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室里,气氛紧张。
长桌两侧,中西医两派的阵营分得明明白白。
阳光透过窗户,在光可鉴人的桌面上洒下光影,像是一道无形的线,把两边隔开。
“患者肝部肿瘤都长到5cm了,我建议马上手术切除!”外科主任秦志宏“啪”地一下,把X光片拍在观片灯上,白色的光影衬出他一脸的严肃。
手指重重地戳着X光片上那团阴影,扯着嗓子提高了八度:“中医那套调理的办法,对这种实打实的器质性病变根本没用!
现在不赶紧动刀,等肿瘤扩散可就来不及了!”这话一出口,会议室里瞬间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剑拔弩张的。
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中医眉头都拧成了疙瘩,可谁都没吭声。
司南枝不慌不忙地翻开病历本,纤细的指尖在某页数据上轻轻点了点:“秦主任,患者血小板才60,凝血功能严重不正常。”
她抬起头,目光平静得像一汪湖水,“这会儿开刀,手术中出血的风险特别大。
而且,咱们也得考虑患者自己的想法。”
几位老中医互相交换了一个赞许的眼神。
司鸿儒看着正侃侃而谈的司南枝,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眼里满是欣慰。
“那也总比在这儿等死强吧!”秦志宏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搪瓷茶缸都被震得蹦了起来,褐色的茶水溅到了泛黄的病历纸上。
白大褂袖口沾上了茶渍,还在那嚷嚷:“你们中医就爱用那些神神叨叨、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理论,什么气血阴阳……”
“秦志宏!”王红军副院长重重地拍了下木桌,桌上的听诊器都跟着抖了抖。
老院长花白的眉毛紧紧皱在一起,“注意你的态度!咱们这是在治病救人!”
秦志宏作为军区医院外科的“一把刀”,技术那确实没得说。
他办公室墙上挂着的那面“妙手回春”锦旗,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这会儿,他额角青筋都暴起来了,脸上写满了对中医的偏见。
这个肝肿瘤切除方案,他都提过三次了。
第一次,被中医科的老主任拿一沓发黄的病例记录给挡了回去;第二次,几位老中医联名写了意见书反对;今天……
王红军把目光转向司鸿儒,语气缓和了些:“司老,您看还有没有别的建议?”
他余光扫了一眼安静坐在一旁的司南枝,虽说认可这位年轻女医生在前线的出色表现,可肿瘤毕竟和外伤不一样……
司鸿儒慢悠悠地捋了捋灰白的胡须,不紧不慢地:“我这儿有个折中的办法。
司家有一味‘化瘀散结丹’,再配上针灸,一个月内,能让肿瘤缩小三成。
到时候再开刀,风险能降低五成。”
中医这边的人听了,都在若有所思。
西医那边可就炸了锅。
“荒唐!”
“这根本不符合科学!”
“要是耽误了病情,谁来负责?”
在这乱糟糟的议论声中,一位年轻医师小声提议:“要不……先试试?”
司南枝站起身,走到观片灯前,手指在X光片上轻轻划过,指尖在肿瘤阴影边缘停了下来:“患者才28岁,要是咱们能多保住他一些肝功能……”
这话一落,会议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气氛像被冻住了一样。
秦志宏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把反驳的话咽了回去。
他想起上次提出手术方案时,患者那惊恐又抗拒的眼神——那是个才28岁的年轻人,对“开膛破肚”这种事儿,本能地害怕。
“行,把病人叫过来,听听他自己的想法。”王红军副院长朝门外候着的护士点了点头。
没一会儿,患者就被带进来了。
他身形瘦削,站在门口犹豫了好一下,手指下意识地揪着病号服的衣角。
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得他脸色苍白,眼底满是不安。
“这位同志,”王红军满脸和蔼地招手,“来,坐这儿,关于治疗方案,我们想听听你的想法。”
患者局促地坐在椅子上,目光在医生们脸上扫来扫去,最后在司南枝身上多停留了几秒。
“医生们……都商量好了吗?”他声音有点发颤。
秦志宏刚要开口,王红军伸手按住了他的手臂。
“现在有两个治疗方案,秦主任建议马上手术,司医生他们建议先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一个月,等肿瘤缩小点了,再考虑手术。你怎么看?”
患者小李狂咽口水,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
他看向秦志宏:“秦主任……手术……是不是得把肚子切开?”秦志宏点点头:“要在腹部开一个15公分左右的口子。”
小李的脸色变得更白了,手指攥得指关节都在泛青。
“请问哪位是司医生?”小李在军区医院住了一周,平时查房的都是穿军装的医生,压根没听说过这位“司医生”。
王红军赶忙站起身,伸手向司家祖孙示意:“这位是司鸿儒老先生,出身中医世家。
旁边这位是司南枝医生,司医生在前线救过许多重伤员。”
小李的目光在白发苍苍的司鸿儒和年轻漂亮的司南枝之间来回打转,最后盯着老爷子:“司医生,您说的那个药……”
“真能让我不用开刀吗?”
“不能保证完全不用手术,”司鸿儒耐心解释,“但要是药见效了,肿瘤能缩小到安全范围,到时候手术风险就小多了。
而且你凝血功能不好,现在手术,大出血的风险特别高。”
小李听着这些话,那些数字像一把把重锤,砸在他心上。
他猛地打了个寒颤,手指不自觉地摸向自己的腹部——难道这里很快就要被划开一道吓人的伤口吗?
“我……”他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我想试试司医生的方案。”
小李鼓起勇气,首视着秦志宏锐利的目光,声音虽然轻,却透着一股坚定:“秦主任……行不行?”
秦志宏盯着这个比自己儿子还小的患者,目光从一开始的严厉,慢慢变得复杂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重重地叹了口气,肩膀也跟着耷拉下来:“……好,就一个月。
但每周都得复查指标,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一个都不能少。”
他手指用力敲了敲X光片,“要是有一点恶化的迹象,马上手术!”
“谢谢医生!”小李眼眶一下子红了,他笨手笨脚地鞠了个躬,声音都带着哭腔。
窗外的阳光正好洒在他脸上,映出那许久未见的一丝血色。
司南枝望着患者离去的背影,纤细的手指轻轻把病历本卷起的边角抚平。
作为医生,能帮患者选一条更温和的治疗路,让那冰冷的手术刀别那么早划开年轻的身体,这大概就是最大的欣慰。
毕竟,手术方案没有绝对的最优,只有最适合患者的那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