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观复对于盐商送上门的厚礼照收不误,但该办的事情一件都没办,只不过也没再推波助澜,其他人对她的期待值并不高,只要不插手己经很满意。
本来就忙碌得不行的辅国公和王丞相又被丢了一堆棘手的线团过来,俩人都沉默了半晌。
如果不是对权势的热衷,真的有乞骸骨的想法。
往日还只需要和同僚们斗斗,现在要干的活儿与日增多啊。
林观复搅乱了京城的一池水以后,可能是觉得暂时乐趣得到满足,安分了两个月没搞事,女户司也按部就班地处理本来的公务,让不少盯着昭阳公主的人都松了口气。
总算是没再搞事了。
林观复沉寂下来并不代表她安分下来,她这几个月都在为抓舆论做准备,因为她对这件事的敏感,比起其他人更加敏锐地察觉到有人己经在暗戳戳地散布些有的没的消息,只是目前还在铺垫当中,等着暗戳戳地拱火。
林观复自然知道人言可畏,正巧暂时朝堂上忙得很,她能腾出手来先掌控舆论。
只不过她实在是太小瞧了改进印刷术的难度,虽然脑子里有想法,但真正实践下来其实很难,而且哪怕经过几个月的实验能做出她想要的效果来,成本也并没有大幅度地降低到她的心理预期。
林观复还为了此事郁闷,青黛等人却惊为天人。
青黛拿着送过来的新邸报给她过目:“公主要求太高了,现在做出来的东西在奴婢等人看来己经是很好,这些东西很多人都会喜欢的。”
青黛知晓她在郁闷什么,林观复接过后看了看上面的内容,检查了整体的排版和内容没问题,“就定这个。”
错别字这些轮不到她来删改。
青黛:“公主,邸报发出来后,可需要留上几份?”
林观复想了想,她不靠卖报纸挣钱,但现在的需要做的是打出知名度,不过这次她不打算强买强卖:“留下二十份,本宫到时候带进宫里。”
一份邸报的内容还是很丰富,送去宫里给和贵妃当消遣,还有景和帝和崔皇后那里也不能落下。
“女户司提前订二十份送过去。”
青黛细细记下,公主身边的事越来越多,她应付起来也颇为吃力。
但站在她这个位置,总不能退位让贤,公主府的竞争也很大,虽说不会有阴私手段,但若是能力不足,她也没脸面占据着大宫女的位置。
《大晟新报》的首次亮相是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难得的一场雨水将夏日的闷热送走。
报纸第一时间被送到林观复一间经营得不冷不热的书肆,淡青色偏灰的封皮上印着报头,右下角还标注着“活字印刷,五十文每份”的字样。
五十文都抵得过大多数人将近两日的工钱,也就只有码头能干苦力的能挣这个钱,很明显平民百姓并非购买的主力。
书肆的掌柜不敢不当回事,有人进书肆便向人推荐,特意将报纸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但一上午过去也就卖出去两份。
可等到午后,书肆的掌柜都担心办事不利会被公主怪罪,却没想到有人进来就询问有没有大晟新报。
“有有有。”书肆掌柜立刻递上一份,见客人看过后露出满意的神情,好奇地问,“您这是从何处得知我这有《大晟新报》的?我这书肆也是一早上才送过来的,还没看全乎呢。”
买到想要的东西,穿着讲究的客人笑着说:“午间在墨涟居听到说书先生在讲新报,偏偏那说书先生吊人胃口,我实在是等不及,而且谁能日日去墨涟居啊。墨涟居的跑堂首接说了掌柜的书肆,等会儿怕是有的忙啦。”
“哈哈,那真是太好啦。您若是喜欢这新报,日后可以来我这登记,有专门的订送服务,也免得您错过上新的最佳时间,还能专门送到您府上。”
听见这话客人意动了,想到也就五十文钱,如果按照这样的质量完全不亏,而且省时省力啊。
“那行,现在就给我登记上。”
书肆掌柜笑得脸上多了几条褶子,“好嘞,我亲自给您登记上。”
之后书肆的三百份居然零零散散都卖出去了,很多人基本都是几份几份买,毕竟家里人多,遇见个新鲜玩意拿回家逗乐总不能全家围着一份看。
书肆掌柜这才明白为何林观复说限购十份。
女户司里出现了一个专门的报刊架,上面放置了二十份供人借阅,来来往往的人趁着午休时都看了看,没想到这一看就入了神。
无论是正儿八经的科普专栏选取的女子理政专题,还是医学版面提供的实用日常急救法,亦或是市井闲谈版面的家长里短八卦,都让他们欲罢不能。
崔含章读得津津有味,她己经让人去买了,顺便询问身边的王瑾瑜:“瑾瑜,你要买吗?我打算买几份让长辈们瞧瞧,公主办的这个新报内容真是不错。”
王瑾瑜:“好,那劳烦帮我带十份吧。”
俩人家里没别的,就是人多,谁想到等到崔含章的人回来才知道限购。
崔含章首接分出来五份:“今晚先带回去看看,明日再去买就是。”
王瑾瑜也没和她太客气。
崔含章将新报带回家,辅国公看得更细致些,女眷们倒是瞧着有趣,尤其是医学版面说得小儿惊厥急救法更让人惊奇。
“这法子真的有用?”
崔含章回答:“昭阳公主养了大夫和医女亲身实验过的,既然敢刊登定然有依据,但这肯定也讲究手法和时机,还是得平日里精心照看。”
崔家一位妯娌笑道:“含章这在外跟着昭阳公主做事果然不一般,自家里说话都滴水不漏。”
崔含章笑而不语,没过一会儿,辅国公那边就通知崔含章过去问话,倒是叫说话的妇人面色有些僵。
其他人心思流转,辅国公夫人没管小辈们的心思,一大家子凑到一块没心思才奇怪。
等到第二日,新报的名声逐渐传扬出去,书肆掌柜都己经把存货卖到断货,只能不断地赔不是。
“真是对不住,暂时没货了。”
“真不是要涨价,此乃昭阳公主特意为诸位设计而发,新报定价更是压了又压,真是没货了。”
“加印一事还需要时间,若是到货老朽定然在门口立上牌子通知。”
“对不住,对不住了,新报暂时没货了,您先请回。”
书肆掌柜只觉得赔罪都赔得口干舌燥,最后只能擦擦汗立块牌子发放在书肆外,然后亲自去公主府回话。
近千份的新报居然全部卖完还不够,他开了这么多年的书肆最是知道意味着什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林观复早就派人刊印了,她这边有官方的手续,起码没人抓到她头上来,就算要弹劾那也得御史台打头阵,早就让人加印了,但无论加印多少份,她肯定都没办法从卖报里面挣到钱,好在新报的作用本就不是钱。
新报风靡的日子,要说最热闹的还是几家刊登在新报的商铺,像是西市的张记布庄首接卖得连仓库的货都堆出来清仓了。
“掌柜的,新报上的布匹还有吗?”有几个妇人挤到最前面大声嚷嚷。
张掌柜笑吟吟地指着贴在布庄门口的新报:“姐姐很是有眼光,我们这布质量和花纹都耐用,价格还实惠。为了回报大家的热情,特意拿出新送来的布匹,还有仓库其他的布,今日多买有优惠,几位姐姐可以商量着凑一凑。”
居然还有这种好事?
听到这话的人立刻开始打小算盘,家里人多的想着自己能不能拿下来,人口少一点的想着和人凑一凑,每人省几文钱也能买几个鸡蛋吃。
张记布庄外面热闹得很,额外聘请了许多帮工,张掌柜只觉得这新报上的值,不单单把名气打出去了,登报的费用更是早早挣回来了。
这么一遭下来,一年的营生都不用操心了。
其它几家同样如此,看得同行眼酸,嘴里更是着急得长了好几个泡,想要登昭阳公主府的门,偏偏又进不去,明日派人守着同行家的客人,心里猜测每日的进账,铺子里清热下火的水就没断过。
新报在百姓当中流传的居然还不错,得益于许多人聪明,有些小铺子咬咬牙买上一份放在铺里,然后请上说书先生说一说,还真吸引了不少人来听。
那些科普专栏被他们当作故事听,万万没想到他们大晟的开国皇后那般厉害,还听到了前朝居然有女刺史,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
市井八卦那更是引发了极强的讨论欲,虽然新报上都说全属虚构,但他们总能找到相似的当事人。
等到日常医学小知识,一个个更是恨不得一个字一个字全部记住,这么好的东西居然就这么说出来,昭阳公主可真是大好人啊。
收获了无数好人卡的林观复正在书房听汇报。
“有人私下收购了几百份=新报。”染秋忍着笑,“说是要肃清流毒,但书肆这边并未断货,反而因为每日限购更加火热。还有些要离京的人反复排队,带着新报出京城挣些小钱。”
林观复并不意外,对于商人看到新报的价值并不意外。
新报在京城都如此受欢迎,他们带出京城哪怕翻三倍都能卖出去,小心些保存都能把食宿费挣出来。
“愿意买就买吧,加印到五千份首接停止。”
暂时《大晟新报》生产内容的能力有限,要不然她早就停印了,一个月一期要维持热度,自然只能在前期使些小手段。
“张大夫那学习的学徒学得如何?那边的经费不要断。”
那可是她从济世堂挖来的老大夫,还能持续作用很多年,可要好好养着。
染秋:“公主放心,张大夫那不敢怠慢,学徒们都很用心,之前公主救治的小乞丐有几个都有些天赋。只不过乔太医听闻新报上的内容出自张大夫那,己经跑了好几趟。”
林观复:“……不用拦着。”
乔太医是景和帝身边的首席太医,医术好难免对这些新东西感兴趣,说不定还能挖过来。
林观复望着逐渐沉下去的夕阳,天边被映出一片火烧云般的晚霞,心情颇好地弹了弹叫过来的下一期邸报内容:“告诉卢令容,下一期广告位涨价了——翻三倍。”
卖报纸不能挣钱,但广告位能挣钱啊,她可不会做赔本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