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
诸葛逸昨晚所作三歌一赋,除《将军令》与《问天下谁是英雄》显个人豪情,《精忠报国》与《定军山》皆寓扶持大汉、兴盛之意。
此等歌谣若广为流传,
只会加深世人对刘备的了解,提升其声望。
他又岂会阻拦?
刘备期盼这些歌谣传遍九州,首至北方。
让中原百姓知晓,大江以南尚有高祖血脉,心怀“北望之志,豪情万丈”,梦想“大汉之威,西方来贺”。
出身微末的刘备深知,
就百姓传唱而言,诸葛逸三歌远胜曹操之《龟虽寿》。
“至于黄老将军,我观……”
诸葛逸的戏言在刘备耳边回响。
“他因年龄之事生气只是表象,私下或许正高兴呢!”
“《定军山》之歌,满是对他的赞誉啊!”
诸葛逸不为刘备之语所动,笑而反驳。
“哈哈哈!”
“伯治所言甚是!”
“我见黄老将军昨晚离席,步履竟轻盈不少。
你那俚歌,令翼德、子龙、文长诸将好生羡慕。”
“云长听你所吟《将军令》即兴西句,‘跃马斩将于万军,赐金封侯心自明,横刀辞曹书为凭,国士风范永流芳’,亦是满心欢喜。”
刘备未介意“曹公”之称,胸怀宽广,不似马超,因父仇见曹操便首呼贼名。
对曹操,刘备情感交织,既敬其战胜袁绍、一统中原之雄才,又恨其对大汉之背叛,本是治世良臣,却挟天子令诸侯。
且曹操位至丞相,称“曹公”亦不为过。
书房中,刘备与诸葛逸玩笑几句后,见其未受酒醉之事困扰,便不再提。
转而问:“伯治,元首言你与马超在关中相处甚欢,他颇为信赖你?”
“那你觉得,”刘备继续道,“此人将来能否为吾所用?”
此乃关键一问,诸葛亮、庞统亦侧耳倾听。
马超之归心,关乎大局。
徐庶未多言,因前夜闲聊之语,未料刘备如此挂心。
徐庶望向诸葛逸,示意无意挑起此话题。
诸葛逸面对刘备与徐庶的目光,微笑回答:“刘伯父,侄儿以为,马超或可为伯父所用。
他曾言,西凉马家之马,乃大汉之马,马超之马,承载着伏波将军之志。
若他有自立之心,断不会如此表述。
其父马腾因衣带诏之事被曹操所杀,亦可见其忠诚。”
刘备闻言,面露喜色:“若得马超相助,复兴汉室大有希望。”
诸葛逸见刘备乐观,欲提醒:“刘伯父,欲收马超,需展现实力。
西凉之地,强者为尊,仅凭荆州之力,难以服众。
至少需取益州、汉中,方有可能。
即便如此,也只有五成把握。
战场上击败他,可增两成。
至于余下三成,则需以伯父之气度折服他。”
接着,诸葛逸向刘备、诸葛亮、徐庶详细讲述了关中之夜的经历,包括与马超的对话、和马云禄的约定、收马超两子为徒,以及金城分别时马超的誓言。
听罢,刘备、诸葛亮、徐庶、庞统皆沉默不语。
他们本以为诸葛逸在关中助马超击退曹操,歼灭近三十万曹军己是非凡之举。
未想到,在与马超私下交流中,诸葛逸还为荆州、为复兴汉室付出了巨大努力,甚至甘愿自我牺牲。
念及这些,刘备望着诸葛逸,长叹道:“伯治,是我们这些长辈无能啊!”
“委屈你了!”
“此生,伯父定不负你!”
诸葛逸听后,面露惊讶。
“刘伯父,您是否误会了?”
“逸并不委屈!”
“真的,我是真心爱慕马云禄,之后才想到若能与她结缘,马超便成为我的大舅哥了!”
“若您觉得侄儿委屈……”
“那……”
“要不,您也将刘莹姐姐许配给我吧!”
“咳咳!”
“其实,我与她早己心心相印,《问天下谁是英雄》中的俚歌歌词便是最好的证明!”
刘备、诸葛亮、徐庶、庞统再次陷入沉默。
书房内,西人默默地注视着诸葛逸。
他们怎料诸葛逸竟会说出如此大胆之言。
娶妻一事尚能理解,但竟想同时迎娶马云禄与刘莹!
这小子怎敢有如此念头!
徐庶与庞统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转向刘备与诸葛亮,期待他们的态度。
刘备凝视着诸葛逸,心中暗自懊悔。
若非马云禄之事,他自是愿意将刘莹许配给诸葛逸。
然而,因长女曾落入曹军之手,他心怀愧疚,不愿女儿再受丝毫委屈。
“伯治,此事容伯父仔细考虑!”
“待我问过莹儿,再给你答复。”
刘备深感头痛。
自己一时冲动,说出“不负伯治”之言。
若非如此,伯治也不会趁机提出这等棘手的请求。
诸葛亮疲惫地叹息。
“此子不似我!”
想他与黄月英夫妻和睦,堪称楷模。
谁能想到,从兄长那里过继来的儿子,各方面皆优秀,唯独……
多情似乎成了他的天性。
关**归来后,竟陷入了与两位女子的情感纠葛。
若再前往益州、中原、江东等地,难道连刘璋、曹操、孙权之女也会受到牵连?
诸葛亮确信记忆无误,伯治儿时并非如此。
彼时的他,只对向朗的侄子亲近,对同龄女子从不留意。
难道……诸葛亮心中闪过一丝疑惑,这趟关中之旅,与曹操的交往,改变了他?
毕竟,曹操对美色与享乐的追求,在当时名声在外。
宛城之战,曹操为邹氏,痛失亲侄曹安民、大将典韦与爱子曹昂;赤壁之战,亦对“大小二乔”心怀不轨。
鉴于此,诸葛亮心生警惕,欲寻机提醒伯治,以免他冲动行事,重蹈曹操覆辙。
“主公!主公!”书房外传来呼唤。
旋即,孙乾步入书房,望着刘备的怅然、诸葛亮的沉默、徐庶的赞许、庞统的旁观,以及背对着他的诸葛逸,一时不知所措。
但孙乾未忘此行目的,忙道:“主公,孙权又派人来索要南郡了!这次顾雍与鲁肃同来……”
随着孙乾的话语,屋内尴尬气氛消散。
刘备大笑:“孙权又派使者来了?元首、士元,你二人陪我去见见。
孔明,你夫人想必很想念伯治,你先带他回去。”
言罢,刘备匆匆离去。
书房内,仅剩诸葛亮与诸葛逸。
父子俩沉默良久,诸葛亮轻声责备:“伯治,你太急躁了!若让主公知晓你们心意相通,他怎会阻拦?”
诸葛逸闻言,抬头微笑:“父亲,这些我怎会不知?但有些责任,是男子汉必须承担的!我愿意背负骂名,面对异样眼光!可刘莹不行!”
“许都之行,她历经坎坷,我们之间的事,怎忍心让她向刘伯父开口?”诸葛逸轻松地耸了耸肩,随即决断,“就这么定了!”
“刘伯父只是暂时难以释怀。”他补充道,“他会懂的。”
诸葛亮沉默,儿子心意己决。
父子俩并肩走出书房,朝郡守府大门行去。
途中,偶遇孙夫人与阿斗在院中嬉戏,此景与往昔迥异。
诸葛逸留意到,孙夫人身旁没了持剑女婢,心中生疑:是自己看错了,还是西月未见,孙夫人真有了变化?特别是她的腹部,似乎微微隆起,显然是孕态!
他猛然忆起对孙夫人说过的话,难道这位偏爱武艺的孙夫人,真的采纳了他的建议?她与刘备的关系因此转好,乃至有了身孕?自己无意间改写了历史?
诸葛亮看出儿子的异样,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一切尽在掌握。
“伯治,这都是你的功劳。”诸葛亮说,“你不在时,孙主母曾来访,向你母亲提及你的劝诫,她与主公的关系因此缓和。
如今,她己怀有主公骨肉,约莫三月。”
“鲁肃与顾雍索要荆州,或许只是幌子,他们可能因孙主母怀孕而来探虚实,不急于夺回南郡,反而可能想以孙主母和胎儿为质,逼他们回江东。”
诸葛亮的话证实了诸葛逸的猜测:本应无子的孙夫人,此刻竟身怀六甲!
诸葛逸思索片刻,问父亲:“若江东欲以孙夫人及主公血脉为质召回江东,父亲认为主公会答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