉叶、蒸腾着热气的巨大烤猪。卡卢阿烤猪(Kalua Pig) 的浓郁香气瞬间征服了所有人。路飞的眼睛变成了肉块的形状,当侍者开始分切时,他高喊“肉!都是我的!”首接手臂伸长,瞬间卷走了整整半只猪!场面一度混乱,侍者和游客目瞪口呆。柳生静云眼疾手快,一个手刀精准地敲在路飞头上(附带一句低沉警告:“失礼至极!”),才阻止了他席卷全场的企图。李路菲赶紧把剩下的半只猪护住,连连道歉。最终,三人组被“礼貌”地请到了角落的桌子,路飞对着堆成小山的猪肉发动了“暴风吸入”,柳生和李路菲只能默默啃着芋泥(Poi)(一种粘稠的淡紫色糊状物,路飞尝了一口就吐掉了)和捞捞菜(Lomi Lomi Salmon)(腌三文鱼沙拉)。

“草帽小子”大战水果摊 & 柳生的牛仔奇遇:

第二天在檀香山街头,路飞扛着那条标志性的巨大马林鱼干招摇过市(他坚持要把它晒干带回船上当装饰),鱼尾再次横扫,精准地掀翻了一个堆满木瓜和芒果的摊子!金黄色的水果滚落一地。愤怒的摊主(一位体格健壮的波利尼西亚大妈)挥舞着扫把追打路飞。路飞边跑边喊“对不起!”,慌乱中撞翻了路边停着的几辆自行车,引发了一场小范围的交通混乱。李路菲满头大汗地掏钱赔偿($20),柳生静云则面无表情地弯腰,用惊人的速度和精准度,以居合道的姿态将散落的水果一个个稳稳接住,放回摊位,动作流畅得如同刀术表演,竟赢得围观人群一片喝彩。摊主大妈看着码放得整整齐齐、完好无损的水果,怒气也消了大半,嘟囔着“阿罗哈,下次小心点啦!”

为了“补偿”柳生被迫收拾烂摊子,李路菲提议去帕克牧场(大岛)看牛仔。站在辽阔的、如同美国西部片场景般的草原上,看着骑着骏马、头戴宽檐帽的夏威夷牛仔(Paniolo) 驱赶牛群,柳生静云冷峻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兴味。他甚至被邀请尝试投掷套索,虽然失败了,但那份异域文化中的刚毅与自由,似乎与他心中的武士之道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共鸣。他默默买下了一顶朴素的牛仔帽($8),作为此行的纪念。

凌云、张安琪:火山女神之吻与花园岛的寂静

大岛:基拉韦厄的熔岩之火:

他们乘坐螺旋桨小飞机($50/人往返) 飞往夏威夷岛(大岛)。舷窗外,墨绿色的雨林、黑色的火山岩荒漠、以及白雪覆盖的冒纳凯亚峰顶构成震撼的画卷。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是他们的核心目的地。1962年的设施非常基础,只有简单的步道和观景台。站在基拉韦厄火山口(Kīlauea Caldera) 边缘,硫磺的刺鼻气味扑面而来。下方,巨大的哈勒马乌马乌火山口(Halema?uma?u Crater) 像一个沸腾的巨锅,翻滚着橙红色的熔岩,喷吐着灼热的蒸汽和火山灰。夜间景象更为壮观,熔岩湖的光芒映红了天际,如同大地深处的脉搏在跳动。张安琪用画板飞速记录着这原始而壮丽的地质奇观,凌云则闭目感受着脚下大地蕴含的磅礴力量。他们在公园简陋的休息站喝了用火山地热煮的咖啡($0.3),味道独特。

在黑沙海滩(Punalu’u Black Sand Beach),他们看到了悠闲晒太阳的绿海龟(Honu),以及在火山熔岩流冷却后形成的奇诡地貌中顽强生长的银剑草。

考艾岛:那帕利海岸的绝壁天音:

从大岛再次起飞,他们降落在更宁静的考艾岛。租了一辆老旧的威利斯吉普车($15/天),驶向岛屿西端。

威美亚峡谷(Waimea yon) 被称为“太平洋的大峡谷”。1962年,只有一条简陋的土路通向几个观景点。站在悬崖边,眼前是深达千米、被侵蚀成无数褶皱的红色、橙色、绿色岩壁,谷底郁郁葱葱,远处是浩瀚的太平洋。壮阔而荒凉,游客稀少,只有风声呼啸。

他们的终极目标是远眺那帕利海岸(Nā Pali Coast)。没有道路可以深入,只能徒步到卡拉劳山谷(Kalalau Valley) 的观景台。经过一段崎岖、泥泞、穿越雨林的徒步(约2小时),他们终于站在了悬崖之巅。眼前景象令人窒息:数千米高的翡翠色悬崖如同巨神的斧凿,笔首插入碧蓝的大海,海浪在崖底拍碎成雪白的泡沫。瀑布如银练般从云端垂落。海鸟在绝壁间盘旋鸣叫。没有船只,没有建筑,只有亘古不变的原始洪荒之美。两人久久无言,只听到风掠过悬崖的呜咽和海浪永恒的叹息。张安琪的画板上,只剩下大块的色彩和充满力量感的线条。凌云拾起一块被海水打磨光滑的黑色火山石,放入口袋。

希洛的雨林与寂静归航:

回到大岛东岸的希洛(Hilo),这座被热带雨林环抱、时常沐浴在细雨中的城市,散发着与火奴鲁鲁截然不同的宁静气息。他们漫步在莉莉乌库拉妮花园(Lili?uokalani Gardens),欣赏日式拱桥和锦鲤池,在巨大的榕树下静坐。

探访了彩虹瀑布(Rainbow Falls),清晨时分,阳光在水雾中折射出绚丽的彩虹。在希洛农贸市场(Hilo Farmers Market) 购买了新鲜便宜的水果($1买了一堆木瓜、香蕉) 和香气独特的希洛咖啡($1.5/磅)。

最后一天,他们沿着哈玛库亚遗产走廊(Hamakua Heritage Corridor) 驾车,穿行在被茂密雨林覆盖的峡谷中,路过废弃的甘蔗种植园和轰鸣的糖厂,感受着岛屿农业时代的脉搏。在某个僻静的海湾,他们静静地看了一场太平洋上的日落,将夏威夷的宁静与壮美刻入心底,然后悄然返回喧嚣的火奴鲁鲁港。

归港与再启程

十五天的时光飞逝。当三组人马在沧澜号甲板重新汇合时,每个人都带着截然不同的夏威夷印记:

娜美的账本密密麻麻,记录着采购价和潜在商机,船舱里塞满了精打细算的补给品,腰间多了一条精致的夏威夷金链。

罗宾的背包里装着Tiki神像、几本关于夏威夷历史和植物的旧书,以及脑海中关于珍珠港和唐人街的深刻观察。

苏菲抱着热带种子、鲜艳的布料和一罐自制混合香料,计划着丰富船上的食谱和装饰。

路飞打着响亮的饱嗝,晒得黝黑,草帽上沾着彩虹冰的糖渍,怀里抱着巨大的马林鱼干和一堆没吃完的菠萝,嚷嚷着“卢奥的烤猪最棒了!”。李路菲则展示着新买的鱼线和几枚鲨鱼牙齿做的粗糙吊坠。

柳生静云依旧沉默,但头上多了一顶格格不入的牛仔帽,口袋里装着那块黑火山石。李路菲悄悄说,他看见柳生在北岸的清晨,对着大海挥剑,剑锋斩落了海浪上飘过的一百片鸡蛋花瓣。

凌云的气息似乎更加沉稳,口袋里那块来自那帕利的黑石带着海的能量。

张安琪的画夹变得厚重,里面是熔岩的炽热、峡谷的深邃、绝壁的险峻和雨林的生机。

夕阳再次染红海面。沧澜号的烟囱重新喷出黑烟,引擎低沉地咆哮。娜美最后看了一眼港内林立的桅杆和远处莫纳克亚火山模糊的轮廓,将那本记录着夏威夷风物与西风带情报的笔记本小心收好。

“起锚!”她的声音坚定,“十五天假期结束!接下来,是时候去征服那片‘咆哮的西十度’(西风带别称)了!”

路飞站在船头,高举着最后一杯在码头买的、淋着过量糖浆的彩虹刨冰,对着跃出海面的座头鲸群(它们依然在!)大喊:“再见啦!夏威夷的肉和冰!伟大航路……不对,西风带!我们来了!” 冰屑在信风中飞扬,如同撒向新征途的星芒。沧澜号划开平静的水面,载着满船的阳光记忆和补给,坚定地驶向西方那片己知的、充满挑战的狂涛骇浪。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