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沅领命而去,脚步匆匆消失在回廊尽头。工作室里重又恢复了安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反衬得室内气氛愈发凝滞。林绾绾站在原地,指尖还残留着那张pH试纸带来的灼热感,以及触摸库房门锁时冰冷的金属触感。周砚之,檀香,被技术开启的门锁,失窃的顶级缂丝线……这些线索在她脑海中交织,指向一个让她心头发沉的推论。
她还没来得及将这些纷乱的思绪彻底理清,一阵从前院传来的脚步声打断了她的沉思。这脚步声沉稳而略带刻意的轻快,不似绣坊里的任何一个绣娘。林绾绾抬起头,看向工作室敞开的门。
几秒后,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来人穿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暗纹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挂着温和而略带歉意的笑容。正是周砚之。他比记忆中似乎清瘦了些,但那份属于设计者的儒雅与锐气却丝毫未减。只是,此刻他身上那股熟悉的、清淡的老山檀香气味,钻入林绾绾的鼻腔,不再让她感到亲切,反而激起了一层无形的壁垒。
“绾绾,冒昧来访,没有打扰你吧?”周砚之站在门口,没有立刻进来,姿态放得很低。
林绾绾调整了一下呼吸,将内心翻涌的情绪强压下去。她走上前几步,停在工作台旁,没有邀请他进入更私密的工作区域。“师兄,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她的声音平静,听不出太多波澜。
周砚之这才迈步走进工作室,视线快速扫过室内。他看到了墙上挂着的几幅半成品绣作,看到了工作台上散落的各色丝线,最后落在那盏聚焦台灯下的放大镜上。“听说绣坊最近遇到些麻烦,我刚回国,处理完手头的事就立刻过来了。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他说话时,很自然地走近工作台,伸手拿起旁边一束松烟黛色的丝线,指尖捻了捻,“还是这老手艺染出的颜色正,有股沉静气。”
林绾绾没有接话。她注意到周砚之捻丝线的手指修长而灵活,那双手曾经无数次在绣绷上翻飞,也曾手把手教过她一些复杂的针法。记忆中的温度与眼前的现实产生了割裂。
【系统提示:人物情绪波动监测:周砚之,心率78,微表情分析显示‘社交性微笑’,未见明显紧张或欺瞒信号。环境扫描:空气中檀香浓度0.03ppm,与‘静心堂’老山檀香匹配度93%。】
系统冰冷的数据流过,林绾绾垂下眼睑,掩去复杂的情绪。她绕过工作台,走到待客的茶几旁:“师兄有心了。坐吧,喝点什么?”
“不必麻烦了,绾绾。”周砚之放下丝线,也跟着走到茶几旁,却没有坐下。他从随身携带的皮质公文包里取出一个长方形的扁平盒子,小心翼翼地放在茶几上。“我这次来,其实是想跟你谈谈绣坊的未来。”
林绾绾沏茶的动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将一杯碧螺春推到周砚之面前。“绣坊的未来?”
“对。”周砚之打开了那个盒子,里面是一块用丝绒衬底固定的面料样品。那块面料色彩极为鲜艳,图案是一幅工笔风格的牡丹凤凰图,细节繁复,色彩过渡看起来也相当自然。“绾绾,你看这个。”
林绾绾放下茶杯,走近细看。那块面料的底料是某种化纤混纺材料,手感光滑有余,却缺少真丝的糯性和呼吸感。上面的图案色彩饱和度极高,凤凰的羽毛、牡丹的花瓣层层叠叠,乍看之下,确实有几分苏绣的影子,尤其是那种细腻的质感。
“这是我团队研发的‘新苏绣’系列样品之一。”周砚之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自豪,“我们运用了最新的数码印花技术,结合AI算法对传统苏绣的针法、光泽和纹理进行深度学习和模拟,可以首接在面料上打印出媲美高级绣品的视觉效果。”
他拿起那块样品,递到林绾绾面前。“你看这色彩,用的都是环保化学染料,色牢度高,还不易褪色。最关键的是成本,制作这样一块面料,成本不到传统苏绣的十分之一,生产周期更是可以缩短到几天之内。这才是能让苏绣真正走向市场,被大众接受的方式。”
林绾绾接过那块样品,指尖触摸上去。触感冰冷、平滑,缺乏天然纤维的温度和细微的凹凸感。图案虽然精细,但细看之下,凤凰羽毛的每一丝光泽都过于均匀,牡丹花瓣的转折也显得有些僵硬,缺少手工刺绣那种因运针力度、角度不同而产生的微妙变化和生命力。这是一种工业化的、被计算出来的“完美”,却失去了灵魂。
【系统分析:样品材质:75%涤纶,25%粘胶纤维。图案生成:高精度喷墨打印,分辨率1200dpi。色彩模拟:基于苏绣数据库的算法渲染,色彩过渡采用标准渐变模型。纹理模拟:表面进行轻微压纹处理,模拟丝线起伏。结论:工业复制品,缺乏手工刺绣的立体感、光泽层次及‘人味’。与‘锦绣时代’中标样品技术路径相似度:65%。】
系统的分析结果在她脑海中一闪而过,印证了她的判断。她抬起头,注视着周砚之:“师兄,这确实很……高效。但是,这还能称之为‘苏绣’吗?”
周砚之似乎预料到她会有此一问,笑容不变:“绾绾,时代在发展,技艺也需要革新。我们保留了苏绣的图案精髓和审美意趣,用现代科技让它焕发新生,这难道不是一种传承?守着老祖宗的东西固步自封,最后只会被市场淘汰。你看故宫倦勤斋里的那些金丝楠木透雕,技艺鬼斧神工,可现在谁还会,谁还用得起?难道要让苏绣也变成只能在博物馆里瞻仰的绝唱?”
他这番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充满了对现实的考量和对未来的规划。但林绾绾却从中听出了一种对传统工艺本身的轻视,一种急于用工业化覆盖手工价值的焦虑。尤其是他提到倦勤斋,那里的双面绣、竹丝镶嵌、甚至是金丝楠木透雕本身,代表的正是将工艺做到极致的匠心,怎能与他这冰冷的工业复制品相提并论?
更让她心寒的是,他的话术,与霓裳资本收购绣坊时提出的“产业升级”、“拥抱市场”论调,何其相似。
林绾绾没有首接反驳他的理论。她将那块数码印花样品轻轻放回盒子里,转身走向工作室里侧的一个立式绣架。绣架上绷着一块月白色的真丝面料,上面是一幅尚未完成的龙纹图案,用的是盘金绣技法。金色的丝线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她拿起一枚压尺,压住一段己经绣好的龙身鳞甲,然后取过一根穿好金线的绣针。“师兄,你来看这个。”
周砚之不明所以,但还是走了过去。
林绾绾没有说话,屏息凝神,开始演示盘金绣中的“压鳞”针法。她的左手手指轻轻捻住比发丝略粗的金线,右手持针,以极细的丝线(钉线)将金线小心翼翼地钉缝在绣地上。每一针落下,都要确保钉线恰好隐藏在金线的缝隙中,并且力度均匀,既要固定住金线,又不能使其变形。随着她手腕的轻微转动和指尖的精准控制,金线在她手下仿佛活了过来,一段段紧密排列,勾勒出龙鳞的轮廓。每一片鳞甲都带着微妙的弧度和金属独有的沉稳光泽,鳞片边缘因为金线本身的圆润而自然凸起,形成一种浅浮雕般的立体感。
“盘金绣,用的是真金捻成的线,或是用金箔包缠在丝线外制成。”林绾绾一边绣,一边缓缓开口,声音清澈而专注,“它的贵重,不只在于材质,更在于手工。你看这里,”她用绣针尖端轻轻点过一片刚绣好的龙鳞,“每一针钉下去,手腕的力道,丝线的走向,都会影响最终的光泽和质感。机器可以模仿形状,但模仿不了这种手腕的顿挫,模仿不了绣娘在千万次重复中注入的心意和气韵。”
她抬起头,看向周砚之,也看向他身后那幅色彩鲜艳却毫无生气的数码印花样品。“就像倦勤斋,那些看似繁复的雕刻和镶嵌,每一刀,每一嵌,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们的美,是时间和生命沉淀下来的,是有温度的。而我们苏绣,尤其是盘金、缂丝这些顶级技艺,追求的也是这种极致。真金线压出的鳞甲纹理,光线照射下会有微妙的漫反射,这是任何化学涂层或数码打印都无法复制的‘活’的光泽。”
她的语速不快,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辩驳的力量。工作室里一时间只有绣针穿过丝帛的细微声响,以及金线在灯光下流转的华光。
周砚之脸上的笑容淡了一些。他看着林绾绾指尖下逐渐成型的金色龙鳞,再看看自己带来的那块“新苏绣”样品,后者原本鲜亮的色彩似乎也黯淡了几分。他沉默了几秒,才重新开口:“绾绾,我承认,传统手工艺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但你也要面对现实,这样的工艺,耗时耗力,成本高昂,市场接受度能有多高?绣坊现在的情况,等得起吗?我的方案,是目前唯一能让绣坊快速走出困境,并且获得资本青睐的方法。”
他提到了“资本青睐”。
林绾绾停下手中的针,将绣针插在绣绷边缘。“所以,师兄今天来,是替‘资本’做说客的?”
周砚之似乎没料到她会如此首接,微微一怔,随即恢复常态,摊了摊手:“我只是提供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选择权在你。霓裳资本那边……我也只是有些商业上的往来,他们对非遗创新很感兴趣,我觉得这是个机会。”
他一边说,一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西装领口和前襟,似乎想让自己显得更具说服力。就在他抬手调整西装外套的瞬间,或许是动作幅度稍大,他敞开的西装内袋边缘,有什么东西快速地反了一下光,像是一张硬质卡片的一角,带着某种特殊的蓝色标识。那光芒一闪即逝,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系统捕捉:检测到高反光物体,形状疑似标准ID卡。捕捉到0.05秒图像碎片,蓝色区域色彩值与‘霓裳资本’VI系统蓝色(#005BAC)匹配度88%。】
林绾绾的心脏重重一跳,但脸上依旧不动声色。
周砚之似乎并未察觉这短暂的暴露,他收回手,拿起茶几上的公文包和那个装着数码印花样品的盒子。“绾绾,我的提议,你可以仔细考虑一下。我知道这很难接受,但现实如此。如果改变主意,随时联系我。”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绣坊如果实在周转不开,我个人也可以先借一笔资金给你应急。”
他说完,不再多留,转身向门口走去。那股檀香气息随着他的移动,在空气中留下淡淡的痕迹。
林绾绾站在原地,没有去送。她看着周砚之的背影消失在门外,然后缓缓走到茶几旁,拿起那杯他没有碰过的碧螺春,茶水己经凉了。她将茶水慢慢倾倒在窗边的兰花盆里。
茶几上,只剩下那个装着数码印花样品的盒子,像一个冰冷的诱饵,无声地躺在那里。林绾绾伸出手,却没有去碰那个盒子,而是轻轻抚摸着绣架上那段尚未完成的、闪耀着温润光泽的金色龙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