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维修工成为企业家不过分吧
我一个维修工成为企业家不过分吧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我一个维修工成为企业家不过分吧 > 第14章 技术突破与成果

第14章 技术突破与成果

加入书架
书名:
我一个维修工成为企业家不过分吧
作者:
桂东细雨
本章字数:
8638
更新时间:
2025-03-06

东华纺织厂,这个曾经在纺织行业中默默耕耘的企业,在厂长杨一明的带领下,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改小组长兼厂办主任李峰、生产车间主任王强和维修车间主任何福强,这三位厂里的中流砥柱,与杨一明携手共进,在技术改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如今终于迎来了令人瞩目的技术突破成果。

厂办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凝重。杨一明坐在会议桌的首位,眼神中透着欣慰与自豪,他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咱们这次的技术改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的纺织工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这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值得好好庆祝。”

王强咧嘴笑道:“杨厂长,这次能成功,还得是您的高瞻远瞩,坚持推动技改。要是没有您顶着压力,这事儿可成不了。”

杨一明摆了摆手:“强子,可别给我戴高帽子。这是咱们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李峰提出的技改方案细致入微,你的生产车间执行到位,福强的维修团队保障了设备的稳定运行,缺了谁都不行。”

何福强挠了挠头:“厂长,设备在调试过程中确实出了不少问题,不过我们维修车间都及时解决了。就说那新型纺织机的传动系统,老是出现卡顿,我们连续几天几夜排查,最后发现是一个小齿轮的加工精度不够,重新定制后就一切正常了。”

李峰接着说道:“这次技改虽然成功了,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后续的市场推广和技术维护才是关键。我建议,我们先组织一批技术骨干,对生产线上的工人进行全面培训,确保他们能熟练掌握新的操作流程。”

王强皱了皱眉:“李主任,这培训会不会影响生产进度啊?我们好不容易才把产量提上来,要是一培训,产量掉下去,订单可不好交啊。”

杨一明沉思片刻,说道:“王强的顾虑有道理,但李峰的建议也必不可少。这样吧,我们分批次进行培训,每个班组轮流来,尽量减少对生产的影响。同时,福强,你们维修车间要加强巡检,一旦发现设备有任何异常,立即处理,绝不能让设备故障影响生产。”

何福强点了点头:“厂长放心,我们维修车间一定全力以赴。不过,还有个问题,这次技改引进了不少新设备,有些零部件比较特殊,我们库存不多,如果损坏了,采购周期比较长,这可能会影响生产。”

杨一明看向李峰:“李峰,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李峰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厂长,我觉得我们可以和供应商协商,建立一个应急库存机制,让他们在我们附近的仓库储备一定数量的常用零部件,这样可以缩短采购周期。另外,我们也可以考虑自己培养一些技术人员,对一些简单的零部件进行自主加工修复,提高我们的自给自足能力。”

李峰推了推眼镜,率先开口:“厂长,技术改造方案我们小组己经初步拟定了,但是在资金方面,需要厂里大力支持。新设备的引进和技术研发都不是小数目。”

王强皱了皱眉头:“资金是个大问题,可咱们厂现在的财务状况……”

何福强接话道:“先不说资金,就算有了钱,新设备的安装调试也是个麻烦事,咱们维修车间的人手和技术水平能不能跟得上?”

杨一明沉思片刻,说道:“资金的事我去想办法,争取从银行贷款和政府扶持资金里解决一部分。福强,你维修车间现在有多少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何福强回答:“算上我,一共五个,但是新设备的技术很复杂,可能还得请外面的专家来指导培训。”

“那就请,这个钱不能省。” 杨一明果断地说,“王强,生产车间这边,你要提前做好准备,一旦设备到位,要尽快投入生产,把之前落下的进度赶回来。”

王强点点头:“厂长,我明白,但是工人对新设备的接受程度也得考虑,得提前组织培训。”

“这是自然,李峰,培训的事就由你和王强一起负责,从技术原理到操作流程,都要让工人熟练掌握。” 杨一明安排道。

就在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财务主任赵刚匆匆走进会议室,脸色煞白:“厂长,银行那边刚传来消息,贷款申请被驳回了,说是咱们厂的资产负债率过高,风险太大。”

这一消息如同冷水浇灭了众人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会议室里瞬间陷入了沉默。

杨一明眉头紧锁,拳头紧握:“怎么会这样?没有资金,这技术改造还怎么进行?”

王强叹了口气:“厂长,要不咱们先缓缓,等厂里财务状况好点再说?”

“不行!” 杨一明斩钉截铁地说,“时间不等人,如果现在放弃,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时,李峰眼睛一亮:“厂长,我有个想法。咱们可以和一些设备供应商协商,看能不能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设备,这样既能缓解资金压力,又能尽快推进改造。”

杨一明思索片刻,缓缓点头:“这倒是个办法,值得一试。李峰,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务必要谈出个好结果。”

“好的,厂长。” 李峰立刻起身,准备去联系设备供应商。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生产车间突然传来消息,一台关键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整个生产线停工。

王强急忙赶往生产车间,何福强也带着维修人员随后跟上。

在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围在故障设备前,满脸焦急。王强大声问道:“怎么回事?这设备怎么突然就坏了?”

车间技术员小李满头大汗地说:“王主任,这设备本来就老化严重,刚才正常运行的时候突然发出一阵巨响,然后就停止工作了。我们检查了一下,好像是核心部件损坏了。”

何福强蹲下身子,仔细查看设备:“这部件咱们厂里没有备用的,得赶紧联系厂家购买。”

王强心急如焚:“这要等多久啊?生产线每停工一天,厂里的损失就巨大。”

何福强一边打电话联系厂家,一边说:“最快也得三天,这还是加急的情况。”

三天后,新部件终于到货。何福强带着维修人员连夜抢修,终于让设备重新运转起来。

而李峰这边,经过几天的艰苦谈判,终于和一家设备供应商达成了分期付款的协议,并且争取到了一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

随着新设备的逐渐引进和安装调试,技术改造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在新设备试运行期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出现了波动,次品率居高不下。

王强拿着次品报告找到杨一明:“厂长,这新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行啊,这样下去可不行。”

杨一明立刻召集李峰、何福强等人开会研究对策。

李峰分析道:“可能是设备的参数设置不太合理,或者是工人的操作还不够熟练。”

何福强说:“我觉得也有可能是原材料的问题,新设备对原材料的要求可能更高。”

杨一明说:“不管是哪种原因,都要尽快查清楚。李峰,你和技术人员重新检查设备参数,王强,你在生产车间监督工人操作,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来。福强,你去检查一下原材料的供应情况。”

经过一番仔细排查,终于发现是原材料的某项指标不符合新设备的要求。何福强迅速联系供应商,调整了原材料的供应标准。

同时,李峰和技术人员也对设备参数进行了优化,王强在生产车间加强了对工人的培训和管理。

慢慢地,产品质量开始稳定下来,次品率逐渐降低。

杨一明:“王强,你那边工人的反馈怎么样?新的工艺和设备,他们操作起来有没有什么困难?”

王强叹了口气:“厂长,大部分工人都能适应,但还是有几个老员工,习惯了旧的操作方式,对新设备有些抵触情绪,培训的时候也不太认真。”

杨一明眉头一皱:“这可不行。新的技术是我们厂发展的关键,必须让每一个员工都重视起来。王强,你去和那几个老员工好好谈谈,了解他们的顾虑,实在不行,可以安排一些年轻有冲劲的员工和他们搭档,互相学习,带动他们的积极性。”

正在这时,销售部经理赵刚匆匆走进会议室,脸色有些难看。“厂长,出事了。我们刚刚接到几个大客户的反馈,说我们新生产的一批纺织品,在染色方面出现了轻微的色差问题。他们很不满意,甚至有几家提出要退货或者延迟付款。”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杨一明的脸色也变得凝重:“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李峰,你去查一下,是技术问题还是操作失误?”

李峰立刻起身:“厂长,我这就去生产车间和质检部门了解情况。”

没过多久,李峰就回来了,表情严肃:“厂长,初步调查发现,是新设备的染色参数设置有些微调,导致了色差。这是我们技术部门的疏忽,没有及时对新设备的参数进行优化和校准。”

王强一听,着急地说道:“这可怎么办?客户那边催得很急,如果处理不好,我们厂的声誉可就毁了。”

杨一明深吸一口气,镇定地说:“先别慌。赵刚,你去和客户沟通,诚恳地向他们道歉,告诉他们我们己经发现了问题,正在全力解决,争取他们的谅解,尽量减少退货和延迟付款的情况。李峰,你带领技术团队,立刻对染色设备的参数进行重新校准和优化,确保不再出现色差问题。王强,组织生产车间对己经出现色差的产品进行分类整理,能返工的返工,不能返工的,看看有没有其他处理办法,尽量减少损失。”

众人纷纷点头,各自领命而去。在紧张忙碌了几天后,情况终于有了转机。李峰带领技术团队成功优化了染色设备的参数,新生产的产品质量完全达标。王强也组织工人对大部分色差产品进行了返工处理,虽然有一小部分无法返工的产品,但通过与客户协商,以折扣价出售给了一些对颜色要求不高的客户,总算是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销售部经理赵刚再次走进会议室,脸上带着一丝笑容:“厂长,客户那边的事情基本解决了。大部分客户接受了我们的道歉和处理方案,对我们的态度也有所转变,还有几家客户表示,看到我们处理问题的效率和诚意,愿意继续和我们长期合作,甚至追加了订单。”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欢呼声。杨一明也松了一口气:“这次的事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我们取得了技术突破,但在细节方面还不能有丝毫马虎。以后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不能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王强笑着说:“厂长,经过这次的事情,我觉得我们厂的凝聚力更强了。大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没有互相推诿,而是齐心协力,共同解决问题。”

何福强也附和道:“是啊,这就是我们东华的精神。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

杨一明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这次的技术突破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东华纺织厂一定能在纺织行业中闯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众人纷纷起身,眼神中充满了斗志和信心,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携手同行,东华纺织厂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东华纺织厂的技术改造终于取得了圆满成功。新设备高效运转,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质量也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在庆功会上,杨一明满脸笑容地举起酒杯:“这次技术改造的成功,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努力和付出。咱们厂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我们要继续团结一心,把东华纺织厂打造成行业的标杆!”

众人纷纷举杯,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他们知道,这一路的艰辛和坎坷都化作了前进的动力,东华纺织厂将在新的高度上展翅翱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