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屿站在会议室的窗前,望着窗外忙碌的员工们,心中满是忧虑。公司内部关于价格策略的争论己持续多日,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些主张激进降价的员工情绪愈发激动,在私下讨论中言辞激烈,对公司当前策略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江总,您真的得重视一下大家的意见了。市场份额一天天在掉,再不降价,客户都要被竞争对手抢光了!” 销售部门的主管一脸焦急地走进办公室,向江屿再次进言。江屿转过身,面色平静却透着坚定:“我理解大家的担忧,但降价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我们一旦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利润空间被压缩,产品质量和服务也难以保证,这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销售主管皱着眉头,显然对江屿的回答并不满意,还想再争辩几句,但看到江屿不容置疑的眼神,只好无奈地退了出去。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矛盾,江屿决定召开全体员工大会。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压抑。江屿走上台,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位员工的脸庞,开口说道:“各位同事,我知道大家对公司目前的价格策略存在诸多疑虑,今天,我们就敞开了谈。” 话刚落音,一位年轻的员工就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江总,现在竞争对手的价格低得离谱,我们的产品再好,客户一看价格就被吓跑了,不降价真的不行啊!” 紧接着,其他持相同观点的员工也纷纷附和。
江屿静静地听完大家的发言,语气平和地说道:“大家的想法我都明白,市场竞争的压力确实很大。但我们不妨冷静思考一下,单纯降价能带来什么?短期可能会吸引一些价格敏感型客户,但当我们失去利润支撑,如何投入研发提升产品性能?又怎样为大家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家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而不是靠低价去拼一时的市场份额。”
随后,江屿详细阐述了公司针对当前市场形势制定的一系列策略,包括即将推出的小户型智能家居定制方案、与供应商协商降低成本的进展以及提升售后服务质量的计划等。“我们要以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来赢得市场,而不是价格。” 江屿坚定地说。员工们听着江屿的分析,原本激动的情绪逐渐平复,会议室里开始响起低声的讨论。一位资深技术人员站起来说:“江总,听您这么一解释,我明白了。其实大家都是为了公司好,只是着急了些。我们技术部一定全力以赴,把新产品研发好,提升产品竞争力。” 其他员工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与此同时,在沈清浅的工作室里,关于应对舆论策略的争论同样激烈。几位设计师围坐在会议桌前,你一言我一语。“沈姐,现在的舆论引导效果太慢了,我们得采取更首接、更有力的反击措施,比如起诉那些恶意造谣的人!” 一位年轻设计师情绪激动地提议。沈清浅静静地听着大家的发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思考着每一个方案的可行性。“起诉并非不可行,但目前我们掌握的证据还不够充分,而且诉讼周期长,可能会陷入持久战,这对我们当下的舆论扭转并没有太大帮助。” 沈清浅耐心地分析道。
“那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吧。” 另一位设计师急切地问道。沈清浅沉思片刻后说:“我觉得我们可以从提升工作室的正面形象入手,加大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优质设计案例的频率,邀请更多客户分享他们的真实体验,用正面的声音去覆盖负面舆论。同时,继续与行业内的权威人士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 设计师们听了,虽然觉得这个方案不够 “解气”,但也不得不承认沈清浅的分析有道理。
然而,问题并未就此完全解决。江屿虽然在员工大会上进行了详细解释,但仍有部分员工心存疑虑,在实际工作中能否真正贯彻公司的策略,还需时间检验。沈清浅提出的新方案虽然得到了设计师们的初步认可,但实施起来效果如何,能否彻底扭转舆论局势,同样充满未知数。而解决内部矛盾又将如何影响他们应对外部危机的能力?江屿和沈清浅在这内忧外患的困境中,究竟能否找到破局之道,守护住自己的事业和爱情?故事在这充满变数的氛围中,继续书写着紧张刺激的篇章,而答案,似乎隐藏在那迷雾重重的未来,等待着被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