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系统能挣钱,还下乡干啥?
早知道系统能挣钱,还下乡干啥?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早知道系统能挣钱,还下乡干啥? > 第26章 钱就这样飞走了

第26章 钱就这样飞走了

加入书架
书名:
早知道系统能挣钱,还下乡干啥?
作者:
乐蓝雅季
本章字数:
4294
更新时间:
2025-02-09

粮店前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手握着那珍贵的香油票,脸上洋溢着对即将到手生活必需品的满足与期待。

偶尔,几声轻松的交谈划破清晨的宁静。

“哟,您这香油票不少啊,家里工人挺多的吧?”

“没有没有,不过是帮邻居们一起带的。”

池雨微听着这些家常话,心里也涌起一股暖流。

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时代,每一张香油票都承载着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人与人之间的这份简单关怀,更是让这个清晨变得更加温馨。

正当她沉浸在自已的思绪中时,队伍突然有了些小骚动。

原来,一位老奶奶似乎因为年纪大了,手里握着的香油票不小心掉落在地,一张张随风轻舞,引得周围人纷纷弯腰帮忙捡拾。

池雨微也连忙加入其中,很快,一张张香油票就被完好无损地交还到了老奶奶颤抖的手中。

老奶奶连声道谢,眼眶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这一幕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头一暖。

随着队伍的缓缓前进,池雨微终于轮到了自已。

将手中的香油票递给售货员,接过那瓶香油时,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满足与幸福。

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气虽冷,但有阳光,一切都很美好,池雨微的脚步也更加轻快。

周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悄悄探进窗户,京城的街道还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但家家户户已悄然忙碌起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

池雨微的母亲黄腊梅,早早地便开始筹划起年货的采购清单。

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70年代,海鱼,尤其是带鱼、黄花鱼与鲙鱼,因其鲜美且富含营养,成为了京市人春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

黄腊梅深知家人的喜好,特意将目光投向了这些受欢迎的海鱼。

心中盘算着,如何用有限的资源,为家人筹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清晨的空气中带着几分寒意,却丝毫未能阻挡她前行的脚步。

池雨微,作为家中的小帮手,自然而然地跟随在母亲身旁,一同踏上了前往菜站的路。

外面天气冷,但菜站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各个摊位前都围满了选购年货的人们。

带鱼摊位前更是人头攒动,不同宽度的带鱼被整齐地摆放在冰块上,散发着的光泽。

价格因品质而异,从两毛五一斤到更为昂贵的三毛八一斤不等,而那些最宽、最肥美的带鱼则更是难得一见,价格自然不菲。

这会儿临近春节,不要票,但供应紧俏,里面排起了长队。

黄腊梅与池雨微耐心地排在队伍中,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得缓慢。

两个小时的等待,对于她们来说,既是对耐心的考验,也是对即将到手美食的期待。

但是,当终于轮到她们时,却被告知三毛八一斤的带鱼已经售罄,只剩下两毛五一斤的选项。

黄腊梅望着眼前这些虽不及三毛八品质上乘,却也算得上新鲜的带鱼,心中不免有些犹豫。

转头看了看身后的队伍,只见人们焦急地等待着,眼神中充满了对年货的渴望。

再一想到家里还有厂里发的那些优质带鱼,是特意为春节期间招待亲朋好友准备的,心中便有了决断。

“买吧,”黄腊梅轻声对池雨微说,“虽然这些不如三毛八的好,但自家吃也足够了。

况且,春节嘛,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那份团聚的温馨。”

黄腊梅和池雨微在挑选完带鱼后,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在市场内探寻更多年货的踪迹。

“妈,咱们再买些黄花鱼吧?”池雨微提议道,她的目光被一旁新鲜的黄花鱼吸引。

在老一辈的记忆中,黄花鱼曾因寄生虫问题而被视为低档之选,但在这个年代,每一份食材都显得格外珍贵。

“好,就买些正宗的黄花鱼。”黄腊梅笑着点头,老话说黄花鱼上不了席,但那只是富贵人家的偏见。

对于她们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黄花鱼那独特的蒜瓣肉和特殊风味,正是春节餐桌上的亮点。

询问了价格,四毛二一斤,虽然不算便宜,但想到家人围坐一起品尝时的满足,便觉得物有所值。

接着,她们的目光转向了鲙鱼。

这种鱼虽刺多,却以其鲜美的口感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

四毛五一斤的价格,对于黄腊梅来说,也是值得考虑的。

挑选这些海鱼的同时,黄腊梅还留意到了墨斗儿鱼。

这种鱼体型短小,墨色深邃,中间带着一块厚而粗糙的鱼骨,对于一些人来说或许有些难以接受,但黄腊梅知道,总有一部分人偏爱它的独特风味。

价格更是亲民,只需两三毛钱一斤。

便决定也买上一些,尝试不同的烹饪方式,为家人的餐桌增添一抹新意。

“妈,墨斗儿鱼怎么做啊?”池雨微好奇地发问。

上辈子的池雨微出身普通,家里又不靠海,吃的大多是淡水鱼。

后来出去工作,又觉得海鱼贵,吃什么不是吃,何必挑贵的呢。

所以对于海鱼,了解的不多,也就认识几样大众货,菜站里逛了一圈,很多海鱼她都不太熟。

“可以切成片炒着吃,简单又下饭。”黄腊梅一边回答,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将这些食材变成美味的菜肴。

在这个老旧而充满生活气息的菜站里,海杂鱼总是占据着最不起眼的角落,价格低廉不到2毛钱一斤,几乎成了邻里间不言自明的秘密。

它们被随意地堆放在一起,种类繁多却难以辨认。

这些鱼中,偶尔能瞥见几条身形修长、鳞片闪烁的贵价鱼,静静地躺在堆中,等待着有缘人的慧眼识珠。

黄腊梅心里盘算着,这样的价格,即便是夹杂些不认识的贵鱼,也是极为划算的买卖。

于是,毫不犹豫地挑选了一大包,沉甸甸的,带着其他海鱼和池雨微一起满载而归。

路上母女俩还讨论着这些鱼的吃法,大多数都逃不开红烧的命运。

在这个没有过多调料和烹饪技巧的年代,红烧成为了最普遍也最能保留食材原味的烹饪方式。

黄腊梅心里还想着,如果吃不完,还可以做成咸鱼,日后没菜时蒸上一盘,也是极好的下饭菜。

回到家中,黄腊梅便开始忙碌起来,父亲池立国还有池雨微也在一旁帮忙,清洗、腌制、烹饪……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