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10日,京城的寒风裹着初雪掠过三环。沈知意站在88层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座被白雪覆盖的城市。脚下的玻璃幕墙倒映着她身后悬挂的"星宁集团"金色牌匾,小姑沈雅婷赠送的创业大厦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而耀眼的光芒。大厦外墙上,星芒汉堡的巨型LED广告正在循环播放肉夹馍汉堡的宣传视频,中式红绸与西式快餐碰撞出独特的视觉冲击。
"知意,苏叔叔来电。"助理捧着无线电手机走进办公室,"他说苏睛己经完成交接,明天就能到岗。"沈知意接过手机,听筒里传来苏建国爽朗的笑声:"丫头,我把最宝贝的女儿交给你了!小睛在北大这两年跟着你做项目,现在管起星芒汉堡怕是比我还熟!"
挂断电话时,沈宁抱着笔记本电脑推门而入。16岁的少女褪去了稚气,黑框眼镜下的眼神愈发锐利:"姐,星宁金融第60层的服务器己经部署完毕,马华腾远程调试说没问题。不过......"她调出财务报表,"二叔从海外汇来的89.6亿美金,需要尽快规划投资方向。"
沈知意的目光落在窗外不远处的国贸大厦。寒风卷起雪粒拍打玻璃,却挡不住她眼中燃烧的野心:"让星火创投团队整理项目池,重点关注半导体、互联网基础设施。"她想起实验室里那些日夜攻关的芯片图纸,"告诉二叔,我们要在新技术领域撕开突破口。"
次日清晨,苏睛踩着细高跟走进星芒汉堡总部60层。玻璃旋转门映出她精致的妆容,黑色职业套装上别着崭新的星芒徽章。走廊里,员工们捧着文件匆匆而过,墙上的电子屏实时更新着全球分店的销售数据。"苏总,北美区申请增加麻辣香锅口味试点。"助理小跑着跟上,"还有研发部送来新研发的泡面样品。"
样品室里,二十余种不同包装的泡面整齐排列。苏睛拿起一盒印有敦煌壁画图案的"丝路风情"泡面,拆开包装——脱水蔬菜包里竟有枸杞、葡萄干等西北特产。"这个概念很好。"她用银匙搅动滚烫的面汤,"但要加强辣度分级,东南亚市场和川渝地区的消费者需求完全不同。"
此时,沈知意正在76层的星宁集团会议室主持视频会议。屏幕上,分布在全球的团队负责人轮番汇报:东京实验室攻克了智能点餐机器人的语音识别难题;硅谷分公司拿到了某高校的区块链专利授权;而湘城食品厂的新生产线,正源源不断产出添加了益生菌的健康零食。
"重点关注速食市场。"沈知意敲击着便携式笔记本电脑,调出市场调研数据,"全球泡面年销量突破400亿份,但缺乏真正的高端产品。"她展示出设计图,"我们要用星芒的供应链优势,把佛跳墙、东坡肉这些传统名菜,做成即食泡面。"
散会后,沈知意来到60层的星芒汉堡研发中心。苏睛正和团队围在实验台前,调试新口味的酱料配比。不锈钢操作台上,摆着从全国各地收集的食材:东北的五常大米、云南的宣威火腿、福建的海蛎干。"尝尝这个。"苏睛递过试吃勺,深褐色的汤汁里漂浮着瑶柱和花胶,"用分子料理技术浓缩的佛跳墙汤底。"
沈知意闭上眼睛,感受舌尖绽放的鲜味。记忆突然闪回1985年那个闷热的夏天,她在阿深市的小厨房里,第一次调配汉堡酱料的场景。那时的她不会想到,五年后的今天,自己的商业帝国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快餐的边界。
傍晚时分,沈知意站在大厦顶层的停机坪。寒风掀起她的大衣下摆,远处的故宫在暮色中若隐若现。BB机突然震动,是马华腾发来的加密消息:"香港服务器己接入国际骨干网,星宁金融的外汇交易系统今晚启动压力测试。"她回复完消息,转身望向灯火通明的办公区,每个窗口都像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共同奏响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商业乐章。
当城市的霓虹彻底点亮夜空,沈知意走进星宁集团的私人电梯。电梯镜面映出她疲惫却坚定的面容,楼层数字从88层开始下降:88,76,60——这些数字不仅代表着高度,更铭刻着一个家族的奋斗轨迹。小姑的地产版图、二叔的海外布局、她与伙伴们缔造的科技商业帝国,此刻都在这座钢铁森林中交织成网,向着更高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