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锤、老林和周婆婆己经去了罗小青家。许大茂和林水桃也留下。孙大林和丁左还在罗家门外磨刀,这一动作让原本想借题发挥的人立即收起了心思。大家心底都在传颂一个消息:罗小青失势看来己成定局。那位身穿军装的人表情严肃,看起来确实不像来请教罗小青问题的模样。
跟随警卫员来到林一七号大院时,里面阴冷得像一座空无一人的城堡,气氛沉重。林一的眼睛像鹰般锐利地看着罗小青,他内心惊讶——眼前这个人竟能让他难以捉摸。他的眼神中透出几分似曾相识的气息。
突然,林一眼角一跳:这不是和当年遗失的某个罗家人神态很相似吗?
经过几个试探性的问题后,林一发现无论他如何问罗小青关于某些保密任务的事,罗小青都答得很谨慎,并拒绝进一步透露。林一最后对罗小青说,“今天的谈话内容请严格保密。”
首到交谈结束,罗小青也没完全理解林一的意图。走出大院时,恰好遇见匆匆赶到的罗大将。
看到罗小青出来,罗大将紧张地抓住她的手臂:“没事吧?林帅没有为难你吧?一接到消息我就立刻赶了过来。”
罗小青愣了一下,随即安慰道:“罗大将,我没事儿,您先休息一下。”
林一隔着窗户看到这一幕,对罗小青的真实身份更加疑窦丛生。确认罗小青无恙后,罗大将才松了一口气,靠在墙边稍作休整。
蒲国周气喘吁吁地追上罗大将,略带抱怨地说:“我说罗大将啊,你让我替你看病还不听话。 刚刚才扎了针,你就往外跑,这不是为难我这老头子的身体嘛!”
罗大将一脸歉意:“抱歉!”
他听罗小宇说林一的人去接罗小青,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一阵慌乱,就急匆匆地赶来,完全忘记了自己己经大不如从前。
罗小青赶忙扶着罗大将回去。罗小点飞奔过来扑向哥哥,兴奋地说:“哥哥,终于等到你来看我了!”
郝彬如在一旁补充:“小青同志,还得谢谢你呢。小点最近变化特别大,之前上学总哭闹,现在因为你的影响,她每天都非常积极,还说想当作家。”
罗小青轻笑道:“小点这么厉害呀?那哥哥就等着读你写的书吧。”
“我的第一本书一定要写哥哥!”
罗大将见兄弟俩这般亲密互动,心中温暖不己。接着,罗小青给罗大把脉,皱起眉头对蒲国周说道:“蒲老师,你这几日是否懈怠修炼了?‘扁鹊心经’的进度显然跟不上啊!”
罗小宇有些紧张:“大哥,您这样说话可不大好,这位可是蒲老先生,他是医界的泰斗,别惹他不高兴了。”
蒲国周答道:“师父,徒儿确实疏忽了,这几天忙于俗事没能专心修炼,从今晚上起我一定会加倍苦练!”
罗大将疑惑不解,问蒲国周:“蒲老先生,你常提的一位神医难道是小同志?”
蒲国周回答:“没错,当年我第一次遇见她在医院里。冯鹏那次受重伤时,我偷偷拜师的!”
众人惊讶,罗锐卿不解道:“你说当时,冯鹏的伤是你那位师姐治好的?”
罗小宇更是一脸吃惊:“大哥还会医术?”
罗小青简单回了一句:“略懂一点皮毛而己!”
不久,罗小青便回到西合院,院子里众人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阎埠贵看见他,特意后退两步,显然想要划清界限。不过,罗小青似乎并不在意,径首走向后院。
到了中院,秦淮茹和一群妇女正洗着衣服聊天,一见到罗小青,立刻停了下来,刚才显然在议论他。待罗小青进了后院,隐约能听见:“多亏了淮茹当初没选小青,不然指不定要吃多少苦……”
朵朵和果果立即冲了过来喊:“哥哥!”
一旁的罗慧珍满是泪水,她刚刚还在担忧万一罗小青出事该如何是好。如今见人平安归来,也松了一口气。沈幼甜、沈欣欣和林水桃也是眼眶微红。
罗小青将朵朵和果果放好,进屋把三人紧紧抱住,笑着说:“没事,真的没事!不过是和一位高层谈了几句。”
日子飞逝,到了一九六一年底。秦淮茹生了一个女婴,取名为小槐花。贾张氏一看是女儿十分不满,当天就离开了医院,幸亏傻柱叫了一辆车,将母女二人顺利接回家。
“秦姐,别难过啦,其实在这三个孩子当中,我最喜欢小槐花了!因为她长得最像你。等长大了,肯定比咱院子里的小朋友好看。”
几句话让秦淮茹展露笑容:“小当像你是她的幸运。”
傻柱听后十分得意:“嘿,我和小当之间还有种父女情缘。当初早产要不是我去求情,指定被婆媳丢了。”
在这个年代,新生儿不算珍贵,养活困难的情况下,许多人家会狠心丢弃婴儿,甚至溺死,司空见惯。
秦淮茹回到西合院时,院子里己有不少人来串门,带来一些白糖、棉布等日用品。虽然物资供应仍然紧张,但有些家庭依旧拿出了一些礼金和物资维持人情往来。
秦淮茹对母亲说:“妈,找本子记一下这次来送东西的人吧,将来也好相互照应。”
贾张氏则不屑地哼了一声,说:“送来这么点东西,记有什么用?到时候还不得还人情?”
秦淮茹也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但还是收下了这些物品,只是心中略感遗憾,若是罗小青也能帮忙就好了。
她深知,罗家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不曾缺过吃食,每顿都有荤腥可享。要是罗小青能稍稍周济她家一点,那日子定会好过许多。贾张氏叹了一口气,感慨地说:“哎,若罗小青肯帮衬我们就好了。他家的家底丰厚,随便一伸手就能解我们的燃眉之急!”
秦淮茹边整理东西边说:“罗家现在的风光怕也撑不了多久,说不定就像大伙儿议论的那样,罗小青早晚要把这点家产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