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骤然变得紧迫而珍贵。顾屿的生活被切割成更精细的碎片:
青林剧团: 《回声迷宫》进入最后合成阶段,连排强度更大。顾屿的“影子”戏份虽然不多,但每一次出场都要求精准到毫厘。他利用一切排练间隙和休息时间,揣摩《惊雷无声》的剧本,在脑海里构建那个名叫“雷”的哑巴拳手的世界。
他租下了剧团附近一个废弃仓库角落(租金低廉),用剧团淘汰的旧垫子铺了个简陋的“训练场”。没有拳击基础?那就从最基础的步伐、抱架、空击练起!对着手机视频,一遍遍模仿职业拳手的动作。汗水浸透衣衫,拳头砸在空气里发出沉闷的声响。他将陈默那种压抑的“静”,转化为拳手蓄力时全身肌肉紧绷、眼神专注如野兽般的“静”。他还疯狂地观察生活——观察街边扛大包的工人发力时的姿态,观察老黄揉面时手臂肌肉的贲张,甚至观察剧团那只老黄狗警惕时的身体语言。
周明远如同最稳固的盾牌,持续反击着网络上的污蔑,并积极与法院沟通。李静方的水军攻势有所减弱,但并未停止。账户暂时安全,但顾屿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间歇。每一分钱都需要精打细算。
高强度的双线消耗让顾屿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圈,眼底的青色挥之不去。睡眠严重不足,有时在排练间隙靠着道具箱就能瞬间睡着几秒。身体的疲惫是真实的,但精神却像一根绷紧的弦,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专注力,而剧团的温暖依旧是那剂最有效的舒缓剂。
吴振海虽然依旧板着脸,但在一次顾屿因练拳过度手臂颤抖差点拿不稳道具时,冷冷丢过来一瓶活络油:“别死撑!倒了没人替你演‘影子’!” 别扭的关心。
小鹿不知从哪里搞来一个旧沙袋,偷偷挂在顾屿那个简陋训练场的角落里,还贴了张纸条:“老王狐狸精,揍它!别揍墙!墙坏了要赔!”
老张看到顾屿对着镜子练习拳击步伐时那僵硬的姿势,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黑着脸指点了一下顾屿如何利用腰腹核心发力,如何稳固下盘,虽然是用修理道具的力学原理来比喻的。
食堂老黄则变着法子给顾屿“加料”,炖汤的骨头总是特别多,美其名曰“练拳耗力气”。
淬炼无处不在。 在剧团排练“影子”那种极致内敛的“静”,让顾屿更能体会拳手“雷”在爆发前那凝而不发的恐怖张力。而练习拳击时那种原始的、对身体极限的探索和对力量感的追求,又反过来让他对“影子”那种虚无的存在感有了更深的理解——那是另一种形式的“力量”,精神层面的压迫。
《回声迷宫》的首演日期和《惊雷无声》的试镜日,几乎撞在了一起。顾屿需要在剧团首演前夜,连夜赶往试镜所在的城市。
首演前最后一次带妆彩排。顾屿的“影子”最后一次无声地滑过舞台,最后一次在主角的崩溃边缘投下冰冷的凝视。当彩排结束的灯光亮起,吴振海沉默地看着舞台许久,最终只对所有人说了一句:“明天,把你们这几个月淬出来的火,都给我亮出来!别丢青林的脸!” 目光扫过顾屿时,停顿了一瞬。
彩排结束,顾屿来不及卸妆,匆匆换上便服,背起简单的背包。剧团门口,小鹿追出来,塞给他一个还温热的饭盒和一袋洗好的水果。
“路上吃!试镜加油啊老王!用你的‘静’吓死他们!”小鹿挥舞着拳头。
老张靠在门框上,叼着烟斗:“臭小子,别光想着打拳,演‘影子’那点东西,也揣兜里带着!”
连一向寡言的陈伯,也对他点了点头,眼神里有鼓励。
顾屿心头一暖,用力点点头:“谢谢大家!首演…我会赶回来!” 他转身,快步融入夜色,赶往火车站。
双城记,铁砧与拳台。 一边是凝聚了无数汗水和剧团心血的《回声迷宫》首演舞台,一边是决定未来命运的《惊雷无声》试镜场。顾屿像一块被投入双重熔炉的金属,在极致的压力与温暖的交织中,向着未知的锋芒,疾驰而去。淬火的高潮,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