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的秋夜凉意刺骨,月光透过芦苇的缝隙洒在鬼不灵村的地道口,像一把把银亮的匕首。嘎子蹲在地道的通风口旁,手中紧握着燕双鹰赠送的"淀魂"狙击枪,枪身缠着的白布条在风中微微飘动,那是为玉英留下的纪念。他望着远处日军据点的探照灯在夜空中来回扫射,眉头紧紧皱起。
"嘎子哥,都准备好了。"胖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个憨厚的汉子此时抱着一个巨大的铁皮喇叭,这是雁翎队用缴获的日军油桶改装而成的扩音装置,"水生他们己经把地道挖到鬼子据点墙根了。"
嘎子点点头,目光依然盯着远处:"让队员们再检查一遍录音,每句话都要能戳中伪军的心窝子。"自从玉英牺牲后,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但眼神却愈发锐利,仿佛能看穿黑夜。
地道里,水生正带着情报队的队员们调试留声机。老旧的机器发出沙沙的噪音,随后,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喇叭里传出来:"柱子啊,你爹的哮喘又犯了,家里的地都荒了,你啥时候能回来帮帮手......"这是伪军小队长柱子的父亲特意录制的声音。
"停!"嘎子突然走进来,"语气还不够急,再来一遍。要让柱子听出他爹快撑不下去了。"他拿起桌上的名单,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伪军的家庭信息,这些都是情报队冒着生命危险收集来的。
重新录制的声音充满了绝望和期盼,嘎子听后满意地点头:"今晚就开始行动。记住,每播放一段录音,就打一枪,但别伤人,吓唬吓唬就行。"他看向队员们,"我们要用这'软刀子',把伪军的士气彻底瓦解。"
深夜,白洋淀陷入一片寂静。雁翎队的队员们悄悄潜入地道,来到日军据点下方。随着嘎子一声令下,扩音喇叭里传出了第一句喊话:"二娃子,你娘天天在村口等你,说你再当汉奸,就不认你这个儿子了!"
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据点里的伪军们顿时骚动起来。有人趴在围墙上张望,有人交头接耳。紧接着,又是一声枪响,子弹擦着据点的屋顶飞过。
"谁在外面?!"一个伪军大喊道。
"是我,你隔壁王婶!"喇叭里传来一个尖锐的女声,"你小子在这儿吃香喝辣,你娘在家连口饱饭都吃不上!"
据点里陷入了沉默,只有偶尔传来的低语声。嘎子躲在暗处,观察着据点里的动静。他知道,这种攻心战术比真刀真枪更能摧毁敌人的意志。
连续三个晚上,同样的场景在不同的据点上演。伪军们开始失眠,有人偷偷掉眼泪,有人对着家乡的方向发呆。石磊得知消息后,暴跳如雷,亲自来到据点训斥:"都给我打起精神!这是八路军的诡计!"
但他的话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第西天晚上,当喇叭里再次传来"你媳妇生了,是个大胖小子,可你连孩子的面都没见着"的声音时,一个伪军终于忍不住了,他扔下枪,翻过围墙,朝着家乡的方向狂奔而去。
"拦住他!"据点里的日军指挥官挥舞着军刀大喊。但其他伪军们却无动于衷,眼睁睁看着同伴逃走。
这一幕被嘎子通过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他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继续加大攻势,今晚把最狠的录音放出来。"
夜深了,当"石磊把你们的军饷都贪了,他在县城花天酒地,你们却在这儿卖命"的声音响起时,据点里彻底乱了套。伪军们开始互相指责,有人甚至和日军守卫发生了冲突。
嘎子抓住机会,下令发起总攻。雁翎队的队员们从地道里冲出来,枪声、喊杀声打破了白洋淀的宁静。这场没有硝烟的"喇叭战",最终以伪军大半逃散、据点被轻易攻克而告终。
战后,胖墩拍着嘎子的肩膀大笑:"嘎子哥,你这招比啥都管用!那些伪军哭得比娘们儿还惨!"
嘎子却没有笑,他望着远处的火光,轻声说:"他们也是被逼无奈的老百姓,能少杀一个是一个。"他握紧了手中的枪,"但石磊,我绝不会放过他。"
月光下,白洋淀的水面泛着冷光,仿佛在见证着这场特殊战斗的胜利。而雁翎队的传奇,还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