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 第40章 西进武昌(三)

第40章 西进武昌(三)

加入书架
书名:
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作者:
琅琊牧
本章字数:
4620
更新时间:
2025-04-21

马破奴闻声上前两步,双手递刀。朱慈烺一把抓过刀身,旋即高举在半空中。

刀鞘上镶嵌的幽蓝宝石在烛光映照下,闪出一道道光芒寒意,慑人心魄。

朱慈烺环视台下众人,沉声道:"此刀名曰日月山河刀。曾随成祖皇帝五征漠北,斩下无数元鞑首级,先帝临终所赐。先帝遗言,他日长刀出鞘当内斩奸佞,外击贼虏!"

说着眼光扫视众人,台下众人无不从朱慈烺冷峻的目光中,感受到阵阵寒意。

见众人注目倾听,朱慈烺又道:成祖皇帝十二岁随徐达征伐北元,十七岁领兵固守北平。史书轻描淡写的"燕王善战",是七年镇守背后饥民的哀嚎,冻毙的流民尸骸。

洪武二十三年三十岁的燕王,在漠北不战而屈人之兵,太祖赞曰:"肃清沙漠者,燕王也!"使其甘愿再在风雪中跪拜十年。

而后五征蒙古,七下西洋,迁都北京,修纂《永乐大典》,每一笔功业,无不镌刻着对国家的执念。

的确,多少年来紫禁城的金瓦,压着漠北的风沙。天子守国门的气魄,震烁千古。七下西洋的浪涛里,三十余国使臣在南京跪拜。让西海万国高呼万岁,《永乐大典》的金粉更是勾勒出我泱泱华夏的文明经络。古往今来何曾有之?唯大明耳。

生于战火,死于征途,成祖是此,孤亦会如此,众卿更将如此。

孤随先帝一路走来,十七年先帝未曾有一步坦途。今孤誓将荆棘踏成通天之路。历史或许只会记住他抛洒在煤山的血泪,然其战死而不跪生,己用生命写下最壮烈自证。

只有流血的皇帝,没有投降的天子。

此时台下更寂,众人无不动容,偶尔传来左良玉一两下咳嗽声。

先帝驭天下十七年,剪灭阉党。而后东林势盛,众正盈朝,标榜清流,满口仁义道德。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嘴里是仁义,背后是生意。似有谋臣之忠,却无破敌之良策,终成平庸误国之辈。文官爱财,武将怕死,以至山河破碎,枉我大明立国二百七十余载。

孤闻江南东林钱谦益有诗云:海角天涯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梦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茄,崖山之后无中华。实是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天下人为之齿冷。(注:此诗为钱谦益晚年所作,此时尚未有。)

今孤以成祖之刀立誓:当持此刀北击鞑虏,恢复汉家河山。凡我大明子民,皆以报国为志。倘有文官贪墨,武将怯战,尽可一试孤之刀锋是否锋利。

朱慈烺话音刚落,台下众人齐刷刷跪下,瞬间传来一致高呼,"谨遵殿下谕旨,誓师北伐,还我河山,还我河山。"

声音震屋烁瓦,回荡激迸。

片刻之后,呼声停止,朱慈烺缓步向前,今日暂且至此,说着眼光示意章正宸,章正宸立马会意,紧走两步大声道:"左良玉、袁继咸、何腾蛟、堵胤锡暂且留步,余者退下。"

众人闻言纷纷退出大堂,而后朱慈烺吩咐赐座看茶。众人落座以后,朱慈烺举茶轻呷一口,放下茶杯和颜悦色道:"孤今为宁南侯带一故交,卿识否?"

话音刚落,站在身后的侯方域上前两步,来到左良玉面前深施一礼,"小侄见过宁南侯!"

左良玉闻言一怔,你、你...忽地站起身来,"你,你是朝宗?怎的长这般大了?"

"正是小侄,"侯方域答道,接着说道:"小侄初到武昌,本应当即看望叔父。然王命在身,身不由己,改日亲登侯府,向侯爷请罪!"

"咦,何罪之有?快让老夫看看,"说着扶住侯方域双肩,细细端量,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疑虑。

须臾左良玉又问,"令尊大人可好?"

"回侯爷,家父一切都好,只是归德战乱,年前己迁居南京。"

"如此甚好,待来日空闲,老夫再去南京拜会。"

寒喧之后,侯方域退下,左良玉回座。这时朱慈烺把先前收到的李自成西撤战报递给了左良玉,左良玉接过战报匆匆浏览一遍,面容紧蹙。

见左良玉沉思,朱慈烺开口道,"侯爷如何看?"

左良玉满脸疑惑:闯贼自西安起兵,不过三月首逼京师,一路势如破竹,不可谓不强悍有余,也算是百战之师,如何月余便又大败?那古英老臣也曾数度战之,亦可称之猛将矣。

说着默愣片刻,似是不信,过了好一会儿才又开口问道:"殿下何意?"

朱慈烺站起身来,来回踱了几步道:"建奴与吴三桂五月十二停止追击,是因闯贼西蹿,河南、山东一地尽皆弃之,多尔衮必分兵接收二地,所以西进之兵力量不足。闯贼尚有精锐部众十几万,建奴必是安顿好两地之后,集重兵再行西进。孤料李自成非建奴对手,李自成避无所避,必会南下,经襄阳袭取武昌,而后窥伺南京。孤只需爱卿牢牢扼守武昌,毋使贼人得逞。

今朝廷能战者,唯有五镇之军。宁南侯守湖广,高杰守徐州,黄得功守庐州,刘泽清己北上山东,刘良佐业己投敌。如若两线作战,兵力堪忧,并无胜算。况高杰,刘泽清皆为贼军手下败将,士气低落,如狼畏虎。孤欲操练新军,只是时不我待。故需侯爷牢牢控制武昌,我等以空间换时间,确有可战之师,方能以图生存。"

说着竟站起身来,对着左良玉深施一礼,"如此拜托侯爷,所有军需朝廷全力供给,确保上游屏障。"

见朱慈烺施礼,左良玉、何腾蛟、袁继咸、堵胤锡也纷纷站起身来。左良玉当即还礼道:"老臣曾为国家尽献家人,如今只剩我父子二人,就是拚了这条老命也不会使贼人得逞,定不负殿下所托。咳,咳。"

朱慈烺亦是动容,心道还是这老革命觉悟高。

左良玉全家于一次兵变中被杀,只剩下左良玉和左梦庚父子二人。

须臾,朱慈烺转向袁继咸、堵胤锡二人,"临侯、堵卿坚守九江、长沙,为武昌后援,堵卿宜分兵一部固守常德,以防荆州之敌蔽江南下。"

臣等领命,谨遵殿下谕令,二人齐声道。答毕却见袁继咸不无忧虑说道,"殿下,闯为虏败,虽可喜,亦实可惧。虏未及谋我者,闯在耳,倘若闯灭,非江南谁事?老臣还是以为,速出兵北上。"

朱慈烺闻言大步来到地图前,察看一番后断然说道:"孤欲返京之前,拿下承天府,断绝荆襄南北之联络,使之三地不能互为犄角,先去一患。而后首指河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