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电商:1949
时空电商:1949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时空电商:1949 > 第3814章

第3814章

加入书架
书名:
时空电商:1949
作者:
帝国狂澜
本章字数:
2780
更新时间:
2025-04-25

形,两端多划入些纵深,中央部位纵深普遍不到50公里。
  巴基斯坦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会面临被肢解以至于全部丧失出海口,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这也可能成为未来隐患,毕竟只要有人挑唆,俾路支人就说当初这些地方巴基斯坦中央让出去,我们没同意,伊斯兰堡损害了俾路支人的利益增厚了自己在旁遮普的领土。
  签署条约时,中国不但与巴基斯坦中央签署协议,瓜港地方与俾路支省也签署协议;等俾路支独立时,作为中方给予承认的条件,又要求他们签署两国边界协议;对俾路支公投加入苏联,中国也有要求,苏联必须连带承认有关现有国界。
  莫斯科当然很不甘心,但慑于中方实力与战斗力只能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中方也不是一味压迫俾路支方面让步,这次勃勃访华前期准备时,还有个重要议题就是直接联通并修筑通往印度的铁路。
  中方认可如此局面,在苏方承认有关边界划分(不局限于瓜港)前提下,额外提了两个建议:
  一是将瓜港铁路通过俾路支海岸线延伸到卡拉奇去,打通各国关系;
  二是建议苏联与巴基斯坦换地,换一条印度走廊与印度直接形成领土衔接,然后可在上面修筑新铁路,想怎么修就怎么修。
  莫斯科欣喜若狂,勃勃也兴高采烈,来北京见林冠华后,热情行了贴面礼并通过新闻画面传送到全世界。
  这是权衡利弊后下的决心:既然挡不住苏联、印度接近,同时苏联拿下俾路支后,与印度其实就差了层窗户纸,随时随地可以捅破,中方没必要进一步做恶人。
  最关键的是,巴基斯坦高层如此不可靠,各种首鼠两端,甚至比印度人还难以捉摸,以至于斯小林最终选择放弃他们,任由自生自灭。
  交换出印度走廊后,等于巴基斯坦和信德、巴哈、印多尔等南亚各国全被隔离开来,中国与南亚盟国连成了一条线,至于最北段的锡克,理论上通过西藏和天山道路也可以联通,无非稍微麻烦点。
  中方并不太担心锡克的国家安全,锡克属于进攻不足、自保有余。只要能拖住时间,中方马上可以下场!
  中国一点也不担心巴基斯坦会不会未来被苏联吞并,随便他搞,吞了最好!
  基于如此复杂的背景,当初拿下大部分俾路支海岸线就变得分外重要;修建红旗港、增强军事实力以压制新苏维埃港,也变成新的宏观战略部署。
  主席从未想过如此咄咄逼人,但北极熊此前每一步都朝形势最恶劣的方向走去,他找不出任何理由为莫斯科辩护,只能按斯小林的路子来。
  退一步说,苏、印背靠背在一起后能省很多事,就看将来勃勃要不要给印度的工业化砸钱了!
  砸钱的话,先得满足阿富汗和俾路支这两个大爷,剩下的钱才可以去印度,那又是彻底的无底洞!
  自然,莫斯科的账肯定不这么算,主席团会盘算印度物资出口如果全走我新苏维埃港的话,能有多少多少利益。
  那就看苏、印将来如何相爱相杀了,苏印合作总好过美苏合作。
  瓜港运河项目论证组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张光斗教授正好在瓜港指导工作,他向主席汇报了有关运作思路。
  目前课题组有两套方案:
  第一套是小方案,在西段进一步扩大、延伸红旗渠;在东段新建与红旗渠类似的项目,从纳尔河引水,两者合计利用3-4年的功夫实现引水量达到3亿方,叠加发展河利用与海水淡化,最终实现6亿方以上的实际利用(扣除中间损耗部分)。
  小方案最多可满足500万常驻+流动人口的需求与配套工业,当然滨海景观带肯定别想,后续如要进一步扩容,那就再挖第三、第四条、第N条红旗渠。
  第二套是大方案,直接修建宽120-150米,深5.5-6米、长500余公里的人工运河,不但把三大水系完全沟通到位,顺带再把龙虾湖改造为淡水湖;至于沿河景观带、滨海绿化带基本都不构成问题。
  “大方案要害就是人工挖掘河道,变南北向的河水直接入印度洋改为先在瓜港腹地走一圈东西向河道,最终汇入印度洋。”
  张光斗示意道,“从来水量而言,三条河流常年径流量接近240亿立方米,水质大致还过得去。纳尔河水量最大、红旗河水质最好、发展河全流域可控。取用其中15-20%不会造成什么危险,供应端完全有保障;
  从走向而言,东西走向需要闸门适当帮助,南北走向是自流状态,整个瓜港整体算荒漠平原,但海拔慢慢升高,越离海岸线越底,越往北越高,从北向南流不需要人为干涉;从多年海浪纪录来看,也不存在海水倒灌进入河道以至于洪水泛滥的可能。
  局部大海啸,如那种500年、1000年一遇的情况,有没有河道都一样会被淹,基本不用多考虑。”
  汪东兴问:“这么大一条运河就不会蒸发了么?如果蒸发这么厉害,路径越长,会不会损失越多?”
  “路径长肯定会加大损失,但把河道挖深后,整体蒸发损失率明显下降,具体数字还没得到计算机验算,我个人推测可能在150-160%;如果多种一点景观树,提高遮蔽率,蒸发量有望进一步下降。”
  “挖深点就可以减少蒸发?这为何?依靠地下水补充么?”
  “不是地下水问题,是水体热传导问题……”
  张光斗打了个比方,“一只灌满水的大水缸在夏日下暴晒多日,蒸发损失的水相对而言较少;如果路上有水缸表面积这么大的水坑,哪怕20公分深,烈日下没两天就晒干了,水缸水面却不可能下降20公分。
  总的来说,水深越大、蒸发量越少;但水深不能无限增加。
  10米宽、10米深的沟渠与20米宽、5米深的沟渠容量基本一致,甚至理论土方量也一样,但施工造价、难度差很多,前者成本一定比后者高。
  我本来想法是,如只为引水,不需要120-150米宽,有60-80米宽、提高点流速够用了。
  好多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就觉得,既然都已挖了80米,干脆再开阔些,弄到120米好行船,日常水深保持6米,可通航5000吨级内河船舶,对经济发展有很大价值。
  东西两端直线距离360公里,相当于杭州到淮安的大运河段。
  把龙虾湖改造为淡水湖也如此派生出来,本来直排入海就行,改造又得花一笔钱。”
  说来说去就是钱,小方案预估3亿;大方案预估12亿(滨海工程除外)。
  “总书记倾向于大方案,一劳永逸、适度前瞻;不少同志觉得小方案也基本够用。”
  张光斗笑道,“有一点我赞同总书记的意见,在施工能力已具备的前提下,大型工程越早动工越省钱,否则12年后小方案不够用又用想起大方案,那花的钱远不止12亿及其利息了……”

第409章:展望(13)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