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电商:1949
时空电商:1949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时空电商:1949 > 第25章

第25章

加入书架
书名:
时空电商:1949
作者:
帝国狂澜
本章字数:
2780
更新时间:
2025-04-25

里通外国”、“同情美帝”的目光看待。
  汤飞凡也不赞同科研工作中的大跃进,要求研究工作者不要贪大求全,动辄提赶超目标,这是狂热气氛中被打入另类的最大“罪状”。态势发展到最后,不断挨批斗的汤飞凡承受不住精神压力,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林冠华交给李部长的资料就是以中防所童村、马誉澂、汤飞凡联合署名的 “棉籽饼酶化物与青霉素之制造” 研究论文为基础的国际资料,三人首创用棉籽饼替代美国进口玉蜀黍酶化物,效果非常不错,不但青霉素效价增至400单位/毫升,还降低了成本,为大规模国产化铺平了道路。
  现在他如此提醒李克农,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多个人见证,想办法减少悲剧!

第23章:撑着了
  “林教授,您又有新快递到了,有些还挺大个……”
  李成栋最乐此不彼的事就是帮林冠华收、拆快递,每次打开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那些林冠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东西,在他眼前仿佛就是一扇扇推开新世界的大门。
  虽然渴望了解后世,但李成栋很有纪律性,林冠华不说,他绝不缠着问,而是默默地想,试图在脑海中编织出一副未来画面来。
  拆完的快递包装后也不随地乱扔,李成栋每次都极为仔细地将有关后世的标识、文字全部去除,分别别类地整理好,彻底粉碎、碾压后才敢送去垃圾处理站。
  其他不说,光后世那些脏兮兮、带着灰尘,让人一脸嫌弃的快递塑料袋,在1949都别无分号。
  垃圾处理站里最重要的是小锅炉,把李成栋分拣处理后的可燃物与其他煤炭一起变为燃料,热水供给基地警卫们使用。在这里当锅炉工也不是随便能干的,都是老资格地下党,有人党龄甚至比李成栋还长!
  “我看看是啥?”林冠华扭过头瞥了一眼,“是锅盖啊,好地,雷达可以搞起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这玩意了!”
  李成栋又拆了一个包裹,体积不算大,但里面的东西让他有些困惑,因为掏出来的罐头明晃晃写着几个大字:压缩饼干、午餐肉。
  “教授,您晚上饿肚子了?还是伙食吃不惯?”
  李成栋低声道,“要不我和领导汇报下,给您的伙食标准再提一提?我听说大学里有些教授,不但天天要吃水果,还要有下午茶、咖啡、红茶、奶油蛋糕,您这么大的工作消耗,确实需要补一补。”
  放在后世,林冠华的待遇或许不值一提,但在1949年只能用奢侈来形容:除专职厨师烹饪的一日三餐外,经总理特别关心还有一顿夜宵,另外提供各种水果,甚至还搞来了牛奶。
  “不不不,伙食已足够了,我都感觉自己胖了,以前我可不吃夜宵的……”林冠华道,“这些饼干和罐头是给部队准备的,你没当过兵,不知道军队口粮的麻烦。”
  李成栋笑了:“我是没当过兵,但也是军事化训练出来,和部队差不多。再说我手下的这些战士哪个不是从部队回来的,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那你说说,打仗时伙食怎么解决?尤其是坚守阵地、没有炊事班供应热食的场面。”
  李成栋认真道:“战前准备充分的,战士估计能有锅盖、馍馍、炒面,就着一点干菜、咸菜下肚;战前准备不充分的,大概能有个窝窝头或饭团;如果是突然的遭遇战,那就只能饿肚子。
  42年根据地最困难时,我们把南瓜、地瓜、野菜、玉米一锅煮成糊糊吃,别说油腥了,连粒大米都没有。
  所以我们最喜欢打国民党的辎重部队,尤其那些美械师,打下来的缴获中甚至还有进口肉罐头,战士们和我说,有一次他们一个班尝过一个,那滋味……”
  说这段话时,他充满深情,虽然他没吃过,但战士们这么说,显然是极了不得的美味。
  “斯帕姆?”
  “不知道具体名字,反正美国进口全英文,他们都看不懂,只顾吃了。”
  林冠华笑了起来:“那你尝尝这个?”
  “午餐肉?”
  “你吃的那个肉罐头叫斯帕姆,是午餐肉的鼻祖,我给你的午餐肉可是后世大规模改良过的,味道好得多。”
  “这不好吧,这是您给部队的物资。”
  “没事,还有好多,你吃几个无妨,我送你嘛……既然你对斯帕姆念念不忘,那今天就做个试验,中午你别吃饭了,就吃午餐肉和压缩饼干,看能不能顶饿。”
  “就这么小块能扛饿?”
  李成栋拿起压缩饼干看了又看,怎么看都不相信,脸上写满了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的表情,“拿来当个点心还差不多,中饭该咋吃还咋吃,您可别小瞧我,我饭量大时也很惊人。”
  林冠华使劲憋住笑,塞给他两包100克的压缩饼干和一个午餐肉罐头:“赶紧吃,一会罗部长和谭局长要来验收设备。”
  “真吃?”
  “扭扭捏捏的,吃呀,我请客!”林冠华笑道,“如果我交上去,那就是公物了,现在还没交,还算私人物资,为啥不能吃?再说我还准备拿你做试验呢。”
  李成栋迅速开动,军用压缩饼干和一个午餐肉罐头没几分钟便下了肚,干完后唯一的感受是口干,又跑去“咕噜咕噜”灌了一大碗茶,然后继续麻利地帮林冠华收拾东西。
  午餐肉、压缩饼干都不算特别的高科技,网上随便能买,甚至军用款压缩饼干也随处可见。可即便这样的产品,在1949依然是稀罕物,所以林冠华迅速买了一批样品,看能不能在1949造出来。
  正忙碌间,罗部长、谭局长如约而至,准备接收上次提及的敌台探测器。
  新探测器可比上次见到的架势大得多,四四方方一个铁皮大箱子,尾部留了插线,很明显用于取电,箱子上盖中央镂空,被林冠华嵌入了一部9英寸阴极射线管(CRT),样子很像一台黑白电视机。
  这玩意在1949的北京还是稀罕物,但不能说超前,因为30年代开始国外就有电视机问世,他直接用研究院经费配置了一台。
  买CRT只是小事,真正的麻烦在于让这些古董设备和70年后的芯片匹配,好在林冠华动手能力不凡,专门写了显示程序,又让李成栋用同轴电缆做了输出口,最终搞定了显示屏。
  箱子里核心的计算芯片还是从过时手机上拆借下来的电路板,优化部分是增加了电磁屏蔽与稳压电源系统,说白了就是个大号充电宝,防止直接取电导致电压不稳而击穿芯片,那样当地还没法修,还得重新搞到北京来。有充电宝这层铺垫,安全系数大得多。
  考虑到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发热,特别是显示器热量会向下传递热辐射,他又从库存里拿了个风扇,装在箱子上散热。
  现在可不是后世京沪高铁当天能打来回的场面,坐绿皮火车得两天两夜才能到上海,来回一次,一周时间就折腾完了,故而可靠性不得马虎,很多问题要尽早考虑到。
  当着两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