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自己的智能分身逆袭了
我被自己的智能分身逆袭了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我被自己的智能分身逆袭了 > 第15章 走进乡野,

第15章 走进乡野,

加入书架
书名:
我被自己的智能分身逆袭了
作者:
言不真
本章字数:
3148
更新时间:
2025-07-09

王宇的生活仿佛一下子被打开了新的窗口。现实问题创新挑战赛刚刚落幕,分身APP便发来下一轮邀请:“新赛题——‘人与AI共创乡村振兴’,期待你和AI伙伴携手描绘乡村新画卷。”

这个主题令王宇格外感兴趣。小时候,他在北方小镇长大,童年的记忆里有金黄的麦浪、泥泞的小路和淳朴的邻里。如今,父母依然生活在老家,农村的变化与困境也常常牵动着他的心。

他加入了“乡村振兴创意组”。虚拟会议室里聚集着各行各业的参赛者——有农业专家、返乡创业青年、基层干部,还有一群擅长数据分析与智能硬件的AI分身。

主持AI公布首轮挑战:“请分析乡村现状中的突出问题,并用人机共创方式提出创新方案。”

很快,各组成员分享出家乡的真实故事:

“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子里只剩老人和小孩。”“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信息不对称严重。”“乡村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很难接触到优质课程。”“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数字鸿沟很大。”

王宇听着这些故事,心里泛起共鸣。他想起老家的表哥靠着传统种植维生、家中老人连扫码付款都要找邻居帮忙、表弟表妹上网课信号时断时续。

分身APP主动推送数据支持:“通过分析,乡村振兴短板集中在产业升级、信息互通、教育资源与老年关爱等领域。建议结合AI的智能匹配、远程服务与用户个性化体验,探索综合解决方案。”

团队热烈讨论,有人建议开发“智能农产品交易平台”,用AI自动推荐优质买家和定价策略,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卖得更好;有人主张引进“远程教育助手”,用AI为乡村孩子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智能辅导功课;还有人倡议打造“老年友好型智能设备”,用语音交互代替复杂的界面,让老人也能轻松享受智慧生活。

王宇主动承担“乡村数字关爱”模块。他提出设想:以AI为桥梁,把留守老人与外出子女、城市志愿者连接起来。分身AI可定期推送生活提醒,自动生成语音祝福、健康提示,并帮助老人一键发起视频连线。

在日常里,AI还能陪老人聊天,帮他们浏览新闻、听戏曲、提醒吃药,甚至用最朴素的本地方言与他们互动。

团队里的AI分身还补充道:“通过深度学习当地方言和文化习惯,系统能主动适应不同村落的生活节奏与沟通方式,使服务更有亲切感。”

为了让方案更真实可行,王宇和小组成员发起一场“数字乡村体验营”。

他借着假期回到老家,一边与亲人团聚,一边亲身走访村里的老人、孩子和基层干部。他用手机记录下村口大槐树下老人拉呱、用AI智能音箱和孙子通话的场面,也见证了年轻志愿者用远程课堂带孩子们“云游世界”的喜悦。

在田埂边,王宇和AI分身一起教一位八十岁的老人用语音查询天气。老人学会后,憨厚地笑:“你们这个科技不光聪明,还懂咱们的话,咱再也不怕和外面的孩子脱节啦!”

晚上,王宇坐在小院里,回味着一天的经历。他在分身APP的日记里写道:“技术真正的价值,不是让谁跑得更快,而是让更多人不被落下。”

返程后,小组结合一线体验和技术创新,提交了完整方案:“乡村AI数字关爱平台”——以“老人-子女-志愿者-智能分身”为核心网络,打通陪伴、健康、教育、农产推广等多项服务,真正让科技下沉、温暖流动。

评审团高度评价:“这是让每一位乡村居民都能被看见、被照顾的创新方案。AI分身不再只是冷冰冰的辅助,而是真正走进了最需要它的地方。”

决赛首播现场,王宇动情讲述:“乡村,是我们心灵的原乡。科技和AI,不能让人变成数据,但可以帮我们守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只要有温度的创新,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团队收获“乡村创新之星”大奖。赛后,不少农村基层代表表示愿意试点他们的方案。王宇也收到家乡亲友的感谢:“有了你的智慧和AI的力量,村里像变了一个样!”

回家路上,王宇望着车窗外连绵的田野,心里充满自豪。他知道,这份荣誉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每一个渴望更好生活的普通人和他们的AI伙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