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初,全球油脂市场格局发生剧变。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植物油作为替代能源的需求猛增,山茶油价格迎来新一轮暴涨。范德彪却没有被短期利益冲昏头脑,他在集团高层会议上敲响警钟:"价格暴涨必然伴随暴跌,我们必须提前布局新赛道。"经过连夜研讨,集团决定将部分资金投入生物柴油研发,并在山茶油深加工领域探索更多可能性。
此时的山茶油研究院己汇聚了国内外二十余名顶尖专家。在范德彪的推动下,团队成功研发出利用山茶籽壳制作活性炭的技术,将原本废弃的果壳变废为宝。首批活性炭产品经检测,吸附能力远超传统木炭,很快被净水厂和制药企业抢购一空。范德彪趁热打铁,在厂区旁新建了活性炭生产线,不仅消化了大量山茶籽壳,还创造了额外的利润增长点。
国际市场的开拓也进入关键阶段。为解决欧洲市场对产品包装的环保要求,范德彪带领团队走访了十余家科研机构,最终与一家瑞典公司达成合作,引进可降解的植物基包装材料技术。新包装推出后,"太湖春"山茶油顺利通过欧盟严苛的环保认证,订单量同比增长120%。在北美市场,范德彪创新推出"家庭健康套装",将山茶油与定制食谱、营养手册捆绑销售,成功打入美国家庭厨房。
然而,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难题逐渐显现。集团旗下分公司出现账目混乱、采购腐败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声誉。范德彪雷霆出击,成立内部审计小组,对所有分公司进行财务大检查。他亲自参与调查,揪出了三名涉嫌受贿的中层干部,并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公开处理结果:"廉洁是企业的生命线,谁触碰红线,就将谁扫地出门!"同时,他推动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引入ERP系统实现财务、采购、销售一体化管理,从根源上杜绝腐败。
在人才培养方面,范德彪的"太湖商学院"己初见成效。首届学员毕业后,被分配到集团各个关键岗位。其中,毕业于农业院校的李晓峰提出"智慧茶园"方案,利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监测和施肥作业,使茶园管理效率提升40%。范德彪大力推广该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五个"智慧茶园"示范基地,并与当地政府合作,将技术免费推广给农户,进一步巩固了"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
1985年夏季,国内遭遇罕见的高温干旱,许多地区的农作物减产。太湖村却因范德彪提前建设的灌溉系统和蓄水池,将损失降到最低。他没有独善其身,而是组织集团向受灾严重的地区捐赠山茶油和生活物资,并派出技术团队指导当地农民开展抗旱救灾。这一善举不仅赢得了社会赞誉,更让"太湖春"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年底的董事会上,财务总监汇报了令人振奋的业绩:集团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5%,海外市场占比达到35%。范德彪却保持着清醒:"成绩属于过去,挑战永在前方。"他透露了新的战略规划:在沿海城市建设大型油脂加工基地,打造集生产、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同时,进军保健品市场,开发以山茶油为主要成分的营养补充剂。
散会后,范德彪漫步在太湖村的新街道上。曾经泥泞的小路如今己变成宽阔的柏油马路,路旁的路灯将夜色照亮。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少家庭购置了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远处,新建的文化广场上,老人们跳着广场舞,孩子们嬉笑打闹,一片祥和景象。范德彪深知,企业的发展与家乡的命运紧密相连,未来他将继续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