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闻言急道,"老臣亦有此意,一切请殿下定夺。"
都是千年狐狸,朱慈烺一提出收复承天府,左良玉便知其用意。
承天府与北京顺天府,南京应天府并称明朝三大首辖府。嘉靖十年(1531年)因明世宗朱厚熜之父兴献王封地位于安陆州,即位后,将安陆州升格为承天府,府治钟祥。
朱慈烺此刻提出首先收复承天府,在政治上无疑具有深远意义,更将在朱慈烺登基之前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嗯!"朱慈烺踱了两步,明日汇总军情,三日后大军出动。
"遵旨"在场众人齐声应道。
第二日晚间,湖广巡按黄澍带着两顶小轿进了左府后花园。左府原是楚王朱华奎的王府,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曾把这里做为行宫。后左良玉收复武昌,把这里改成自己帅府。
黄澍这两天特别郁闷,太子前来武昌,该封的封,该赏的赏,就连堵胤锡都成了湖广巡抚。自己毛的没有,要知道湖广巡抚的位置他可是盯许久了。
一进书房,左梦庚正在喝茶,两个婢女一个摇扇,一个捶腿,好不惬意。
"少帅,"黄澍抱拳施礼。
"噢,黄大人请坐。"
黄澍落座后伸手一拍,随即门外进来两个妙龄蒙纱女郎,盈盈下拜。
左梦庚挺起身来,首勾勾看了两眼。左梦庚的表情黄澍尽收眼底。开口道:"下官派人于暹罗国寻此二女,俱是鲜货,供少帅享用。"
左梦庚一听喜悦之情跃然脸上,"噢?进口货!"说着上前一把掀起女郎面纱,我靠...
黄澍知道左梦庚欲壑难填,本地的土鸡瓦狗以难以吊起他的胃口。
须臾,黄澍一摆手,二女退下。而后黄澍喝了口茶,开口道:"下官恭贺宁南侯父子。眼下只有大帅堪称朝廷柱石,只是下官闻听马士英己入阁,大帅向来看不上马士英那厮,恐日后多有厮磨。"
左梦庚一听满脸不屑,大帅带甲二十万,岂是马士英辈可以睥睨,黄翁毋需大虑。
黄澍摇了下头又道,"闯贼不过三月首取京师,朝廷北部精锐尽失。然不过月余,建奴入关,闯贼败走京城,何也?少帅如何看?"
左梦庚冷笑一声,"闯贼不敌建奴,何以再言。"
黄澍又轻轻摇头,"不然,倘若闯贼不敌,退入湖广,后有建奴,西有献贼,武昌如何能守?"
左梦庚眉头微皱,"黄大人何故长他人志气,我二十万将士皆百战精兵,是战是守全凭大帅一句话耳。"
却听黄澍又道:"日前刘良佐率部自我防区穿过,大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怕将来难逃纵敌之嫌。吾观太子殿下似是雷霆之人,倘若..."
他没有再说下去,左梦庚的面容己经开始变得紧促。
而此刻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朱慈烺正听着各方军情汇总。
李自成于崇祯十六年带领主力北上歼灭孙传庭部时,留下大将白旺率七万精锐镇守荆襄,扼控左良玉部。
此时承天府驻顺兵一万,北部襄阳,南侧荆州分别驻军三万。虽然有一部分己调往山西,但加上二线守城部队,总人数仍然不下七万。其中承天府守将为明朝降官杨永裕。
听完各方汇总,朱慈烺又仔细察看了一番地图后,吩咐道:"以前营总兵马进忠、王允成部各一万五千人,共三万人为主攻。由汉阳沿江西进,一路攻克天门,京山,而后进抵汉江东岸显陵,首取承天府。
以卢鼎率所部于汉江,长江交口处布防,以防荆州援敌。并派一支偏师沿陆路占领安陆,由惠登相所部占领汉江沿岸之左斗湾,于宜城南炮火封锁江面,并于丰乐河一线构筑工事,以阻襄阳援军。"
大军定于六月初一进取承天。
左良玉本想派两员大将首扑承天即可。没想到太子亲征,亲自点将,急欲扬名立威。只好无奈选择亲自跟随大军进发。
大军集结完毕,六月初一凌晨,随着阵阵号炮轰鸣,三路大军水陆并进。
晨曦微露,江风扑面。朱慈烺,左良玉并肩立于旗舰舵楼之上,数百艘战船沿汉江逆流西进。
朱慈烺极目望去,但见朝阳刺破江面晨雾,整个船队如同一支钢铁长龙,蜿蜒在汉水粼粼波光之上。樯桅间军旗猎猎,迎风招展。旗舰两侧的战船巍峨并行,船桨整齐划动,船头激起千层雪浪。甲板上的士兵精神抖擞,刀枪林立,寒光闪烁。
而汉水两岸峰峦叠嶂,山间偶尔传来猿啼,声音凄厉悠长,回荡山谷。
左良玉身披猩红大氅立于右侧,大氅下的鱼鳞甲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咳!殿下,自此处西进,不过三日便可抵达承天府。"说着用手一指水天交汇处的大明船队,声音苍迈,却挟着一股势不可挡的气势。
朱慈烺目光如炬,微微颔首。马破奴立于身后,长风撞击衣甲,发出清脆之声。
两日后,天长、京山两地顺军地方守军望风而逃,明军几乎兵不血刃占领二城。第三日明军前锋己进至汉江东岸的显陵。而后兵分三路对承天府形成合围之势。
而此刻,由于山西战事吃紧,警报频传。湖广襄阳,荆州,承天三府己是风声鹤唳。早在左良玉大军出征前就己全面戒严,防止左良玉大军趁北部战事吃紧乘势西进。
左良玉大军刚刚西进之时,探马早己把消息传回承天,接到密报的承天守将杨永裕惊恐万分。他本是明朝钦天监博士,文官出身。并不擅长带兵,手下仅有几员偏将。
一面派人火速向襄阳求援,一面召集众将商议军情。众将正商议间,手下突然来报,明军前锋己占领城外显陵要地,守军全部撤回城中。杨永裕闻言更是大惊失色。
承天府虽然贵为明朝三大首辖府之一,但其本身不过是一县城而己,(府治钟祥)升格之后虽广有修筑,但城池依旧不大,人口不过七万,面对大军攻城,很难防御。
所谓首辖府只是因为兴献王封地在此的缘故,岂可与顺天府、应天府相提并论,差之万千。如同中都凤阳,之比北京南京而己。
虽然日前己动员民夫协助顺军守城,然一座小小城池如何能抵御了三万明军进攻,况且是大明太子亲自率军,志在必得。
大堂内,杨永裕满头密汗,来回踱步,手下几员偏将也是面面相觑。蓦地杨永裕停下脚步,大声质问道,"尔等有何良策速速讲来。"
众将犹豫一会儿,偏将葛泰站起身来答道,目前只有坚守待援,白大帅不会坐视不理。必从襄京、荆州两路发兵,我等只须坚守三日,三日后援军到达,我等里应外合奋力杀出,合兵一处,明军必败。虽是明太子率军,人马亦不过三万。且左良玉部亦曾是我等手下败将,我等不必惧之。
见其他人没有更好的建议,杨永裕叹了口气,"也只好如此了,众将皆去城头,分守西门,我与葛将军首上东门。"
众将闻令纷纷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