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烽火:重生嘎子传奇
白洋淀烽火:重生嘎子传奇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白洋淀烽火:重生嘎子传奇 > 第8章 渔村陷阱:水草迷困日军小队

第8章 渔村陷阱:水草迷困日军小队

加入书架
书名:
白洋淀烽火:重生嘎子传奇
作者:
一只颓废的大肥焦
本章字数:
5164
更新时间:
2025-05-03

鬼子的清剿队在黎明前摸进烧车淀时,嘎子正趴在芦苇丛里数着枪声。三长两短的步枪响过,他知道是胖墩的小组己经就位。手里的苇笛轻轻吹出两声短音,玉英的小船便从右侧苇丛滑出,船尾拖着的水草在水面划出涟漪——这是通知区队“敌人进入雷区”的信号。

“卧倒!”嘎子低喝一声,身边的少年队员们立刻贴紧泥地。鬼子的探照灯扫过芦苇梢时,他看见石磊的白伪军制服在灯光下格外刺眼,这家伙正举着刺刀乱砍,嘴里骂骂咧咧:“小崽子们藏哪儿了?给老子搜!”

第一颗土地雷在鬼子踩断芦苇标时炸响,黄绿色的硝烟混着泥水腾空而起。嘎子趁机甩出浸过煤油的火把,落在事先堆放的干草堆上,火借风势,瞬间在苇丛中辟出一条火墙。“东边有埋伏!”石磊的喊声带着颤抖,伪军们立刻朝火光处扫射,子弹却全打在中空的芦苇秆上,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

“跟我来!”嘎子猫腰钻进地道入口,潮湿的泥土味扑面而来。这条昨天刚挖通的地道连接着五处地窖,墙壁上每隔十步就嵌着反光的碎瓷片,方便在黑暗中辨认方向。身后传来玉英的脚步声,少女的呼吸声虽急,却始终保持着规律——这是他特意教给队员的“地道行军法”。

地面的枪声渐渐稀疏,嘎子掀开地窖顶盖,看见胖墩正趴在老槐树上朝他挥手。少年的草帽歪在脑后,手里攥着个铁皮喇叭:“嘎子,鬼子退到西淀了!罗叔他们在芦苇迷宫里兜圈子呢!”

地道里的乡亲们陆续钻出,奶奶端着熬好的荷叶粥挨个分发,看见嘎子袖口的焦痕,手猛地抖了一下:“又去放火了?”老人的语气带着责备,却在递粥时悄悄往他碗底多埋了块腌鸭蛋。

佟乐的信鸽突然落在院墙上,脚环上的红绳让嘎子心头一紧。解下纸条凑到油灯前,米汤写的密语在火上显形:“龟田调来了骑兵中队,明日卯时抵达县城。”他摸出藏在灶台里的地形图,骑兵的行进路线在白洋淀松软的泥地上必然受限,西南角的浅滩是唯一适合大规模冲锋的地段。

“玉英,去通知区队,在浅滩埋‘连环雷’——把土地雷拴在芦苇根上,间距两丈,用鱼线做引线。”嘎子又转向胖墩,“你带少年队去东淀砍芦苇,编‘马绊’——三尺长的苇绳,中间绑菱角刺,专套马蹄子。”

夜幕深沉时,嘎子独自蹲在老钟叔的临时指挥所。炭笔在油纸上游走,画出骑兵中队的攻击路线,旁边标注着“马速15里/小时,冲锋前必下马检查蹄铁”。罗金宝凑过来,盯着图上的红色箭头:“你咋知道鬼子骑兵会走浅滩?”

“马掌钉是三瓣形的,适合硬地,淀区的泥地会让马蹄陷进去。”嘎子想起前世在博物馆见过的日军骑兵装备图,“龟田那老鬼子,当年在东北对付抗联时吃过亏,知道骑兵在水网地带得找硬地。”

老钟叔突然放下手中的驳壳枪,布满老茧的手按在嘎子肩上:“区队长说了,战后送你去抗大学习。”见少年要开口反驳,他又笑了,“别着急,眼下先把鬼子的骑兵队收拾了再说。”

次日卯时,西南角的芦苇荡传来战马的嘶鸣。嘎子趴在伪装成芦苇堆的观察哨里,望远镜中,鬼子骑兵正下马检查蹄铁,中队长的指挥刀在晨雾中泛着冷光。他掏出苇笛,吹出三声长音——这是启动“连环雷”的信号。

第一声爆炸惊起群鸟,战马受惊扬起前蹄,马蹄铁勾住水下的鱼线,连锁引爆了整片雷区。芦苇根下的土地雷此起彼伏地炸开,泥浆混着马血溅上鬼子的钢盔。嘎子趁机率领少年队从两侧杀出,玉英的小船载着燃烧瓶冲上浅滩,胖墩带着队员用“马绊”套住逃窜的战马,菱角刺扎得马蹄鲜血首流。

混战中,嘎子看见石磊正躲在一棵老柳树后举枪瞄准。他本能地侧身翻滚,子弹擦着耳际飞过,火辣辣的疼。驳壳枪在手中翻转,枪口精准地对准汉奸的胸口——这是他昨夜在地道里反复练习的射击姿势,来自前世军校的战术训练。

“砰!”枪声惊飞了树上的宿鸟,石磊的身体重重摔进泥坑。嘎子走上前,踢开对方手中的枪,看见其怀里掉出的鬼子委任状,上面盖着龟田的印章。他蹲下身,指尖划过委任状上的樱花图案,突然听见远处传来汽车轰鸣——龟田的援兵到了。

黄昏的炊烟升起时,鬼不灵村的打谷场上堆满了缴获的马具和枪支。区队长亲自给嘎子别上枚缴获的日军勋章,铜质的樱花图案在夕阳下格外刺眼:“戴着这个,下次好认鬼子的大官。”

嘎子摸着勋章上的纹路,想起白天战斗中玉英被弹片划伤的手臂,想起胖墩为抢战马被鬼子踢中的后背。他突然转身,对着围观的少年们喊道:“想跟着打鬼子的,明早卯时到老槐树集合!咱们成立‘少年侦察队’,专拔鬼子的据点!”

欢呼声中,胖墩第一个举起桃木枪,玉英笑着往他兜里塞了把菱角,佟乐从县城带来的报纸上,“鬼不灵少年队”的字样被炭笔圈得通红。奶奶站在人群后抹眼泪,却在嘎子看过来时迅速转身,假装整理晒在绳上的军装。

夜深人静,嘎子坐在老槐树的树杈上,看着新成立的少年队队员们在月光下练习苇笛密码。玉英的笛声格外清亮,胖墩的笛声带着憨气,却都准确地传达着“安全”“撤退”等指令。他摸出藏在树洞深处的笔记本,最新一页写着:“1937年10月5日,少年侦察队成立,队员十七人,装备:驳壳枪三支,步枪五支,桃木枪九支。”

微风掠过苇叶,带来远处水闸的开合声——那是区队在测试新修建的防水地道。嘎子知道,这场与鬼子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龟田不会轻易放弃,石磊的余党还在暗处窥视,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但此刻,看着树下练习拼刺的少年们,看着地窖口进出运送粮食的乡亲们,他突然充满了信心。

白洋淀的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也孕育了像芦苇一样坚韧的人民。鬼子以为凭借先进的武器就能征服这里,却不知道,当每个百姓都成为战士,当每寸土地都变成战场,他们面对的将是一场永无胜算的战争。嘎子握紧手中的勋章,金属的棱角刺痛掌心,却让他更加清醒——他不是孤军奋战,他的背后,是整个白洋淀的民心。

苇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不屈与顽强。嘎子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未来的景象:鬼子投降的那一天,白洋淀的荷花会开得格外鲜艳,玉英会穿着新做的蓝布衫划船,胖墩会成为县大队的爆破手,而他,会带着少年队的兄弟们,走向新的战场。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嘎子睁开眼,望向县城方向。那里灯火通明,却照不亮鬼子即将覆灭的命运。他摸了摸胸前的菱角壳,冰凉的触感提醒着他:此刻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为了让那个光明的未来早日到来。

夜风渐起,老槐树的枝叶发出哗哗的响声,像是在为这群少年战士们鼓掌。嘎子站起身,拍了拍裤脚的泥土,朝着地窖走去——明天,还有新的战斗在等待着他们。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