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北宋一一学习版
梦回北宋一一学习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梦回北宋一一学习版 > 第6章 雪途

第6章 雪途

加入书架
书名:
梦回北宋一一学习版
作者:
绵绵的撕手鸡
本章字数:
3134
更新时间:
2025-07-07

河北的风像刀子,专往骨头缝里钻。

崔瑾蹲在幽州城外的难民堆里,裹着一件发硬的羊皮袄。袄子是从死去的行商身上扒下来的,领口还留着深褐色的血迹。他学着旁人把雪团塞进嘴里含化,舌尖被冰碴子割得发麻。

"看,官道上来人了!"

难民们突然骚动起来。崔瑾眯起眼睛——远处确实有车队,但打头的旗帜上绣着海东青,分明是辽人的使团。更奇怪的是,队伍里竟混着几辆大宋制式的粮车,车辙印深得可疑。

"不是说朝廷的赈灾粮还没到吗?"

身旁的老汉突然剧烈咳嗽,吐出一口带着黑丝的浓痰。崔瑾盯着那痰渍在雪地上晕开,忽然想起杜三郎腰间的辽式鱼袋。他下意识摸了摸怀里的半块玉印,印钮的獬豸角正抵着他的心口。

***

客栈的马厩比柴房暖和。

崔瑾蜷在干草堆里,借着气死风灯的光查看玉印里的纸条。纸上的数字触目惊心——河北三路转运使贪墨的军粮,竟够十万大军吃半个月。最下方还有行小字:"辽使耶律阿思,实为南院枢密副使萧绰之侄。"

"原来如此..."

他苦笑着把纸条塞回印钮。马厩外突然传来脚步声,崔瑾迅速把玉印藏进草料槽。进来的是个戴皮帽的马夫,手里提着个冒着热气的木桶。

"新来的?喝口粥吧。"

木桶里的稀粥漂着几片菜叶,却让崔瑾的胃狠狠抽搐起来。他接过破碗时,马夫突然压低声音:"郎君可是从汴京来的?"皮帽下的眼睛闪着精光,"昨日有个宋人商队,也在打听粮车的事..."

崔瑾的手一抖,热粥泼在雪地上,立刻凝成黄色的冰。

***

朔州的雪夜能冻碎魂魄。

崔瑾跟着马夫摸到官仓后墙时,眉毛己经结了一层霜。守卫的士兵正在烤火,皮甲上结着冰溜子。他们骂骂咧咧地抱怨着迟迟未发的饷银,完全没注意到两个黑影从排水沟钻了进去。

官仓里堆满了麻袋,但撕开一看——上层是霉变的陈米,下层竟是掺了沙土的糠麸!崔瑾正要探查角落那几个漆木箱,外面突然响起号角声。

"是辽人的夜巡队!"马夫拽着他往暗处躲,"每月十五都来..."

话音未落,仓门己被踹开。火把照亮了一个披狼裘的辽将——正是菊宴上见过的耶律阿思。他身后跟着个戴帷帽的宋人,腰间蹀躞带的金銙在火光下分外刺眼。

崔瑾的血液瞬间结冰。

那是杜三郎。

***

破庙的残垣挡不住寒风。

崔瑾用雪水清洗肩头的箭伤时,发现伤口周围己经泛青。马夫死在官仓了——为掩护他逃走,主动扑向了辽人的弯刀。现在玉印里的纸条就藏在他发髻中,被冻硬的头发裹得像块铁。

"喂,你..."

有个穿破袄的少年蹭过来,递过半块烤热的饼。崔瑾认出他是白日里难民堆中的一个,此刻左耳包着渗血的布条——听说是不肯给辽人当向导,被割了半只耳朵。

"听说你会写字?"少年眼睛亮得惊人,"帮我们写个状纸吧!"

他从怀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隐约可见"冤"字。崔瑾突然想起自己当年在御史台,用洒金笺写奏章时,还嫌弃墨不够香。现在他咬破手指,就着庙里的积雪,在粗纸上写下:"河北流民三千户,泣血上陈..."

血字在雪水中化开,像一串哭泣的眼睛。

***

五更时分,崔瑾摸到了朔州知府的私邸。

后门的老仆竟是他祖父当年的亲兵,认出了那半块玉印。老仆哭着告诉他:真正的赈灾粮早被转运使扣下,连知府都敢怒不敢言。最近更有人用军粮向辽人换战马,边关将领己经饿死了好几个。

"郎君快走吧!"老仆塞给他一包干粮,"杜家的人己经到了河北..."

崔瑾却把玉印和血书都交给老人:"把这个送进京,交给..."他顿了顿,"交给崔丞相的门生,现任枢密院编修的赵明远。"

院墙外突然传来马蹄声。崔瑾翻身上墙时,听见杜三郎特有的尖细嗓音:"搜!那逆贼肯定..."

一支弩箭擦着他的脸颊飞过,钉在了老槐树上。崔瑾跃入黑暗前最后回望,看见知府书房的灯突然亮了,窗纸上映出个正在疾书的身影。

那执笔的姿势,像极了他父亲。

(本章完)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