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璃将她买回的那些香都摆在面前,仔细研究了这些香的用处,想好哪些可以搭配使用的。
这每一株都带着淡淡的药香,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别样的馥郁。旁边,还有她从香铺买回来的香仔,小巧精致,散发着清幽的香气。
她微微俯下身,明亮的眼眸中满是专注,先拿起一株中草药,放在鼻尖轻嗅,闭上眼睛细细感受那独特的气味层次。而后,又轻轻捻起一小撮草药,用手指着,感受其质地,还不时放在嘴里轻嚼一点,试图从味觉上探寻它的特性。
对于那些香仔,她同样不敢有丝毫懈怠。她把香仔放在手心,轻轻转动,观察着它的色泽、纹理。接着,将香仔凑近耳边,轻轻摇晃,聆听那细微的声响,似乎想从中听出香的秘密。她还会把香仔放在手腕脉搏处,感受它与体温接触后散发的不同香气。
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嗅闻、触摸和思考后,秦璃的眼神逐渐坚定。她决定大胆创新,把花粉和这些中草药相结合。她认为花粉的清新甜美能中和中草药的厚重苦涩,二者结合,制作出的熏香定能香气悠长且层次丰富;而做成香囊,随身携带,既能驱虫又能提神醒脑。
不知不觉,夜深了,秦璃也是困了,竟趴在桌子上便睡着了。
还是阿林看见趴在桌上的秦璃,将她扶到床上睡着了,许是真的累了,阿林扶她的时候,竟然没有醒。
次日清晨,秦璃起身,看着院子里的花草,心情愉悦。
休息了一会儿,秦璃继续学习香道,她昨天让阿林从机阁拿了些关于制香的书籍,书中详细的说明了制香的步骤。
根据香药性质和香方,有不同炮制方法。沉香需熏蒸,檀香要炒制;大部分香木类香料需清茶去火,如檀香要用上好绿茶或铁观音浇淋、焖三天后阴干。
和药方确立类似,要考虑香的功效用途、香气特征和使用方法,以此确定香材品种、数量和炮制方法。
如制成香丸或香饼,《新纂香谱》记载“炼蜜合丸,丸如鸡豆大,每药末一两入熟蜜一两,末丸前再入臼杵百余下,油纸密封,贮瓷器,旋取烧之做花气” 。
制好的香丸用油纸密封、瓷器盛放,使用时取一粒放香炉。焚香有繁琐程序,如在深房曲室,矮桌置炉与人膝平,火上设银叶或云母,隔火烤焙香丸。
熏香的制作方法倒是简单,就是有些材料制香耗时很长,不适宜在考核中制作。
接下来几日,秦璃没有出门,需要什么材料都是阿林买回来的。
午后的阳光轻柔地洒进制香房,秦璃身着一袭淡蓝色的素衣,静静伫立在桌前。面前的桌上,整齐摆放着各类香料,有散发着清幽香气的檀香、带着甜蜜气息的龙涎香,还有气味独特的降真香。
她微微俯身,将一缕缕发丝别到耳后,专注地研读着手中的制香古籍。每一行字她都读得极为仔细,目光在书页间缓缓移动,时不时轻皱眉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遇到关键的配方和手法,她会用手指轻轻点在上面,口中还小声地默念。
随后,她开始动手调配香料。她先用小巧的秤仔细称量每种香料的重量,动作精准而熟练。接着,她将香料逐一放入石臼中,拿起杵子,一下一下有节奏地研磨。每一次用力都恰到好处,眼神紧紧盯着石臼,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研磨好香料后,她开始调制香泥。双手轻柔而细腻地搅拌着,感受着香泥的质地变化。偶尔手指沾上香料,她也顾不上擦拭,全身心沉浸在制香的过程中。
时间在她的专注中悄然流逝,秦璃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仿佛在与香料进行一场无声却深刻的对话。
日子一天天过去,入学考试就在明天了。秦璃这天晚上早早便睡了。
陈苑清也嘱托好秦淼和秦宇,明日的考核好好考,你们父亲就看好你们。
不仅陈苑清,还有王姨娘和孔姨娘都在好好的和子女们讲明天的注意事项。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可以为自己争个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