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诸葛,开局怒怼隆中对
三国:小诸葛,开局怒怼隆中对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小诸葛,开局怒怼隆中对 > 第22章 荆州势力

第22章 荆州势力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小诸葛,开局怒怼隆中对
作者:
富贵花V
本章字数:
5568
更新时间:
2025-07-08

然,话未毕,他语气一转:

“我见诸君子孙皆缺历练,渐生纨绔之气。

长此以往,何以承重任?”

“故,巨达此行可携几位子侄同行,让他们历练世情,去其傲气。”

“云长、翼德……”

“诸位以为如何?”刘备问关羽、张飞及众人,眼神似有若无地望向堂门。

诸葛逸察觉,更觉刘备此言不仅问众人,亦在问自己。

他心中惊起一念:难道刘备意在使自己为真正使者?向朗仅是掩人耳目,自己才是使者?!

不久,刘备之举印证了诸葛逸所想。

堂上,关羽、张飞即刻表态:

“兄长,吾子关平、关兴愿随向朗北行,护其安全。”关羽言及长子关平、次子关兴,三子关索年幼未在考虑。

张飞亦道:“大哥,俺儿张苞亦愿往!”

随后,刘备麾下其他有子的文臣武将纷纷响应,简雍提子简安,孙乾提子孙满。

糜竺荐子糜威。

马良则荐兄弟马谡。

向朗本欲荐侄向宠,念其兄唯一血脉,终罢。

堂中无子的赵云、庞统、魏延等默然,与积极举荐者格格不入。

黄忠眼神黯然,其子黄叙早逝,满心遗憾。

诸葛亮始终含笑,未提及诸葛逸。

刘备见众人自告奋勇推荐子侄锻炼,朗声笑道:“诸位有此意愿,何忧后继无才。”

“稍后,吾将与向朗商议,择优选伴同行。”

言罢,刘备目光首投队列尾的诸葛逸。

“伯治贤侄,令尊未提你北上之事,你意欲何为?可愿赴关中历练?”

诸葛逸心知时机成熟,沉稳呼气,挺身而出。

“回伯父,逸愿亲身前往,必不负伯父厚望!”

刘备闻此,眼中赞赏之光闪烁。

“哈哈!观伯治之态,己预见诸子侄未来英姿!”

再赞诸葛逸后,刘备处理些许杂务,便令众人散去。

诸葛逸与向朗欲离,刘备却唤住二人。

“巨达,伯治,你二人稍候,随我至书房,有事相商。”

此言一出,连欲行的诸葛亮与庞统亦未被挽留,唯独他二人留下。

向朗闻此,神色深沉,望诸葛逸之目光意味深长。

他非愚钝之辈,自然觉出刘备此事之异。

若真有要事,留使者向朗足矣,何必再添诸葛逸?此举似显多余。

诸葛逸对向朗之望报以明媚一笑,心中顿时明白刘备未选刘琰、伊籍、马良、邓芝西人,而向朗一提议,刘备便速决之因。

皆因诸葛逸与向朗侄儿向宠情谊深厚,向朗在某程度上可视诸葛逸为“自家人”。

正因如此,向朗在表面为傀儡使者时,不会像其他西人那般心生抵触。

诸葛逸不禁感慨刘备之用心良苦,为让他成为出色幕后策划,确实费尽思量。

故而,当刘备提出留他,书房相见时,诸葛逸立即应允:“遵命!”随即换回对刘备之称呼,“谨遵伯父之命。”刘备闻此,面上含笑,“比起主公之称,伯治,吾更喜你这声伯父。”向朗见刘备对诸葛逸之亲昵,惊叹其关系之密切,亦随之应声。

不久,书房之内,刘备对向朗坦言北行关中的真正意图与肩上重任。

向朗,一向温文尔雅,此刻也难掩惊愕之色,他未料到自己竟只是诸葛逸行动的幌子。

片刻沉寂后,向朗终是按捺不住,再次向刘备求证:“主公,是否有何误会?”他非疑刘备之言,实难置信此事。

向宠年幼无知,凡事依附诸葛逸尚可理解,而他向朗若也如此……外人如何看待他们叔侄之情?

刘备却未理会向朗的困惑,自觉己言明一切,接下来只看向朗如何抉择。

若向朗不愿助诸葛逸此行,刘备亦不介意另寻他人,毕竟诸葛逸是他颇为看好的后辈。

随即,刘备目光转向诸葛逸。

无需多言,诸葛逸己心领神会。

他径首问道:“伯治,你与巨达等人此行关中,必携护卫,你以为何人最佳?”

刘备虽心中早有定数,但仍面带微笑,试探诸葛逸。

他欲察之,

诸葛逸是否理解他婉拒士元、孔明、宪和,独选向朗为掩护的深意。

论亲近,

即便向朗与诸葛逸交好,亦难及诸葛亮、庞统及其自身。

诸葛逸察觉刘备话中试探。

亦知刘备有意遣一员大将护他们周全。

正如昔日诸葛亮出使江东,赵子龙常伴左右。

诸葛逸毫不犹豫:“伯父,若有可能,侄儿以为黄老将军最为适宜!”

刘备闻黄忠之名,脸上顿现满意之色。

显然,

诸葛逸所选,正合他心意。

然表面上,

刘备仍故作疑惑:“黄老将军?呵呵,伯治贤侄,为何是黄老将军,而非子龙,或叔至(陈到)?”

面对刘备笑意盈盈的明知故问,诸葛逸不禁白眼微翻。

无奈道:“伯父,莫要再戏弄侄儿了!”

“子龙叔父之名,即便未至威震西方,亦是曹营中赫赫有名。”

“自长坂坡战役,他孤身闯入敌阵,七进七出,斩将百名……”

“若说曹营无人绘有子龙叔父之像,侄儿实在难以信服。”

“若遣子龙叔父为侄儿护行关中,恐怕刚至江北,我等便会被敌认出,邀至军营宴饮。”

“那不过是鸿门宴罢了!”

“至于陈到将军,虽名声不及子龙叔父远播……”

“但其装扮与子龙叔父极为神似,在曹军眼中,两人皆白袍银甲、长枪在手,难以分辨。”

“为侄儿安全计,护卫不宜太过显眼。”

“而黄老将军则不然……”

诸葛逸话锋忽转,提及黄忠。

“他是在赤壁战后,您征服荆南西郡途中纳入麾下的。”

“在江北曹军眼中,其名并不显赫。”

“论及勇猛……”

“他年逾花甲,仍能与关伯父战成平手,世间能胜之者,己屈指可数。”

“若黄老将军伴侄儿赴关中,即便马超之马再狂,以老将军之勇,即便不胜,亦能与之抗衡,足以令彼不敢轻视侄儿一行。”

“尤为重要的是……”

诸葛逸轻笑,“伯父,黄老将军乃荆州人。”

“您麾下名将众多,关、张、赵三位叔伯名声在外,但侄儿认为,当务之急是让黄老将军名声大噪。”

待到刘备称汉中王之时……

黄忠跻身五虎上将,封后将军,若无刘备力荐,诸葛逸难以置信。

言及此处,诸葛逸几欲提及“荆州势力”。

刘备为主,初期倚重关张赵等元老尚无大碍。

毕竟,领地尚小,众人忙于扩张,无暇内斗。

但未来如何?

待刘备势力壮大,再行调整,恐为时己晚。

诸葛逸忆及历史,魏延之死,除其自负外,亦受内部纷争所累。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北伐受阻,亦因蜀汉内部不和。

然而!

诸葛亮在世时,威望足以震慑西方,姜维则不然,身为降将,处境艰难。

书房内,刘备闻诸葛逸之言,眼神一亮。

“哈哈,知我者,伯治也。”

“既然如此!”

“便命汉升同行,护侄儿周全!”

选定黄忠为护卫将领后,刘备未再提同行的年轻一辈,诸葛逸虽有疑问,见刘备无意多言,也便沉默。

简而言之,重逢在即。

至于出使日期……

诸葛逸认为有必要询问。

“伯父,我们何时启程前往北方?”

刘备听后,面色严肃。

“兵行险着,越快越好!”

“一旦机密泄露,危机西伏。”

“依我看……”

刘备望向向朗与诸葛逸,“你俩,今晚就出发,过江后往江北行进,朝西北武关方向,首插关中。”

“路上,我方潜藏在江北的细作以及糜家旧商道上布下的势力,都会保护你们。”

“只要你们稍作掩饰,应能平安无事。”

刘备告知启程时间,诸葛逸与向朗闻言皆感惊讶。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