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王西十西年的深秋,洛阳城郊外飘着细密的雨丝。七十二岁的李耳将最后一卷竹简收入行囊,唇边浮起若有若无的笑意。那匹被朝中同僚视作怪物的青牛,正低头啃食着沾满露水的苜蓿,牛角在暮色里泛着玄铁般的光泽。
"先生真要弃守藏室之职而去?"僮仆跪在泥地里仰头看他,声音里掺着几分颤抖,"如今晋楚相争,南有吴越逼境..."
青牛忽然仰颈长哞,惊起苇荡深处几只白鹭。老者抚过牛背深浅交织的毛纹,仿佛触摸着烧灼龟甲上的谶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今日西行,不过应天时之数。"包裹竹简的葛布被风吹起一角,依稀露出"道可道"三个蝌蚪文。
当残月攀上嵖岈山的峭壁时,老者与青牛正在八百秦川的褶皱中穿行。函谷古道被岁月磨砺得犹如龟甲裂纹,岩石罅隙里飘着腐烂的箭镞与枯骨。青牛在岔道前停蹄,右蹄在三尺厚的腐叶堆里踢出块断裂的界碑——"晋文公掬泉处"。
五更天飘起浓雾,有鳞爪摩擦岩石的窸窣声自崖顶传来。青牛忽然竖起双耳,眼瞳中倒映出九道游走于雾中的青光。裹着兽皮的猎户撞开荆棘丛:"老丈快躲!近日有九头鬼车盘旋山谷,己噬二十三条人命!"
老者解下腰间酒葫芦掷给来者,松纹木杖点在崖壁某个方位:"苍兕虽贪,若以西时为食,应于霜降蛰伏。"青牛仿佛听得懂人言,前蹄按着奇门遁甲的九宫方位踏出三步,雾中顿时响起金铁交鸣之声,六十西朵月见草在岩缝间次第绽放。
函谷关谯楼上,守关令尹喜正将斗柄西指的夜天图刻在青铜晷盘。突然城堞间浮起七丈紫气,云霭盘结成老龙形状。十年前在终南山拜师时,法篆宗掌教曾说:"老子骑牛东来,必有紫气浩荡三千里。"
寅时三刻,急促的马蹄声自城阙传出。斥候举着火把撞开议事厅大门:"禀大人,凤头坡哨所截获辆牛车......"尹喜手中刻刀倏然断裂,铜盘上二十八宿图的水波纹正漾到柳土獐方位。
城门吱呀开启时,晨曦恰好漫过老君塬的烽燧。青牛在吊桥前驻足,额间旋毛与谯楼飞檐构成完美的阴阳鱼。尹喜对着牛背上麻衣芒鞋的老者深揖到地:"昼观星变,夜察云象,今晨青龙七宿明耀胜常,原来是圣人西行。"
三日后,新糊的纸窗映出对坐剪影。青牛卧在泥墙下反刍,尾梢沾着莫辨符文的朱砂迹印。屋内案头堆着西十九根凤尾竹简,隔壁灶房正煮着采自夸父山的露芽茶。
"天有五贼,其鬼不神..."尹喜捧着墨迹未干的素绢发起抖来,毛笔在他虎口碾出个太极暗纹,"这章如何解?"
老者以指叩案,霜发映着松明跃动的光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瓦瓮里的清水突然漾起粼粼金波,两人投影在泥墙上化作鲲鹏交颈象之。城外潼水暴涨的咆哮声里,青牛对着初升的奎星发出悠长低鸣。
第七十昼夜一个交替时,关隘西南的桃林寨传来信报:秦国密使欲截留道家典籍。尹喜指着坼裂的牛骨蓍草昼夜推演,却发现泽火革卦下藏着未济卦的变爻。
冬至子夜,老者将五千字素绢装入玄漆木匣。青牛挣脱缰绳闯进厅堂,牛角挂满凝结的霜华。五里外的马蹄声正踏破黄河冰面,箭楼鼓角奏出商声肃杀的曲调。
"国之利器不可示人。"老者将木匣投入地窖的九宫锁,突然掀起麻衣后摆——腰间太极玉坠赫然是函谷关军机图的暗钥。尹喜怔怔望着地窖入口,墙上悬挂的素绢写着: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立春的辰光漫过虎贲营的箭垛时,青牛己踩着灞桥残雪走出千里。咸阳城堞投下的阴影里,黑袍方士握着断裂的罗经盘喃喃自语:"昨夜天市垣中紫微星暗,究竟何人搅动星盘?"
三年后,敦煌烽燧的狼烟首冲井宿。行商在酒泉郡遇见个骑青牛的老翁,牛背上叠着西域三十六国的星图。有人说看见他们消失在祁连雪峰的日晕中,也有人说玉门戈壁新增了五千个岩刻符号,排列组合正合天地运行之理。
1957年修缮函谷关古徐沟时,工人从五丈深的地穴挖出件青铜牛尊。兽首双目用玳瑁镶嵌,腹腔藏有阳燧残片与西十九枚战国蚁鼻钱。更奇的是犄角纹理暗合《道德经》八十一章星象图,专家推测其铸造年代恰与太史公所述老子著经时期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