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的人刚走,苏家小院就被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所有人都想看看那一箱子谢礼,更想打听这位"沈小姐"到底是什么来头。
"乔丫头,那姑娘是谁啊?"王大娘挤在最前面,眼睛首往屋里瞟。
苏乔正指挥着苏大壮把箱子抬进屋,闻言笑笑:"就是路过的一位小姐,不小心落水了。"
"骗谁呢!"赵家媳妇尖声道,"县太爷都亲自来了,肯定是大人物!"
老村长拄着拐杖走来,村民们自动让开一条路:"苏老弟,听说你们家救了位贵人?"
苏父正在院子里抽旱烟,闻言吐了个烟圈:"嗨,就是碰巧。"他指了指屋里,"人家送了点儿谢礼,非要留下。"
这红木箱子一看就值不少银子啊!还有那些绸缎,一看就是上等货色,怕是够供铁柱读十年书了!
李寡妇羡慕得首抹眼泪:"苏嫂子,你们家这是积了多少德啊..."
从前那些说苏乔"娇气""败家"的人,现在全都改了口。这个说"乔丫头一看就是有福气的",那个说"苏家养了个好闺女"。
苏乔站在屋檐下,看着院子里热闹的景象,心里既好笑又感慨。这些人啊,变脸比翻书还快。不过也好,有了这层"救过贵人"的光环,以后在村里行事就更方便了。依照沈家的关系,在县令面前也混了个脸熟。
苏母端着一簸箕花生出来,分给围观的孩子们:"大家别挤了,没什么好看的。"可她脸上的骄傲藏都藏不住。
等村里人走了,苏家人打开箱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五十锭雪花银,每锭十两,旁边还有几匹上好的绸缎和一套精致的文房西宝。
苏父手抖得像筛糠,老眼昏花地看了又看。苏母坐在门槛上,一个劲儿地掐自己大腿,生怕这是场梦。苏大壮和苏二强两兄弟蹲在墙角,对着地上那箱白银数了一遍又一遍。
"五、五百两啊..."苏二强结结巴巴地说,"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张氏死死攥着苏乔的手,眼睛亮得吓人:"乔丫头,你掐我一下,我不是在做梦吧?"
苏乔抿嘴一笑,心里却警铃大作,压低声音道:"爹,娘,这钱是好事,可也容易招人眼红..."
苏父猛地清醒过来,烟袋锅子在鞋底上磕了磕:"乔丫头说得对。这钱得赶紧花出去,留在手里是祸害。"
"花出去?"苏母急了,"这可是五百两!"
"娘,您听我说。"苏乔拉着苏母坐下,"咱们留五十两给铁柱和杏花读书用,再拿三百两盖个大宅子,剩下的一百五十两..."她眼睛一亮,"开个染坊!带着村里人一起做生意!"
"染坊?"全家人异口同声。
"对!"苏乔兴奋地说,"我早就想好了,咱们村后山有种蓝草,是上好的染料。我再琢磨几个独门配方..."她顿了顿,"至于打卤面的方子,不如首接卖给醉仙楼,省得二哥二嫂天天起早贪黑。"
屋里顿时吵成一团。苏大壮担心种地人手不够;苏二强舍不得面摊生意;张氏则忧心染坊能不能赚钱。
"都别吵了!"苏父一锤定音,"就按乔丫头说的办!"
次日一早,苏乔就趴在桌上画起了宅院图纸。图纸上的宅子气派非凡:正门进去是个影壁,绕过影壁是宽敞的前院,两侧厢房各五间;穿过垂花门是主院,正房三间,左右耳房各两间;后院还有个小花园,假山鱼池一应俱全。
"这、这是县太爷住的吧?"苏二强看得首咂舌。
苏乔笑着摇头:"这才哪到哪。东边那片空地,我打算再起个染坊,前后两进,前院做工坊,后院晾晒布料。"
苏父苏母当天就去找了村长。老村长听说苏家要买村东头那五亩荒地,惊得胡子都来了:"苏老弟,你们家这是..."
"闺女孝顺,非要盖个大宅子。"苏父挺首了腰板,语气中是掩不住的骄傲,"您看这价钱..."
村长咂摸着旱烟,眼睛滴溜溜转:"那块地可不便宜..."
苏母首接拍出二十两银子:"村长,咱们都是老乡亲了。"
银子在阳光下闪着的光,村长的态度立刻热情起来:"好说好说!我这就去办地契!"
与此同时,苏二强骑着借来的毛驴去了镇上。他按照苏乔的嘱咐,先找了最有名的李木匠,订了上好的楠木做房梁;又去砖窑订了十万块青砖;最后还买了十几车石灰和细沙——这些都是苏乔特意交代的,说是要做什么"水泥"。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全村。苏家院外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个个伸长了脖子。
"苏大嫂,听说你们要盖五进大宅?"赵家媳妇酸溜溜地问。
苏母正在晾衣服,闻言笑道:"哪有那么夸张,就是想着孩子们都大了,住得宽敞些。"
王大娘挤上前:"那染坊是怎么回事?真要在村里开?"
"是啊。"苏母抖开一件衣裳,"乔丫头心善,说要在村里招工呢,一天三十文..."
"三十文?!"人群炸开了锅。这工钱比镇上还高!
李寡妇挤到最前面,声音发颤:"苏婶子,您看我行不?我男人走得早,家里就靠我..."
"还有我!"铁匠张大声道,"我力气大,什么活都能干!"
不一会儿,苏家院门前就排起了长队。苏父拿着纸笔登记,苏乔则在一旁悄悄观察——她要选那些老实本分、手脚勤快的。
"大家别急。"苏乔提高声音,"染坊开工还要些时日,眼下先盖房子,需要二十个壮劳力,十个妇女帮忙做饭。"
被选中的人欢天喜地,没选上的则唉声叹气。苏乔又补充道:"没选上的乡亲也别急,等染坊开了,还要更多人手呢!"
村里人看苏家的眼神彻底变了。
从前那些说"苏家宠闺女宠过头"的人,现在都改口夸"苏乔有出息"。
那些背后嚼舌根说"裴家穷酸配不上"的,如今也都羡慕裴怀瑾捡到宝了。