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电商:1949
时空电商:1949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时空电商:1949 > 第49章

第49章

加入书架
书名:
时空电商:1949
作者:
帝国狂澜
本章字数:
2792
更新时间:
2025-04-25

慧。
  只要一日不开口向苏联索要,那苏联就暂时不会怂恿朝鲜南下开战,毕竟,放着现成的旅顺和大连不用,却要通过朝鲜去进攻南边的李承晚集团再谋求不冻港,似乎有点用力过剩。
  斯大林同志可是很注重避免与美帝起直接摩擦,尤其爆发战争的,因为二战中苏联受创伤特别重,迫切需要休养生息,这从朝鲜领导人想要“统一全国”而获取莫斯科首肯与支持而屡屡受挫就知道了。
  苏联一反常态忽然赞同朝鲜“南下统一”,甚至不惜血本为朝鲜换装苏式装备,根本原因就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后,苏联将在几年内丧失在东北的特殊权益,交还旅顺、大连的驻军权和不冻港使用权,而朝鲜恰恰爽快同意苏联长期驻军并使用南部港口,那样一来,如果朝鲜南下统一全国,岂不是更有利?
  要不然,区区10个师、不过14万人的朝鲜人民军,怎么可能拥有300辆T-34/85呢?毕竟此时拥有近400个师,600余万之众的解放军虽然也有300多辆坦克,但大多数是日、美早期型号,只有少数是 T-34/76,零件缺乏、破损严重,战斗力根本不能与T-34/85相提并论!
  考虑到帝国主义的敌视与封锁,中央原打算与苏联尽快形成背靠背、互相支援的局面,现在有了林冠华提供的有关资料做参照,似乎有了不一样的选择:在新中国成立到中苏同盟确立期间,中国在外交上还是有那么一丝缝隙与回旋余地的,帝国主义之间并非铁板一块!
  中央决定再等一等、看一看,把自己的事变得更好、更有力些,与莫斯科的谈判也能取得更有利的态势。
  所以,为反击国党对上海的骚扰,中央并未直接向苏联求援要求空军入驻,而是先把林冠华研发的智能防空系统搬到上海,看一看能不能有所建树,同时抓紧练兵,希望航空兵能尽快形成战斗力。
  于是乎,12月21日斯大林70岁寿辰,中央发了热情洋溢的祝贺电报,又发行了纪念邮票,但并未如历史进程般派出以主席为首的代表团。相反,有关代表团足足等到12月19日才出发……
  既然中国方面不提、苏联方面自然也乐得装糊涂不说。
  当然,中苏同盟肯定要重新修订条约,因为中国还有件事必须仰仗苏联:建设全面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是中苏同盟中的核心条款,也是朝鲜战争的最大收获,中国军人在朝鲜战场上的骁勇善战使斯大林忽然认为:既然中国这么能打,如果给他们发展一点工业,给更好的装备,会不会对世界革命更有效呢?
  比如,一旦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能依靠中国同志在远东拖住美国的小跟班。谁都清楚,苏联自身实力弱于美国;东欧集团的实力弱于西欧集团;美帝还有加拿大、澳新、南美、东南亚、日本等一干墙头草为羽翼,社会主义集团整体上居于下风。
  如果苏联能把中国武装起来,考虑到中国的版图与人口,足够平衡苏联在亚太侧翼的劣势,不用再费心防守背部,这才是苏联全面转移工业体系给中国的深远考量。
  这件事有两个先决条件:
  第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依靠苏联,任何墙头草或中间派行为都不会得到苏联的谅解;
  第二,中国有足够潜力发展起来。
  这两个先决条件缺一不可,蒙古、朝鲜、越南、古巴不符合第二条——排除;
  印度不符合第一条,排除!
  既有实力,又有坚定信仰,还与美国、日本有血海深仇的国家只有中国,也唯独只有中国完全了全世界唯一一次工业体系成套移植与转移。这种转移不是苏联人的恩赐,而是中国军人靠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中国依靠实力赢得了对手、盟友、第三国的敬重!
  目前中国未完全同意与苏联结盟,英国乃至美国仍抱有一些幻想,中央对此决定将计就计,再多利用些这样的幻想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
  要不然,怎么能从美国剩余军援呢?要不然,怎么能派人去英国洽谈购买军舰呢?
  现在中国出面买东西,欧美都清楚是为了统一台湾,英国人对此不care,他们的利益中心在长江中下游和香港。
  杜鲁门也不是特别关心蒋介石集团,他们的焦点目前还在西欧,柏林危机持续了将近一年,直到最近半年以东、西德陆续宣告成立才告一段落,亚太此刻并不是美国最关注的地方!
  此时此刻,最重要的还是与时间赛跑!

第45章:LST
  12月28日,也就是钱学森、赵忠尧两家抵达巴拿马,以“度假”为名,实则登上回国客轮的同一天,纽约飘起了中雪,WAA驻纽约港办事处尚未从圣诞假日的欢愉气氛中缓过劲来,依然是一片懒洋洋的局面。
  就在这样的刺骨寒风中,有人居然敲响了办事处的大门。
  “嘿,比利,有人来了,你去开门,看是不是邮差,我总感觉我的圣诞贺卡少了一张!”
  “见鬼,为什么喊我干这种事?你自己不能去看么?”
  “我今天去过两回了,但每次都是失望……”
  “问题是你惦记着贺卡,我又不需要。”
  “兄弟,那很重要,那是我女朋友的!”
  “那不更应该亲自去看么?”
  “我只是怕失望第三次罢了,求你了,如果是的话,明天我送你两包骆驼!”
  比利嘟囔着戴上帽子,不情不愿地离开了春意盎然的办公室。到门口,没看见邮差,却只看见两个黄种人。
  “你们找谁?”
  “非常抱歉,这是WAA驻纽约港办事处么?我们受人介绍前来购买有关剩余船只。”
  “没错,大雪天居然还有人上门……”比利想了想,“请跟我来。”
  “嘿,吉姆,你那该死的明信片还是没抵达,但我给你带来了客户!”
  依然没收到女友贺卡的吉姆一脸失望,听到客户上门的消息后勉强打起精神:“有什么能为两位效劳的么?”
  “听说WAA在出售过剩船只,我们来了解下情况,如果合适希望购买一些,这是我的名片。”
  吉姆漫不经心道:“两位是日本人?”
  “不!我们是……”
  “中国人?”
  “也不是,我们是泰国人!我们代表光兴利船务公司来贵国购买船只。”陈子谷赶紧递上一份文件,“这是公司证明及贵国驻曼谷领事馆的推荐信。”
  陈子谷1916年1月出生于广东汕头澄海南澳岛,从小过继给泰国著名华侨富商陈峥嵘为长孙,17岁即加入共青团,次年赴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展露出非同一般的文学才华,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会,成为左联《东流》等刊物的编辑,并出版了诗歌集,因在其中宣扬抗日而被日本警方遣送回国。
  回国后的陈子谷徒步800多里奔赴延安,次年追随叶挺将军加入新四军,并于1939年入党。入党后不久,其祖父便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