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转行后我靠演技爆红了
偶像转行后我靠演技爆红了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偶像转行后我靠演技爆红了 > 第74章 导演的要求

第74章 导演的要求

加入书架
书名:
偶像转行后我靠演技爆红了
作者:
lab
本章字数:
3088
更新时间:
2025-07-09

江南水乡的细雨如丝,浸润着青石板路和古老的乌篷船。《归园匠心》第二季的录制在一种宁静而充实的氛围中进行。顾屿跟随篾匠阿婆学习编织更复杂的竹器,指间的竹篾翻飞,动作沉稳而富有韵律;在龙窑旁,他与张师傅一起守着窑火,火光映照着他专注沉静的侧脸,仿佛在进行一场与古老技艺的无声对话;下田插秧时,他挽起裤腿,动作并不算熟练,却带着一种扎根土地的认真,泥水溅到脸上也浑不在意,引来众人善意的笑声和镜头特写。

“顾老师,你连插秧都自带气场啊!”苏蔓一边递过水,一边笑着打趣,眼里是毫不掩饰的欣赏,“感觉比第一季更…厚重了?也更放松了。”

顾屿接过水,抹了把脸上的泥点,笑了笑:“大概是《追光者》拍完,债也清了,心里没挂碍了。”他说的轻描淡写,但那份由内而外的轻松和专注,确实与第一季时带着摸索和些许紧绷的状态不同。这份变化,被镜头敏锐地捕捉,也被观众真切地感受到,#沉鳞刀神的田园治愈之旅# 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田园的烟火气是绝佳的温养,但顾屿的心思,总有一部分被北平的风云牵动。录制间隙,或是夜深人静时,他便会拿出《长河落日》(电影版)的剧本,反复研读、揣摩。

程砚生这个角色,像一座全新的、险峻的高峰矗立在他面前。话剧版里,那份“扛戏班”的“实”感,是外放的、充满筋骨力量的。而电影版,在日寇的铁蹄下,这份“实”感被压缩到了极致,变成了内敛的、在刀尖上行走的“韧”与“静”。

他尤其反复咀嚼“日寇堂会”那场重头戏。如何在唱腔婉转、水袖翩跹间,将名伶的风华演得毫无破绽,让侵略者都为之喝彩?又如何在那份完美的表演面具下,藏住刻骨的仇恨和传递情报时绷紧如弦的神经?更重要的是,那个弹射胶卷的微小动作,如何在镜头前精准、自然、又充满张力地呈现?这需要的不仅是演技,更是对身体每一寸肌肉、每一个眼神的绝对控制力,以及对角色内心惊涛骇浪般情绪极致的压抑与转化。

为了寻找感觉,顾屿甚至在录制空闲时,向当地一位退休的老票友请教京剧的基本身段和神韵。在农家小院的后院,他对着斑驳的墙壁,尝试模仿程砚生台上可能的风姿。没有水袖,他就用毛巾代替;没有伴奏,他就在心中默念鼓点。动作还很生涩,但他眼神里的专注和那份试图抓住角色灵魂内核的执着,却透着一股力量。

这一幕,恰巧被扛着摄像机的跟拍导演捕捉到。夕阳余晖下,穿着朴素布衣的顾屿,对着老墙,沉浸在一个不属于此间时空的名伶幻影中。那份反差,那份沉静中的力量感,成为了《归园匠心》第二季一个意外的、充满艺术张力的花絮镜头。

“顾老师,你这是…提前进入新角色状态了?”苏蔓看着回放,好奇地问。

顾屿收起毛巾,从沉浸中回神,笑了笑:“程砚生这个角色,太难了。在敌人的心脏里演戏,比在舞台上难百倍。得提前找找感觉,哪怕只是皮毛。”他的语气带着对挑战的敬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几天后,录制进入尾声。顾屿接到了周明远的电话,带来了更具体的消息:“《长河落日》电影版正式立项,导演确定是陈墨,你应该听说过,最擅长刻画复杂人性和营造高压氛围。他点名要见你,时间定在下周三,地点在北平。”

陈墨!这位以冷峻犀利、对演员要求严苛到变态而闻名的导演!顾屿心中一震,压力感陡增,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烈的斗志。能被这样的导演“点名”,本身就是一种认可。

“另外,”周明远补充道,“陈导提了个要求,他希望第一次见面,你能带着对‘程砚生’的理解,现场即兴一段。不用带妆,不用道具,就…演一段‘程砚生的日常’。”

即兴!还是在陈墨面前!这无疑是下马威,也是试金石。考验的是演员对角色的理解深度和瞬间进入状态的能力。

“知道了。”顾屿沉声应道,眼神却更加锐利起来。田园的温养即将结束,北平的烽火与梨园下的暗涌,正等待着他去首面。而第一道考验,就在陈墨导演的面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